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G5传媒 ‖ 剑桥大学之(2)中国研究硕士(中国文学与媒体)

英国G5传媒专业

剑桥大学

中国研究硕士(中国文学与媒体)

MPhil Chinese Studies

 (Stream: media and literature)

文 / 留公子

概要

相信不少读东亚研究的中国学生,被人问起在国外留学读什么专业,一旦回答东亚研究/中国研究,圈外人都是一脸困惑地问:研究中国,留在中国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到国外去做中国研究?这种问题的答案,往往很难三言两语地让一个缺乏背景知识的听者当下理解,也只能报之一笑。或许,由于我们国内的高等教育学科设置与英美有所差异,以至于我们在高中和本科阶段对于这样一类有关“区域研究”(Area Studies)的专业设置甚感陌生。中国高校的专业设置,的确鲜有大学设置东亚研究或中国研究的本科专业。留公子目力所及,浙江大学有中国研究硕士专业,上海纽约大学有全球中国研究本科专业。

然而,关于中国研究或者东亚研究的论著,其实或多或少我们都略有耳闻的。回想一下初高中历史书的内容,70多年前剑桥大学的李约瑟(Joseph Needham)教授就提出: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如此发达,近现代科学和工业革命却没有在中国产生呢?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而李约瑟研究所(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正是坐落在剑桥大学的东亚科学史图书馆内。

早期中国研究更多被称为汉学研究(Sinology),英美德法均有较为深厚渊源研究中国,有韦伯、葛兰言、武雅士、施舟人、李约翰和美国汉学三杰等代表性人物,他们都从不同学科以及经验面向对中国的历史、宗教和文学等进行研究,为西方社会提供了丰富的中国故事。1940年代末,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发表,也标志着美国社会对日本的研究重视(为了美国在1950年代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日本研究、中国研究与韩国研究也就构成了东亚研究的三大核心区域。然而,在早期的汉学研究或者东亚研究的传统中,更多的是以史学和文学作为主导性取向,这一块留公子更倾向于称它为“东亚文明史”。经过半个世纪有余的发展,全世界的东亚系,都逐步地开设了相应的细分专业研究中国的发展、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等非文明历史的诸多面向。因此当我们申请东亚系之时,往往需要关怀到某个大学的某个系所,是倾向于偏“文明和历史”的人文取向,还是更偏向于“政治和经济”的社会科学取向。以上背景介绍,目的是为了给一些对此较为陌生的读者以粗略背景,不至于误解区域研究的专业设置而错过这个原本可以尝试的申请。本文将着墨在中国研究的传媒领域申请,留公子就不对东亚系申请的来做整体分析,后续再设专文一一道来。

如留公子前一篇公号文所言,在牛津和剑桥这类以建制化的人文社科见长的传统顶尖名校当中,媒介研究被散落在学校不同科系的细分领域当中(英国G5传媒 ‖ 剑桥大学之(1)社会学(媒体与文化)硕士)。而剑桥大学的中国研究硕士申请,不限申请背景,提交申请之前需联系导师讨论研究计划并征得导师同意方可提交申请。由此可见,剑桥中国研究的硕士申请,并不能简单从专业名字去判定该申请何种方向,而应该回归到具体的导师研究兴趣来做准备。而剑桥东亚系又恰好有做中国文学与媒体研究的教授(Dr. Heather Inwood),同时留公子在参考摆渡学人文章之后发现有不少传媒背景的学生也申请这个系所(请参考摆渡学人公号文章: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授课型硕士录取数据揭秘!)。

因此留公子决定写就本文以提供多一个专业选择给有志于研究中国传媒的学子。那么作为准备申请留学的学子们,对于申请剑桥东亚研究/中国研究的话,什么学科背景的学生可以申请呢?回归本文要谈的传媒专业申请,传媒背景的学生若申请东亚研究/中国研究系研究生,又需要做何种准备呢?何以匹配剑桥大学的中国研究申请呢?下文将会一一作出解答。

(本文是媒体传播留学专栏文章的一部分,汇总性文章请参考:史上最全!英国G5大学传媒专业齐登场

 课程设置

1.MPhil in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Chinese Studies)

