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盖房》

很早就起了心思要写一篇关于父亲一生多次盖房子的文章,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父亲一生盖了这么多次房子,我们的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土到砖,从低到高,完全是一部中国农村人家生活和住房的演变史。对父亲而言,这是他一生的奋斗史。我们兄妹三人亲历并且在这些变迁中长大,对于我们而言,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育史:人,一旦有了想法,就要有做法,还要做足准备工作。

每一次要盖房子的时候,父亲会提前很早就留心砖瓦价钱,木头价钱,后来还有水泥,钢筋和楼板,父亲要骑着自行车跑三四十路去一家一家的跟人家问价钱,实在砍不下来价钱,就缠着砖厂负责运送。

以父亲的脾性,是从来不愿意跟人磨嘴讨价还价的。但在那些艰难的时日里,父亲表现出了超凡的耐心和细致,盖房子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自己细细过手。

那一年盖房子的时候,父亲是跑了四十多里地到大王镇的一家砖厂预定的砖瓦。回来的路上他没有抄近道,而是专门沿西宝公路绕道到了我在读高中的户县二中,给我送了点干粮,留了点零钱,叮嘱我吃饱穿暖。父亲跟我们说话从来不直接谈及学习的问题,虽然他想让我们读书考出去的心思比所有人都要重的多,但他从不表露,他知道我们的学习压力很大,他不能再干扰我们的情绪。

父亲年轻时候脾气很大,对我们管教很严厉。他对于我们的教育,很少用语言,基本都是行动:他总是无声地做给我们看,让我们自己理解,体会。后来,我遇到了一句格言:“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言传不如身教),我感觉到父亲用他盖房子的行动,把这句话的内涵渗透在了我们的心底最深处。

上大学的时候,学到了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李贺,史称“诗鬼”。他的故事很感动我,也给了我很大启示。他每天清晨外出时,一定要背一破囊,一天中每有得句或词语即写投囊中,晚上回家全部掏出来,仔细研读,汇成诗篇。他的诗作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他自己的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他的诗作不多,但质量都很高,这是他勤奋刻苦的结果。对于我,影响最大的是随时笔记灵感闪现的勤于动手的做法。

从很小时候到现在,我都有随身携带笔记本和笔的习惯,无意中看到的或者想到的词语或者句子就赶快记下来,晚上回家整理,好歹在写东西的时候提供了很多帮助。

2014年春节第一天,我突发奇想地开始了“早安寄语”。像父亲盖房子一样,我每天都在细细搜索,力图在生活工作的琐碎中寻找能给人以启示性的东西。

起步维艰。三年多的坚持,一打量,还真的收集了不少。除夕夜,我并没有像往年那样专注于看春晚,而是静静地思考了许久。然后写了一句话给自己:1000多个日子过去了,没有什么精彩,但真的很不容易!

那一刻,我居然热泪横流。我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谁。也许是为了自己的不放弃,也许是为了不少朋友的真诚回复“我很受益”、“我期待”……

我出发的时候只是为了出发,没有预设要去的目的地,也没有跟自己设定要达到的标准。我只想走在路上,是的,真的是这样。走在路上,总能看到美的风景,总会有美丽的邂逅。

“在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是没有什么机会的,相反,挫折和坎坷反倒是人生的常态。坦白地说,绝大部分能在某个领域做出一点成绩的人,也不过是比别人坚持的更久。——坚持是你能给自己的唯一机会。”这是我今天早安寄语的内容,我在告诉自己,既然第一步已经迈出了,我还有坚持走下去这一个选择了。我不知道终点会在哪里,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必须保持行走的姿态,走在属于自己的路上。

出发之前永远是梦想,上路之后永远是坚持。也许,我的梦想,连同我的坚持,就是像父亲一样,盖一座像模像样的房子。

(作者简介:陈启,号南山白丁。大学本科学历,中英文兼修,供职于陕西西安惠安中学。文风力求散淡,干净,活力。诗歌《船夫之歌》获首届诗词楹联大赛二等奖,古体诗《关中汉子》、《题画诗》“繁花难掩层绿”分获第二、第三届一等奖;散文《酸汤挂面》发表于《教师报》(2016年12月14日),《乡下女人》、《小镇》在不同刊物发表。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2008年发表于《中国音乐报》。)

(0)

相关推荐

  • 散文||我们一家安安稳稳地过着

    我们一家安安稳稳地过着 陈华生||福建 父亲极力摆着姿势,尽可能与身后的大海协调,面对我的摄像头,父亲显得有些措手不及.这是我第一次为父亲拍照,也是父亲有且仅有的一个个人照. "爸,你可以笑 ...

