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
枣子落地红
韩立建
我的家乡在鲁西的一个农村小镇,老家保存完整的宅院里几乎都有枣树。儿时,每年逢打枣时节,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捡拾红艳艳的大枣,衣服兜里已经塞得鼓鼓囊囊,嘴里仍旧吃个没完没了。
当兵以后,我很久没有吃到刚摘的新鲜大枣了,尤其是奶奶家里那三棵大碗口粗的枣树上结的果子。而今,我随队出国执行维和任务已有半年之久,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忆起儿时在奶奶目光注视下,麻溜爬到屋顶打枣的情景。
奶奶一共有六个孙子,加上大伯家的三个哥哥,我排行小五。从我孩提记事起,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以后,奶奶家的老屋阳台上都会陆续晾晒枣子。这些枣子都是被大风吹落后,奶奶一个一个捡到篮子里的。而树上的枣子成熟后,奶奶总会提前通知,让孙子们约在同一天去打枣——那个时候对我来说是最美好的童年时光。
我上中学的时候,几乎每周末都去奶奶家,奶奶总会从床下的箱子里拿出水果给我吃。赶上秋收时节,尤其家里农忙顾不上我们兄弟的时候,奶奶还会把饭菜准备好,在自己家的路口等着我们兄弟放学。
有一年的秋天,父亲外出打工没有回家,奶奶和母亲带着我们哥仨一起在地里收花生。那时候收完花生直接堆积在田地里,而后用大竹筐甩花生秧子,将饱满的花生留在框里,花生秧在田地里晾晒后留作家畜饲料。
那天,一直忙到太阳落山,为了防止打好的花生丢失,奶奶带着我们直接在地里支起了帐篷、铺好了被褥,连夜看守着劳动成果。夜里,就着咸菜、吃着烧饼、看着繁星,伴着奶奶讲的故事,我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忙完秋收,我和奶奶一起回家,发现院子里一片狼藉,枣树枝叶落了一地。听邻居说是村里那几个父母都管教不了的孩子趁奶奶不在家时翻墙入院偷偷打枣,我火冒三丈,在院子抄起一根木棒就要去打架。紧要关头,奶奶一把拉住我,心平气和地说:“这帮孩子也没把枣树砍掉,谁吃不是吃,没必要去追究。”奶奶一番话让我冷静了下来,找来扫帚清理一片狼藉的院落……
现在想想,奶奶的一番话,让儿时的我懂得了如何去宽容别人,更让我懂得了做人应该有一个宽广的心胸。
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奶奶坐在院落的大枣树下,给我聊起街坊邻居去北京旅游的场景。“听说天安门前老多人了,城楼也很高!”望着奶奶满是皱纹的脸庞,当时的我顿悟,奶奶是渴望到首都北京走一走、看一看,这或许是老人家一辈子的心愿。
说心里话,2011年在北京学习的一年里,我就想把家人接到北京看看天安门,特别是年迈的奶奶。但是,一辈子在鲁西农村勤俭持家的奶奶,习惯了农村的生活,更深知出门有诸多不便、花销又多,不想给儿孙添负担,说啥也不肯出远门,这件事就暂时搁置起来。
2015年5月初,我有幸入选中国第3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大名单。出国前,回家探亲的那几天,年近九十的奶奶每天早上为我做鸡蛋荷包,并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吃完。
“奶奶,等我维和回来,咱们一起去北京天安门好不!”
“好!有孙子这句话,听着都高兴!”奶奶满脸笑容,连连点头。
2016年5月底,我结束一年的海外维和任务期回国。探亲休假与家人团聚,第一个议题就是全家人一个不落去北京天安门,全家人一起在天安门前照张全家福留纪念。可那段时间正值北京旅游高峰期,再加上天气炎热、路途遥远,考虑到奶奶的身体状况,计划推迟到了年底。
2017年春节假期,我在家中接到了重返非洲马里第二次执行维和任务的通知,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利用假期带奶奶去北京天安门的决心——趁着奶奶身体硬朗、精神抖擞,帮奶奶圆了这辈子唯一的心愿。
农历大年初一早上,全家人给奶奶拜年;晚上吃大团圆饭,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儿,我心里则盘算着几天之后的北京行程。但仅仅两天后,奶奶在没有一点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离世……
和奶奶一起去北京天安门,于我而言,成了一个未能实现的承诺。
作家毕淑敏曾在文章《孝心无价》中写道:“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都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是啊!老辈人对后辈人的爱总是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而后辈人对老辈人的孝却总是相信来日方长、待我功成名就,但现实往往却是时光如梭、岁月无情……0
◆◆◆
编辑 齐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