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克明:寻访一段古城墙 | 散文
那段古城墙一直搁在我的心里,几次想去探访未果,正好借此机会了却一桩心愿。
蹬上自行车,不到半小时就到了老城西关。站在靠近关外老码头的“T”字路口左右张望,参参差差挤挤挨挨的房屋,一时竟不知那段古城墙藏匿在哪一个院落。前几年和文旅局的朋友来过一次,从一个逼仄的小巷往下走,再拐一两个弯,那堵墙就在人家院子的东侧。可那条小巷在哪儿呢?记忆已经模糊,搜寻不得踪影。
路在鼻子底下。这附近的住户,谁人不熟知这段古城墙呢。
商铺正坐着一位大姐,我上前问她去那段古城墙怎么走,她先是有些不知所云地望着我,待听明白了我的问话,摇了摇头:“不晓得,俺搬到这才十几年。”
一对中年夫妇慢悠悠走来,看样子是在散步,我料想他们应该是这儿的老住户了,赶紧迎上去问古城墙的位置。男的用异样的眼光上上下下打量了我,顿了顿,语音很小却很尖锐地回道:“你问这干啥?你想弄古城砖?”我连忙作了解释。男的和女的一齐摆了摆手,“没了,早没了!”,便继续他们的散步。
正有些焦急,忽见一位老爷爷坐在门前的小马扎上。他一听到古城墙,两眼立时放出光来:“古城墙啊,那边不就是吗。当年那墙头可高啦,俺们都爬到上面,在那儿跑啊跑啊,平展得很呢!……”“大爷,从哪里可以看到那段城墙呢?”我惊喜于终于找对了人,急忙打断他的话。而老爷爷不慌不忙,像没听到我的问话一样,自顾自地述说那些往事,末了,长叹一声:“唉!都扒啦,扒——啦!没——啦!” 也许他见我有些失望,用手朝北一指,“去那边瞧瞧,说不定还能瞧点影子。”
这时,走过来一个手拿胡琴的老人,得知我找古城墙,顿时眉开眼笑:“你一定是文物古迹保护部门的,早该来啦,早该来啦,再迟了就真的连影子也见不到啦!”说话时,他用手指点了点一个巷口,“就在那,没好远,近”。
哦,原来就在近前啊,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惊喜,兴奋,脚步有点儿慌乱。可当我穿过已拆除门窗的房屋,透过满是蛛网的蒿草,目光触碰到那段老城墙的一刹那,心不禁“咯噔”一下。
缠绕的藤蔓,横斜的茅草,斑驳的石墙,暗灰的方砖,像一张沟壑纵横的老人脸,与上一次来访更显得苍老而颓废了。最戳人心痛的,是它的正中央暴露出一个两米见方的大豁口,下面还散乱着一些被凿击破碎了的砖块。那大张的豁口,如一只空洞无助的眼睛,带着求救的悲凉与哀伤。
沉默,然而心中有一种莫可名状的东西撞击着。
“那墙头可高啦,俺们都爬到上面,在那儿跑啊跑啊,平展得很呢!”那位老爷爷的话又响在耳畔。我虽然未见过这城墙当初的模样,但能想象出它曾经的伟岸与气派,就像一个人曾有过的英姿与活力。
这座城墙始于何时,我所见到的清乾隆三十九年刊本《霍邱县志》有这样的记载:
县城周围,六里二百七十二步。旧惟土垣,无隍。本周霍叔故址,汉唐宋元皆仍,明初因之。成化间,知县高升培筑。弘治五年,知县王启始覆以瓦,斩以濠。正德七年,流贼压境,都御史从兰按霍令民修筑,易以砖石……八年,知县孙诚踵事经营,功始完,屹然为一方保障。高一丈八尺,厚二丈,四面各有门,门各有楼。
明正德七年为公元1512年,如此推算,这段砖石城墙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这一方方打上灰黑印记的城砖已穿越了数百多年的时光隧道,见证了历史烟云,见证了峥嵘岁月,见证了这座城邑的更迭与兴衰。它们一定记得,明末崇祯年间,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攻入这座县城,大部分城墙毁于兵火;它们一定记得,清康熙七年,知县姬之簋重修城堞,添置更楼,并使城区向南发展,连于关外,形成商业市场;它们一定记得,民国二十一年六月,红25军解放了这座县城与霍邱全境,建立了霍邱县苏维埃政权;它们一定记得,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爱国人士王冶秋、李何林等返回家乡,兴办教育,宣传抗日,积蓄抵御外侮的力量……这每一块城砖,都是这座城市的活化石,镌刻着那些已经湮没与日渐被遗忘的故事。
尤其值得一提,这段城墙,这一块块砖石,又都是89年前一场悲壮战斗的亲历者。
1932年6月,红军刚刚占领霍邱,国民党便开始了第四次反革命“围剿”,调集徐庭瑶一部,渡过淠河向霍邱外围进攻,19旅郑廷桢部和宋世科、孙庚三部也从淮北向霍邱开进,三面包围霍邱县城。红25军军长旷继勋执行党中央的命令,誓死保卫这个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亲临一线坐镇指挥,带领战士们同数倍于我的敌人殊死战斗。终因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弹尽粮绝,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被强压到西城墙边的埋蛇沟,遭到机枪的疯狂扫射。将士们高喊着口号,争抢着站到最前面,手挽手组成人墙,用血肉之躯挡住敌人的子弹,掩护后面的同志与群众后撤。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又挽起手,一个个昂首挺胸,犹如铜像一般,筑成一道道城墙,没有一个人屈服,没有一个人求饶。据统计,在霍邱保卫战中,有一千多名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壮烈牺牲,其中不少烈士已无法知道他们的名字,也无法考证他们的籍贯、军龄与党龄。
这段城墙内就是埋蛇沟,这些城砖就曾浸染了那些英烈们的殷红鲜血。而今,它们默默立在这儿,料想会有所盼望,就是做一回老讲解员,给今人与来者讲述那动人心魄的历史,让所有人明白,我从哪里来,我将去何方。
有位伟人说,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我们本应该以怎样的敬畏之心,来面对这段古城墙呢?
城墙内传来推土机的隆隆声,那是这座城市的“靓丽工程”正在施工,据说城墙外还将建成沿河景观带。
古城墙凄惶无语。我深深鞠一个躬,眼眶热热的,感觉有一滴泪从面颊滑过。
本刊编辑
赵克明 戴晓东 庄有禄 王明军 庆 红
项 宏 苏 恩 李同好
值班编辑 戴晓东
美术编辑 杨文民 戴 剑
赵克明,皖西洪集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有散文、小说、诗歌、文学评论散见于《中国校园文学》《教师博览》《语文学习》《写作》《美文》《散文选刊》《华夏散文》《西部散文选刊》《广州文艺》《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等数十家刊物,入选多部文学作品集,获得全国教师文学奖、安徽省新闻奖(副刊)等多个奖项,出版《赵克明教写作》等专著,主编参编《取法美文写佳作》《滋润心灵》《课外美文》等五十余部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