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叔讲《外经微言》 肾水篇

原文
少师曰;请问肾水之义。岐伯曰:肾属水,先天真水也。水生于金,故肺金为肾母。然而肺不能竟生肾水也,必得睥土之气熏蒸,肺始有生化之源,少师曰:土克水者也,何以生水?岐伯曰:土贪生金,全忘克水矣。,少师曰:金生水而水养于金,何也?岐伯曰:肾水非肺金不生,肺金非肾水不润。盖肺居上焦,诸脏腑之火,咸来相逼,苟非肾水灌注,则肺金立化矣。所以二经子母最为关切。无时不交相生,亦无时不交相养也。是以补肾者必须益肺,补肺者必须润肾,始既济而成功也。少师曰:肾得肺之生即得肺之损,又何以养各脏腑乎?岐伯曰:肾交肺而肺益生肾,则肾有生化之源。山下出泉涓涓正不竭也。肾既优渥,乃分其水以生肝。肝木之中本自藏火,有水则木且生心,无水则火且焚木,木得水之济,则木能自养矣。木养于水,木有和平之气,自不克土。而脾胃得遂其升发之性,则心火何至躁动乎。自然水不畏火之炎,乃上润而济心矣。少师曰:水润心固是水火之既济,但恐火炎而水不来济也。岐伯曰:水不润心,故木无水养也。木无水养肝必干燥,火发木焚,烁尽脾胃之液,肺金救土之不能,何暇生肾中之水。水涸而肝益加燥,肾无沥以养肝,安得余波以灌心乎!肝木愈横,心火愈炎,肾水畏焚,因不上济于心,此肾衰之故,非所谓肾旺之时也。少师曰:肾衰不能济心,独心受其损乎?岐伯曰:心无水养,则心君不安,乃迁其怒于肺金,遂移其.火以逼肺矣。肺金最畏火炎,随移其热于肾,而肾因水竭,水中之火正无所依,得心火之相会,翕然升木变出龙雷,由下焦而腾中焦,由中焦而腾上焦,有不可止遏之机矣。是五脏七腑均受其害,宁独心受损乎!少师曰:何火祸之酷乎?岐伯曰:非火多为害,乃水少为炎也。五脏有脏火,七腑有腑火,火到之所,同气相亲,故其势易旺,所异者,水以济之也。而水止肾脏之独有,且水中又有火也。水之不足,安敌火之有余。此肾脏所以有补无泻也。少师曰;各脏腑皆取资于水,宜爱水而畏火矣。何以多助火以增焰乎?岐伯曰:水少火多,一见火发,惟恐火之耗水,竟来顾水,谁知反害水乎。此祸生于爱,非恶水而爱火也。少师曰:火多水少,泻南方之火,非即补北方之水乎?岐伯曰:水火又相根也。无水则火烈,无火则水寒,火烈则阴亏也,水寒则阳消也。阴阳两平,必水火既济矣。少师曰:火水既济独不畏土之侵犯乎?岐伯曰:土能克水,而土亦能生水也。水得土以相生,则土中出水,始足以养肝木而润各脏腑也。第不宜过于生之,则水势汪洋亦能冲决堤岸,水无土制,变成洪水之逆流,故水不畏土之克也。少师曰:善。
陈士铎曰:五行得水则润,失水则损。况取资多而分散少乎。故水为五行之所窈,不可不多也。说得水之有益,有此可悟永矣。
从远公的藏腑篇就能明白一个道理:藏腑的核心功能,就是其一阴一阳的功能,以及阴阳之间的平衡、失衡。失衡则化为疾病。各藏腑之间是相互作用联系的,所以藏腑之间要整体的看。无论人体什么功能,都是通过藏腑之间的协作来完成,如此一来,便可以通过藏腑之间的协作关系,来解释任何病机、病理。由此导出治法,甚至可以藏腑解构六经。因为六经其实就是人体从内核到外围的六大功能体系,于是咱们也完成了藏腑学说和六经学说的融合。换个说法,就是以藏腑解构六经。于是六经的表达变成了六大功能体系。再于是,判断六经的方法,就不是通过那些六经的提纲症状、规律症状来确定,而是通过功能失常。
一开始的微妙差别,会导致发展后的巨大差别。从表浅看,用症状规律或提纲症状确定六经,跟用功能失常确定六经,没什么区别。就比如太阳风寒,通过怕冷、脉浮知道是个在表的寒证、表证。通过出汗等症状,确定是在表的疏泄过度,就是皮毛开泄,由此确定是太阳风寒。这种思路跟另外一种直接用提纲症状确定六经:脉浮、恶寒、有汗。在一开始乍一看,貌似没有本质区别。但是当病情趋于复杂、趋于三阴之后,差别就大了。
比如前段时间群里讨论的医案,患者是太阴痰湿化瘀,有瘀血,阻滞运化功能,而使得胃肠道不通,使得津液输布受阻。因为津液输布受阻,所以口干、口渴。水运不到,就缺水,运不到是因为痰郁阻滞。痰郁阻滞的病位是太阴,却表现为大便干燥。如果只用提纲症状规律来确定,一看有大便干燥,有口干、口渴,是阳明热证,这差别就大了。