2.MPhil in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by Research (Chinese Studies)

剑桥大学的东亚系一共有三个专业方向:中国研究、日本研究和(南/北)韩国研究。中国研究专业有两个硕士项目(如上),一个是半授课半研究(Equal Taught/Research),一个是全研究导向(Entirely Research)。这两个项目的申请方式并无差异,但是培养目标、学习要求以及毕业要求有所差异。研究型硕士没有任何修课要求,全写论文,毕业要求需要完成一篇25000字英文的硕士论文即可。另一个非全研究型的硕士,则需要修课,以夯实研究基础,毕业时提交15000字英文的硕士论文。研究型的硕士,实际上相当于博士第一年的训练,这个硕士更加合适已经有了理论和研究方法基础的学生修读,而缺乏(亚洲)区域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的学生,则适合申请非全研究型的硕士项目。

非全研究型硕士项目学习时长为11个月,目的旨在用一年紧凑密集的训练培养学生打好做研究的基础,并且是针对那些有强烈目的未来深造博士(留在剑桥或者去往他处)的学生而设置的。虽然并不要求学科背景,但是它仍希望学生是在本科阶段已经有大量关于中国研究的基础知识或者对中国问题已有基本认知,申请本项目是为了希望在某一个主题或者在某个学科脉络下去深入研究某个中国问题。

修课的科目则包括必修课“理论中的亚洲”(Asia in Theory),以及两门选修课:1. 中国文学与现代性;2. 战争与现代中国;3. 人类学视角下的中国研究;4. 中国语言学;5. 汉语的高阶阅读(清及民国时期的历史档案等)。如学生的毕业论文的主题有特别需求,可经导师同意,选择剑桥大学其它系所的课程进行修读,如政治系、人类学系、历史系以及发展研究系等,这些系所均有部分教员开设与中国研究有关的课程,但这些系所开设课程会以学科理论作为研究取向。总之,一切选课均由学生和导师所定的毕业论文题目的需求而定,灵活性较高,系所内提供不了,可寻求系所外的资源来进行学术支持。这部分的课程主要是现当代的中国研究部分,另外还有关于前现代的中国研究课程,在此不做赘述,各位请看链接内容。

学完这个项目,学生可以获得的学术能力如下:

  1. 对目前现当代中国研究的知识成果有较好的理解和把握;并且对于其所要完成的硕士论文所在文献脉络知识有较为深入的认知。

  2. 形成一种可以在批判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原创性的问题,并且可以很好地形成个人论证逻辑去回答这些问题。同时,可以在个人论证过程较好地使用一手和二手研究资料。

  3. 这个学位并不要求完成田野调查以获取一手数据,因此本学位更着重培养学生在使用档案资料、互联网数据库资料以及图书馆资料来进行研究创作,这个能力对于踏入学术研究大门的初学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网页链接:

https://www.graduate.study.cam.ac.uk/courses/directory/amammpchs

剑桥小知识

剑桥大学的硕士学位前缀会让人造成一定的困惑,我们的常识都会认为MPhil是研究型硕士,但是剑桥大学的硕士大部分都是MPhil,而这个学位前缀不代表某个学位一定是研究型的硕士。

剑桥并不简单地用学位前缀来区分授课型还是研究型硕士,而是根据项目中授课和研究所占的比重来进行细分。具体分为Entirely Taught, Predominantly Taught, Equal Taught/Research, Predominantly Research, Entirely Research五类。

2. 申请要求

在此先说明剑桥东亚系申请的重要特点,这个特点构成了整个申请的基础和核心。根据系所要求,无论是授课型硕士还是研究型硕士抑或是博士申请,都必须要先撰写初步的研究计划,并且发给个人心仪的导师,与导师取得联系,导师若愿意给出oral offer,则是表明有较大概率会申请成功。并且导师也会帮助修改研究计划,学生在填写系统之时也需要列出同意接收个人的导师名字。这个特点,让剑桥的东亚系的授课型硕士申请与全英国其它大学的大部分授课型硕士申请有着截然不同的申请程序。申请材料要求如下:

