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轩辕坟

凤凰宅主

石门村是淇县已经消失了的一个古老村庄,从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从建筑遗存可以追溯到秦汉,是一个为看守陵墓而专门设立的小村庄,三户神秘的守墓人由谁委派?他们究竟为谁而守?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淇县舆地图说》载:“石门村,城北稍东五里,户口并古烟村,西临驿路,南有石门,村因此名。”

《淇县舆地图说》中石门村的记载

据毗邻石门村的赵沟村80多岁的老人杨玉堂、常永新、王树民、常青泉、杜明道等人回忆,石门村原住李、徐、王三户人家,其中听李氏后人说,他们祖祖辈辈都在此守墓,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这三户人家由历代官府委派值守陵墓,作为报酬,陵墓周围几十亩土地由三户共同耕种,官府永久免收赋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初,日本侵入淇县,因该村西边紧靠马路(当时国道107还未西移至铁路边),兵荒马乱,人来车往,土匪抢劫,日军骚扰,三户村民难以忍受,随即迁移小庄村居住,石门村从此沦为耕地。

说起过去的石门及周围建筑,几位老人了如指掌,因他们从小经常出入其中玩耍。

石门(石坊——笔者注)两侧,有两株古柏,濒临干枯,枝叶稀疏。石门北约200米有一直径800米的大土丘,其上被荆棘灌木野草覆盖。石门为陵墓的南门(坐北面南),石门东北60多米有一座天齐庙,石门与庙之间有一条路沟相隔。

石门系两石柱嵌一石匾构成。其石柱横断面约0.5米见方(0.25平方米),两柱相距约2.2米,柱高约2.6米,石匾长约3米,高约0.8米,厚约0.5米,横额上镌有“轩辕坟”三个篆字,石匾横额两端,各雕有一猴,下部雕二龙戏珠图。石柱四周雕刻有精美的花鸟及人物画像,两根石柱埋入土中很深。俗传,摇摇它动弹,任何人却刨不出来。1966年,文庙中学(淇县一中的前身)来了一群学生,以“破四旧”之名将大石门拉倒。因古老的石门饱经多个世纪的风雨剥蚀,多处有裂缝,倒下后便成了长短不齐、大小不一的石块。这群学生走后,当时赵沟大队第六生产小队队长杨玉堂派张多妞、夏东贵、付同信等几个社员,用马车将石块运到生产队饲养室大院,堆放在一起。他们后又挖出了石门下边埋在土里的约1.3米见方的两个石墩(基座),也运到原来堆放石块的地方。这些石块后来被用到修建赵沟村南渠(赵家渠)沟、南石桥(公路桥)及修建护铁路房之上。

原来这是一处轩辕(黄帝——笔者注)坟(陵)!

1996年版《淇县志》载:“轩辕坟是淇县最古老的坟墓之一,位于县城东北2.5公里的小庄村东南。据1959年《朝歌乡志》载:'相传黄帝死后,葬于沬’。'至50年代,坟地遗址尚存一石门,盖当日之墓门’……至清末,墓门北侧还有三户人家居住,村名就叫'石门’。民国晚期,墓丘渐为耕地。从石门的文字与石刻艺术特点推测,大约是秦汉时期的产物。”

1996年版《淇县志》中轩辕坟遗址的记载

另据淇县史志专家闫玉生介绍,1986年10月1日至3日,中国知名考古专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邹衡带领5名研究生到淇县进行调研,在淇县文管所察看了采自27处遗址的仰韶文化至东周时期的陶器标本,从中重点选择包括先商、早商、晚商、西周时期遗存的遗址。2日下午至3日,又踏查七里堡、杨晋庄、花窝、凉马台、高村头陈、农科所、轩辕坟等遗址,采集到一些龙山文化、先商文化、殷墟文化、周文化标本。

淇县轩辕坟遗址示意图(卫星图)

在轩辕坟遗址,邹衡先生仔细察看,并不时挥铲挖掘,他说,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从黄帝时代起,就告别了蛮荒混沌的岁月,拉开了5000年文明史的帷幕。先祖轩辕黄帝率领先民们,磨砺智慧,统一华夏,安定四方,黄帝也成了中华民族的始祖,后人敬称为“人文初祖”。相传黄帝有土德之瑞,他礼贤好义,倡导勤劳生存,教人们建造房屋,烧制陶器,种植五谷,驯养家禽,在他那个时期,中华民族产生了文字、舟车、音律、算数、医学等。相传他的妻子是一位叫嫘祖的妇女,教女性养蚕、缫丝和纺织,中国自此以后有了纺织业。作为中国夏、华两族的始祖轩辕黄帝,他的陵冢究竟在中国何地?史学界公认的黄帝陵(墓、坟),全国共有10处,即河南省灵宝黄帝陵、河南省新郑黄帝陵、河南省淇县轩辕坟、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山东省曲阜黄帝陵、甘肃省天水市黄帝陵、甘肃省正宁黄帝陵、北京市平谷县黄帝陵、河北省怀来县黄帝陵、河北省涿鹿县黄帝陵。

淇县轩辕坟石门(石坊)石柱上的画像石(残)

由于黄帝活动在远古的传说时期,再加上中国的土地广阔,而各地人民群众又都思念这位人文初祖,所以关于黄帝的陵墓也就有了不同的说法,这是极其正常的。其实黄帝陵都是衣冠冢,说到底都是后人对他思念而修筑的纪念性建筑,并不是真正的陵墓,不同历史时期在各个地方都建有黄帝陵也是很有可能的,这也是中国帝陵史上的第一谜。邹衡先生表示,对于淇县轩辕坟,我们尚不能排除它的真实性。