咱们是通过这个例子来思考,以提纲症状确定六经,和分析六经功能确定六经,之间的差别。
把一些新的概念重申一下,因为咱们最终走的是六经和藏腑的融合道路。虽然讲远公、讲伤寒,但是咱们的目的是将六经和藏腑结合起来用。
《外经微言》是远公的理论学说核心。而《外经微言》的核心就是卷三、卷四的藏腑篇。掌握藏腑学说有两个关键:
1、藏腑之间如何协作关系。如何合同协作的工作即是整体观,要整体的看待藏腑。
2、单看某一藏、腑,各种功能很多。心肝脾肺肾,各自的功能都能说出一堆,但是这一堆的功能其核心都是源自于这一藏、腑的一阴一阳的功能,所以把握其一阴一阳的功能,便可向外拓展出外展的各种功能。
在治法和诊法上,相类象的脉色症规律和纠偏的各种药物,都是对应这一阴一阳。
比如:肝主目,肝藏血,肝还管头发、指甲,这种慢慢生长的东西归肝管。临床遇见眼睛、头发有毛病的,如果脑里想的是肝管头发、眼睛,按这个思路治就很难起效。但如果换个思路,考虑各藏腑其一阴一阳的核心功能是否受损,受损了如何修复。各藏腑之间的配合协同关系哪里失常,哪里失常就修复哪。那就能治好,就能用之有效。
肾也是这个道理,肾藏精,肾主骨、肾主志、肾主生殖等等,一大堆功能。比如某位患者犯了生殖类的毛病,如果光盯着“肾主生殖”这句话去补肾、泄肾,经常难以取效。因为违反两个原则,任何一个病都要整体的看,不能单独一藏腑的运用。在你治疗某一藏腑的时候,治的就是他的或阴或阳。要么就是虚,阴虚阳虚;要么就是实,阳邪、阴邪。比如治生育类的不孕不育,得辩证到是肾阴虚或肾阳虚,或者肾寒、肾燥,才能在病性上有的放矢。并且还要辩到肾上的毛病跟其他藏腑之间的关系,是哪传过来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肾的问题?或者肾的问题又造成了什么其他问题?如此这般,才能取之有效。才能用简单的两个词来定义:就是整体观和阴阳观。
所以咱们讲一大堆,就是在不断的重复和演练那些最简单的核心知识。中医的核心知识就那么多,难不是难在知识量的积累,难在要把这些知识落实到现实中,并且能够实际应用,灵活变化,举一反三。练的是这个能力,而不是大量积累知识。由此展开,远公的条文。
师曰;请问肾水之义。岐伯曰:肾属水,先天真水也。水生于金,故肺金为肾母。”这句话显然说的是种常态。就是很熟悉的肺为肾之母。这种母子关系是种比喻,把他换成更精益逻辑的表达方式就是:肾的这种收藏力量,不管收藏真阴还是真阳,要收藏得先收敛,肺是收敛的。这是常态:金生水。紧接着说病态。
“然而肺不能竟生肾水也,必得睥土之气熏蒸,肺始有生化之源,”少师接着解释:“少师曰:土克水者也,何以生水?岐伯曰:土贪生金,全忘克水矣。”远公的表达语境非常喜欢用五行。咱们不喜欢用五行,就是因为这句话用五行表达,听起来特别容易迷糊。但是五行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是一个非常凝练的思维模型,确实也很难找到一个比他更好、更凝练的思维模型。唯一的办法就是,换个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但仍然表达的是这套思维模型。
这段话:水靠金生,就是肾靠肺生,两个是母子关系。现在两个不生了,肺金不去生肾水。那造成原因太多了,本条举个例子说的是“必得睥土之气熏蒸,肺始有生化之源”。意思是脾土生肺,肺才能有力量,肺有了力量才能生肾水。现在土没力量,肺也就没力量生肾。注意此处的思维,极重藏腑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个例子讲述了一个虚证的传变链条。先是脾虚了,脾虚不生肺,肺虚不生肾。所以明其理,则举一反三。