  • 第七届征文大赛 | 《饺子》

    <饺子> 张睿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我们家也不例外. 大年三十,我收到了一份快递--老王寄来的一大包冰冻饺子,我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小时候...... 那个时候还是在农村,过年也 ...

  • 拒绝农民工的“老面馆”,如今生意惨淡,几近凉凉!

    我们家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听爷爷说,他的父母为地主家种了小半辈子的地,直到建国才脱离雇佣关系.到他时生产队成立了,实行同劳动.同吃饭,干部让他负责喂养生产队的黄牛.到了我父母这一代稍微好一点,有我那一 ...

  • 背馍

    饥饿和寒冷对于我高中生活的侵扰,远远甚于我的童年时代. 我的三年高中生活是在离家三十多里地的户县二中度过的.八十年代,这是一所著名的省级重点学校,是一个绝佳的学习场所.我的狭窄的眼界和肤浅的认知,在这 ...

  • 关于《背馍》

    我完全没有想到,<背馍>这篇文章发出去之后,会惹起那样的轩然大波. 我也完全没有想到,我的这段回忆,勾起了那段岁月里走过的那么多人的回忆.就像在花生地或者土豆地里,只提起一棵秧苗,居然拉出 ...

  • 【吃在大荔·散文·闫忠录】背馍背出了个名堂来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20 背馍背出了个名堂来 原创/闫忠录 背馍的往事,已时过境迁,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现在回忆起来,虽然有点心酸,但那也完全是为了去中学上学读书.那时的学生 ...

  • 【大荔文学·散文·田健民】背馍上学的岁月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40 背馍上学的岁月 文/田健民 每当说起今天的孩子们上学,条件越来越好,国家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建设,有的还选择了更好的学校就读.小学阶 ...

  • 张玉环‖背馍上学的日子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到目前记忆刻骨铭心的饿有两次,一次是一九六零年在幼儿园食堂吃饭,一次是一九六六年在孟塬铁中学校食堂吃饭. 背馍上学是我家在渭南住,渭南铁中一九六六年新成立,房子没准备 ...

  • 【文学】齐蕊妮:再读《背馍记》

    [前言]<背馍记>是礼泉县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的一部散文集,2020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书中文章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记录了那个时代乡村的真实生活,因此让很多跳出龙门但时刻关注着农村的中 ...

  • 青年歌唱家杨萍音乐作品《背馍》上线,点击试听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离家远的学校去上学,背着馍当干粮.现在的年轻人肯定弄不懂是什么意思.那时候,农村孩子上学离家远,近的十几里路,远的几十里甚至更远,不能在家吃饭,只能背着够一个星期吃的馍去上学了.背 ...

  • 李立新//我和《背馍记》的情感故事

    我和<背馍记>的情感故事 · 李立新 <背馍记>是作家马腾驰新出的一本广受好评的散文集.其中很多的文章扯疼了我的心. 读<背馍记>里的文章,想起了前几年发生在我身上 ...

  • 大荔记忆|那些背馍上学的日子

    如梭岁月,匆匆又匆匆,不知不觉已年届半百.站在岁月的十字档口,总有些记忆永远沉淀在成长的心路历程里,伴我前行.衣食无忧的日子留不下太多的岁月印痕,背馍上学的六年却像是一枚苦难的印章,永远的镌刻在五十年 ...

  • 【陈海峰原创】背馍那年

    ▲ (题图由作者本人提供) 花季 文|陈海峰 时光飞逝,学生时期的记忆是永远抹不掉的记忆.懵懂的年代,二二的青春,时时想起,酸涩中掠过丝丝甜意,味美而又醇香. 最难忘却上学背馍的那段时光. 时光荏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