这三位名将,建功立业无数,却因情节需要被《三国演义》黑得很惨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东汉末年到晋朝建立这一时间段的历史风云变幻,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无可争议。由于这本书太过深入人心,很多人都将书中所写的内容当成了真正的历史。

但是实际上,作者罗贯中对其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姓名都进行了如实的反映,但是对其中很多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二次创作,美化自然很多,比如刘备的忠厚和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但是丑化更是不少,基本上都是魏国和吴国的人物。

曹仁就是在小说里面被“黑”得挺惨的一个。在小说里,曹仁在曹操起兵的时候就前来投奔,征讨袁术、吕布的时候多立战功,可惜这些都被罗贯中一笔带过。真正描写曹仁的场景就是刘备开始发际的时刻,自然是作为反面人物出场的。曹仁在跟随曹操南征的时候,以八门金锁阵迎战刘备,却被徐庶破掉阵法从而战败。之后在博望坡相持的时候,曹仁作为先锋率先进入新野城,却是中了计,先遭到火攻随后又在白河被水淹,可以说用自己的失利反衬出诸葛亮初出茅庐立下的“第一功”。这还不算完,在赤壁之战之后,镇守南郡的曹仁又中周瑜所设下的陷阱,丢失了城池。

但是实际上,曹仁为曹操的称霸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攻打袁术、大破陶谦,生擒吕布的手下将领,而在官渡之战中,则是先后打败了刘备和袁绍的军队。

最重要的阶段就是赤壁之战、曹操战败逃走之后,是曹仁在江陵镇守,与周瑜相互牵制了一年之久,为曹操赢得了关键的喘息机会。曹仁死后,谥号为忠侯,这在三国时期,是绝对的美谥,可见曹仁的功劳。

曹真亦是如此。他作为曹操的养子,曹丕继位后,成为了武将中的第一人。他的军功非常显赫,在镇守河西地区的时候打破了胡族的联军,重新打通了西域和中原的通道。在曹丕驾崩的时候,和司马懿一同成为辅政大臣。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和诸葛亮对垒曾经两次成功击退诸葛亮的北伐之路。但是实际上,这两次的功劳都是曹真立下的,只不过为了场面冲突更好看,被罗贯中强行安在司马懿身上而已。为了突出司马懿,曹真被描写成一个依靠姓氏的“曹二代”,没有能力反而依靠家族关系和司马懿争夺帅位。在同诸葛亮对战中也是屡屡失败,最后被气死。这显然和历史极为不符,只不过罗贯中在三方势力描写中一直是贬低魏国,使得当朝名将被写成了个不学无术的人。

当然,最惨的就是另一个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人,就是东吴名将周瑜。周瑜是个玉树临风的美男子,对于音律也非常擅长,曾经有句话叫做“曲有误,周郎顾”,说的就是如果有人弹错了曲子周瑜就会看向那个人。

周瑜出身江东世家,和孙策是总角之交,从他21岁的时候就帮助孙策平定江南。孙策死后,周瑜也一直维护孙权的统治,可以说忠心不二。在曹操攻打东吴的时候,周瑜以三万人马用计火攻曹军,赢得了著名的赤壁之战的胜利。

但就是这样的英雄人物,被罗贯中描写成心胸狭窄之人,被诸葛亮气的箭伤复发,最终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实际上,周瑜有大智慧,在赤壁之战他就是坚定的主战派。赤壁之战后,他看出刘备的重要性,曾经提议软禁刘备,只不过孙权没有同意。建安15年,周瑜在攻打益州的时候得了重病,去世的时候仅有36岁。所以周瑜的死,和真的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

事实上,《三国演义》这本书被评价为七分实,三分虚。但是它的社会影响之大,在后世几乎没有其它演义类作品可以比拟。无论是忠义,还是权谋,深深影响着后世之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