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到底是什么?|服务业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多次出现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
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到底是什么?令人傻傻分不清。政府和企业又应该如何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小编这就来介绍一下。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构成数字经济基础
在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之前,需要先介绍一个概念——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化转型正在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科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统计标准,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以下简称《数字经济分类》),首次确定了数字经济的基本范围。
关于数字经济的定义,许多国际机构和组织都做出了概括,以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的定义最具代表性:“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可以说,数字经济代表了围绕数据这种关键的生产要素所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经济活动的总和。
《数字经济分类》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确定了数字经济的基本范围。
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互为补充
根据《数字经济分类》,又将数字经济具体分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5大类。
其中,前4大类为数字产业化部分,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对应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26个大类、68个中类、126个小类,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
第5大类产业数字化部分,是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该部分涵盖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对应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91个大类、431个中类、1256个小类,体现了数字技术已经并将进一步与国民经济各行业产生深度渗透和广泛融合。
如何协调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加强通用处理器、云计算系统和软件核心技术一体化研发。加快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芯片、DNA存储等前沿技术,加强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等基础学科的交叉创新,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
二、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
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鼓励企业开放搜索、电商、社交等数据,发展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产业。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三、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建设若干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培育发展个性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深入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众包设计、智慧物流、新零售等新增长点。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峰表示,数字经济是一种社会化水平更高的基础性、创新性的经济模式,对未来国家间经济竞争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一些基础性、关键性的领域。因此,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需要在一些关键产业和技术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的发展能力,确保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各个地区、不同产业和人群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关涉的深度、受到的影响等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政府在推进数字经济布局和发展的同时,需要积极引导,加强“新基建”建设,注重区域协调和人群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