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研究分会名誉会长、知名学者王革勋先生认为,淇县轩辕坟的真实性比其他几处的可信度更高。他的证据有三。其一,从虞、夏、商、周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除了有的时段将黄帝同时作为“天神”、“帝王”祭祀外,都无一例外地将黄帝作为祖先祭祀。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的坟墓一律称作“陵”,一般庶民坟称作“墓”。汉代又规定天子陵旁必设“庙”。从淇县轩辕坟的匾额上称“坟”来看,建筑时间应早于秦代,大家已约定俗成。而且淇县轩辕坟旁正好有一座古庙,与汉代的规定是吻合的。其二,黄帝生前的足迹遍及沬的周边。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长子昌意,次子少昊。昌意封邑南乐,葬于南乐吴村。少昊长于安阳,封邑建都曲阜,曲阜今有少昊陵。昌意子颛顼,先辅佐少昊帝执政,少昊死后继位,迁都内黄帝丘城(梁庄乡大城村)。并葬于此。少昊之孙帝喾,辅政颛顼,偃师、商丘皆有其封地,死后亦葬内黄。从历史常识来看,子孙的坟墓都不会距其父亲、祖父的太远,无疑,淇县轩辕坟更靠谱。其三,为何历代《淇县志》中无“轩辕坟”的记载?《朝歌乡志》载:“相传黄帝死后,葬于沫”。“殷纣时,相传其坟为群妖所据,姜子牙以火焚之,墓毁”。一部《封神演义》把帝辛(殷纣王)泼了一身污渍,苏妲己更是红颜祸水,姜子牙把“群妖”藏匿地轩辕坟付之一炬。之后,轩辕坟被后人所诟病,成了肮脏之地的代名词。淇县人唯恐避之不及,谁还敢载入史册?即使以前的史籍上有记载,也不排除遭到后人删减。

史学界认为,自王莽新朝终至东汉始,由于地名的更改及人为对史籍的删减,黄帝原冢究竟地处何方就成了一个问题,从此变得扑朔迷离,争论不休。此后历朝历代,由于史料混淆,因此上古中国之地和诸祖陵寝坟冢越发弄得不清不楚了。各种史料证实,世人公认的黄陵县“黄帝陵”并非轩辕黄帝的“原葬之地”,只不过是黄帝的“衣冠冢”而已。另查,新郑县有轩辕丘,云是黄帝的出生地。灵宝县有黄帝陵,云是靴袜冢。而淇县的轩辕坟为何冢有待进一步探讨。

轩辕皇帝像

(0)

相关推荐

  • 妲己待在轩辕坟内,并且还有许多子孙,她与轩辕黄帝有什么关系?

    妲己待在轩辕坟内,并且还有许多子孙,她与轩辕黄帝有什么关系?

  • 轩辕坟是轩辕黄帝的墓穴,怎么会成为了妲己等三妖的巢穴?

    轩辕坟是轩辕黄帝的墓穴,怎么会成为了妲己等三妖的巢穴?

  • 74年前,淇县发生一件大事!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 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 《红色记忆》(二十五)回忆我在汲淇县工作时的一些情况

    编者按: 从2020年4月16日开始,文艺朝歌陆续推送<红色记忆--淇县革命回忆录资料汇编>,让我们一起走进炮声隆隆.枪林弹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共同感受这片遍布红色基因土地上的光辉 ...

  • 迁居淇县的古家族

    凤凰宅主 1995年版<淇县志>载,明初,因战乱淇县地广人稀,土地荒芜,明洪武至成化间,官府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招聚泽.潞.沁.汾.平阳"有丁无田"之户,迁至彰德.怀 ...

  • 财神故里——淇县赵庄

    --点击右上方<天地沐春风>添加关注-- 上周日跟随中原天狼户外群到淇县徒步,当天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是探访可能会被南水北调工程淹没的石老公村及其附近的几个古村落,二是游览名声在外的财神故里 ...

  • 淇县黄洞乡石老公村徒步

    --点击右上方<天地沐春风>添加关注--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日第一次跟随中原天狼登山探险队出行,目标是鹤壁石老公大峡谷,主要目的是探望即将被淹没的几个古村落,据说南水北调工程为解决冬季供水不 ...

  • 「鹤壁LOVE」淇县桥盟 七里堡杜氏家训族规及善行故事

    杜氏家训 忠孝为先 耕读为本 为善行好 遵守纲纪 和睦四邻 敬亲宗族 诚信忠厚 谦逊恭让 日子细算 宜室宜家 杜氏族规 一戒奸恶邪盗 二戒吸毒赌博 三戒以强凌弱 四戒奸诈坑人 五戒懒散挥霍 六戒损人利 ...

  • 淇县牛半窑发家之谜

     淇县牛半窑发家之谜 凤凰宅主 在淇县庙口镇形盆村北地,有一通与众不同的墓碑,其碑高3.3米,宽约1米,厚0.3米.碑头.碑身.碑座与供案用一块完整的石头雕刻而成.碑身及周围雕刻的山.水.兰草.梅花. ...

  • 与红旗渠有关的最美淇县人

    徐永立 薄惠贞,1939年出生于淇县高村.吴祖太,1933年出生于原阳县白庙.一个是小学教师,一个是水利技术员,他们郎才女貌,是令人羡慕的知识青年. 相爱3年,新婚5天分别.婚后不久,新婚妻子薄惠贞为 ...

  • 淇县包公庙村名由来

    关永江 包公庙在淇县城东南5公里的包公庙村.北宋仁宗嘉佑年间还叫东岗村,为何改为包公庙?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淇县包公庙村包公庙 当村村里人个叫王福的人家,这年秋天王福的父亲病故,办理丧事自然找一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