1. 两封学术推荐信

2.成绩单 

3.简历

4.英语能力证明

以上四项内容,请参考留公子上一篇文章相关说明,此不赘言。请参考:英国G5传媒 ‖ 剑桥大学之(1)社会学(媒体与文化)硕士

5.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

约600字的研究计划书。不需要特殊格式。研究计划需要包括:

1)明确,有动机和可行的研究问题。

2)简要回顾文献,涵盖您的研究的理论基础,该领域的当前知识水平以及你这个研究将可为此领域增加的贡献或新知。

3)打算使用的研究方法。

4)您可能还想解释自己对该主题感兴趣的原因以及您在该领域以前所做的任何工作。字数限制包括脚注,附录,图形,表格等,但不包括参考文献。

5)注意:600字的研究计划,断不可面面俱到,主要是简要说明研究问题为何及其基于哪(几)篇主要文献,其原创性如何即可。这个600字计划,可以扩展到2000-3000字的版本以代替一篇需要提交的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

6.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

写作样本最多可以提供两份,当然也可以提交一份即可。申请人可以提交书面作品。这可以是您以前的课程撰写的论文,发表的学术文章或您认为适合该课程的另一篇文章。这个写作样本目的旨在评价学生的英文学术写作能力,如何提出观点并且捍卫自己的观点,在写作过程如何引用文献来完善个人的推理论证链条,这些面向都是写作样本可以提供到给审核委员会的信息。因此,题目的主题不限,写作样本并不考察申请者对所申请专业的理解深度和与专业的匹配度,因为这些信息已经可以研究计划中获取到。一篇写作样本不能超过3000字。

而第二篇写作样本内容则可以把以上提到的600字研究计划扩展到2000-3000字的版本。从600字扩写到3000字,那么则需要更详细的问题提出的论证过程,其中要包括前言、文献综述、研究问题、拟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此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和现实的意义),同时要包含相应的参考文献(不计入字数)。

7.兴趣陈述(Statement of Interest)

这个兴趣陈述(statement of interest,SOI)需直接在电脑系统上面填写,不需要另外提供PDF文件上传。这个兴趣陈述并不完全等同于我们的常谈到的PS,SOP或者Motivation Letter。它只有1500字母的长度,因此大约就是200-300字英文左右,而留公子以上的铺垫已经足以说明这个项目更强调学生的研究动机,因此留公子在此建议各位在这个有限的篇幅中仅仅谈及个人的研究上的兴趣,说明它最直接的来源即可,同时附上个人的研究经历何以启发你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兴趣,建议不要在这个SOI中讲到童年或者年代久远的个人成长史之类的资讯。

关于剑桥申请,此前文章留公子已经强调过研究计划和写作样本的重要性,在成绩达到最低标的情况,这两份材料将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写作样本考察英文的学术写作能力,研究计划考察学生的研究潜力和动机。

而面对东亚系这两个项目申请,申请材料以及申请流程均完全一致。但基于两者的学习考察方式和学习内容的不同,留公子建议授课型硕士可不提供一份扩展版本的研究计划,而对于研究型的硕士则强烈建议提交两份写作样本,其中一份就是由600字扩展到2000-3000字版本的研究计划,因为这样长度的研究计划会提供更多的证据让未来导师判断您是否达到直接写25000字毕业论文的程度。

注意:申请剑桥的奖学金,必须在12月1日前提交完整的申请材料,系所会统一审核,公布时间一般为次年2月初。若迟于这个日期,则实行滚动录取原则(Rolling Basis),也即先到先得。

3. 学术教员

以下提供一位研究传媒的导师供君参考:

Dr Heather Inwood

Dr. Inwood本科毕业剑桥大学的中国研究,后来到清华大学学习,并在北京大学攻读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博士则就读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主攻中国现当代文学。

Dr. Inwood的区域关怀主要是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而理论面向的关怀则是:当代文学,尤其是诗歌和体裁小说;流行文化,粉丝文化和民间文化;互联网文化与社会;媒体研究理论;文学和文化社会学。

