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放弃,别强求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正好是高考,那些跟风的话题我没兴趣,精力有限。不过毕竟参与过这项历史,所以非常容易代入,但本篇的话题是关于高考向来百搭的话题,那就是人生。高考是普通人生比较明显的第一次转折,这是大规模更换环境哪怕都是相同文化背景的生活转移。不仅关于知识和学历上的提升,还有情商、交际能力和社会关系的补充。所以我给过一个结论:高考不仅决定你读什么学校,还决定你认识什么人。
只是高考改变的人生不一定是个体所需要的,大部分都这样。首先有情况是强制执行,比如被利益相关者要求选择专业,比如受限于成绩不理想因此经济化职业生涯,比如学习趋势跟早期判断有巨大区别,等等。这些会让高考这项行为产生跟没参加高考在意义上差别一般的结果。如果不是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我们做事使用的技能是额外产能加前大学基础。
这样的人生,或者说人生,该怎么操作呢?我总结的公式是:别放弃,别强求。这是人生的动态平衡,强求和放弃本身会汇聚但没有边界,可以随时转化,具体什么度因人而异。甚至还会根据自己的情况修改这两项说明的内涵,所谓“言出法随”,对应着我的另一个公式:我即上帝。
永远不要对存在理论的事情放弃,当然民科制造永动机或者古代皇帝寻求长生不老这样明显违背固定认知的荒唐案例或者可能发生但绝对轮不到自己的神迹不在讨论行列。而且制定一个比较诚实的小目标,上来就搞得太宏观很容易有挫败感,宏观的主题是大纲,属于战略,别太快牵扯到执行上。同时尽量不要对比其他同行,否则会在激活精神属性的同时沮丧自己缺乏天赋或者没有运气,最终带来负能量。
别放弃就是在长征,有句老话是:不死终会出头。我也写过类似主题的文章,我们的成功和失败都是动态的,除非真的没有意识去坚持,否则机会或者危险都会一定程度上活跃,这就意味着坚持不一定胜利但放弃注定失败。又参考另一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谓的“有准备”,自然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日积月累地保持习惯,这样才能构建庞大系统,应付一切灵感,像极了学霸参加高考。
同时也要引用另一半公式:别强求。如果是改变历史的机会,那普通人基本碰不到,能把握的就不叫普通人。但匹配每个人的机会,还是大量批发的,每天都能进步那种。只是机会非常多,却好特别保守,而且需要外界配合,还有“边际递减效应”,即有效期。如果机会拖延太久的话,就会报废,届时无论是否准备充分,都无济于事,不可能拯救了,更何况人生的巅峰其实不长。
所以在机会过了有效期以后,最好别去触发了,那样太浪费时间,除非这样的机会绑定的是关乎生活的内容,但那在其他方面会有补充,有句据说来自《圣经》的话叫“当上帝关上门,就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可以用来解读。对于人生更是如此,个体别放弃追求想要的生活,战略上别放弃,但战术上别强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