Dr. Inwood的研究集中在当代中国的媒体与文化之间的互动上,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数字媒体实践如何塑造文学和文化的生产、发行和大众接受的过程。她的第一本专著是《诗歌流行:中国的新媒体风貌》(Verse Going Viral: China’s New Media Scenes)探讨了诗歌界参与者,媒体,企业和非诗歌阅读公众成员在当代作品的制作和评估中的相互作用。在英国国家学术院(British Academy)基金支持下,Inwood目前正在研究第二本专著,名为“叙事网络:中国跨媒体的流行小说”。除此以外,Dr. Inwood还研究中国网络文学的媒体化、中国电影和小说的跨媒体性、中国网络文学的在数位层面的反乌托邦主义。

虽然她2020-2021正在休假,但是2021年9月她会重新指导学生,因此2021入学的学生可以现在开始准备联系Dr. Inwood了。她目前接受研究生报读,凡是有兴趣研究中国当代文化与社会的申请者,都与她契合。

她在剑桥大学东亚系上的网页链接如下:

https://www.ames.cam.ac.uk/people/dr-heather-inwood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Dr.Inwood的发表来看,她主要考察了中国诗歌、电影和文学在数字化时代所遇到的挑战,何以促使这些客体进行转型和再造。

留公子个人认为,若要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来归类,Dr. Inwood的发表可以体现出她是一个较为偏向“文化生产/再生产”(Cultural Re/Production)路径的学者,她考察的文化生产的对象以及手段都相当明确:文学与数字媒体。传统的诗歌及文学在纸质媒介流通的形态,到数字化媒介阶段的形态有何变化,而这些变化的背后,粉丝或者说受众的阅读行为对其起到何种转型的作用,这些问题都在Dr. Inwood的理论关怀之内。严格来说,她并不是传统的媒介研究学者,而更准确应该算是中国文学研究者。但从她个人公开说明的个人兴趣以及她发表成果来看,她对于中国社会的数字化媒介发展所带来的文化转型有相当高的研究兴趣,因此,留公子建议对Dr. Inwood研究感兴趣的学子,或者有一定媒体研究或文学研究背景的学子申请报读她的硕士。

5.结语

上图为:2015年-2019年间,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项目中国大陆区域被录取者学科背景分布图,图中数字为录取人数。

总而言之,留公子写就此文,并将其归类为剑桥大学的传媒专业,基于两点考虑:第一,剑桥的中国研究有研究媒体的教员,项目申请以导师研究兴趣为主要根据,而不是基于专业名称;第二,从历年的申请者学科背景来看,有大量传媒背景的学生申请这个项目(见上图,数据来源于摆渡学人公号文章: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授课型硕士录取数据揭秘!)。因此单独列出这个项目,目的是为了让传媒背景的学生可以有多一个非媒体传播系的专业选择。

中国大陆的高等院校,在文学院的学科设置中,不少学校设置了戏剧与影视文学、影视传媒,而新闻与传播学院中也有电影研究和广播电视艺术一类的专业,这些专业背景的学生只要能够契合Dr. Inwood的研究兴趣,均可以申请剑桥大学东亚系的硕士,上图的证据也支持这个粗略的判断。当然,这只是从较常识的一面去匹配学生背景与系所,假若学生是传媒背景,但对中国宗教、历史以及社会政治有非学位外的阅读积累、研究发表以及学术实践,也可以申请除Dr. Inwood外的其它教员的硕士。总之,东亚系硕士申请,不限制学生学科背景,传媒系背景的学生可以申请到东亚系去继续深入研究传媒,同时也可以转向研究其它与中国区域相关的并以其它学科领域为基石的经验性问题。

一个世纪过去,世界学术界对中国的文明与社会的兴趣不减反增,中国研究也俨然成为了一门显学。中国的学子到国外念中国研究,也并非多此一举,要看懂中国那就更要跳出中国,以全球的视角、比较的视角乃至历史纵深的视角看待中国何以影响世界文明以及当下全球格局的进程。

THE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