说的是虚证,能否联想到实证?这里说的是源头虚了,能否联想到下游虚了?比如肝虚了,不断的倒耗肾气或肾水。或者是后天之本脾虚了,不断倒耗先天之本肾气。所以无论是咱们讲,还是远公在本篇中的举例,都不可能把所有的例子举尽。学到这种思维方法之后,自行推演。因为凡病不外就是藏腑之间阴阳失衡了的作用关系。
“少师曰:金生水而水养于金,何也?岐伯曰:肾水非肺金不生,肺金非肾水不润。盖肺居上焦,诸脏腑之火,咸来相逼,苟非肾水灌注,则肺金立化矣。所以二经子母最为关切。无时不交相生,亦无时不交相养也。是以补肾者必须益肺,补肺者必须润肾,始既济而成功也。”
用大量的比喻来表达藏腑之间的作用关系。有点苦口婆心的意思。可是这种大量的比喻,放到今天听着比较费劲,咱们也只能适应一下。适应了再看这段文字,想表达的意思极为简单:肾水由肺金所生,但是肾水在必要的时候,要反过来补充肺家津液。因为肾水就是人体储存的这点水。人体如果不喝水能抗三天,所以这点肾水最多能抗三天。不但要补充肺,心肝脾在必要的时候,都要储存的这点肾水去补充,所以称之为“非肾水不润”,不但是肺非肾水不润,哪里都是。
然后远公做了一个比喻“肺居上焦,诸脏腑之火,咸来相逼,”把肺描述的特别受委屈似的。其实肺一边受心火加持,一边受胃火的熏蒸,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必须的。因为肺的功能就是往全身输布津液,他必须要加工足够多的津液,所以他就有很多的水。肺里的水或者津液的源头是从胃肠道里吸收的,可以把这个理解为后天补给。先天储存的就是条文里说的“肺金非肾水不润”,那是用了老本。但是这块有个概念补充一下:如果一个人要时时消耗肾水来补充肺家津液的时候,已经虚到三阴了。正常情况下,肺里的水分就是由胃肠道提供的。胃肠道从食物中吸收的水分,由脾主管,通过三焦往上输送,上奉到肺。肺再气化。肺要气化肯定需要一半心脏的火、一半胃火,两个力量加热。肾水对肺津液的补充,只是在跟不上劲的时候,辅助补充一下。不能主要靠肾水,否则就是虚到三阴了。
肾水处于什么地位?在补水的功能上,始终是哪不足,就迅速调拨库存去补充上。如果哪里都运行正常,津液充分,肾的这点水会处在一种极缓慢的储存和升发的循环中。因为这才符合深处藏的特点,藏的目的是为了需要的时候,及时能够补过去。但也不能老向库存要,老要库存,储蓄就越来越少,老本就越来越亏。这就是补充和消耗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达成一个平衡。
再说肺,肺相当辛苦。人体两个器官最辛苦:心、肺,都是一刻也不能停,停了人的生命就结束。肺要不停的制造津液,那就需要大量的热量来源,一边来自心火,一边来自胃火。可是这整个系统如此快节奏的运行,难免失常。比如一时给肺提供的水分不够了,那这边心火、胃火还烧着,里面水分又不够,只能干烧。一干烧就肺燥、肺热,就像烧锅炉似的,锅炉里不能缺水呀。
肺跟肾的关系是什么?肾好比一个备用水箱,哪需要水的时候,及时调水过来。但主要补充水的源头,不能靠后备水箱。
水不够的时候,肺就干烧。
两边的火或者某一边的火不够的时候,大量的水进到肺里,准备气化成津液往全身输布,但没法气化成可以运用的、充满了阳气、处在一种气化状态的津液,那这些水自然化为水饮痰湿。
所以藏腑学说就是在考虑各藏腑之间的关系,哪失常使得另外的地方也跟着不正常了。
少师曰:肾得肺之生即得肺之损,又何以养各脏腑乎?岐伯曰:肾交肺而肺益生肾,则肾有生化之源。山下出泉涓涓正不竭也。肾既优渥,乃分其水以生肝。肝木之中本自藏火,有水则木且生心,无水则火且焚木,木得水之济,则木能自养矣。木养于水,木有和平之气,自不克土。而脾胃得遂其升发之性,则心火何至躁动乎。自然水不畏火之炎,乃上润而济心矣。
又是一大串的五行作用关系,咱们把他转化为藏腑的表达,就好理解了。肺和肾这两个都是管津液的,一个往全身输布津液,一个储存好津液待随时取用。储存的称之为肾水。随时气化、随时往全身输布的,称之为肺家津液。这两个如何供养全身对津液、水分的需求?肯定是肺肾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很顺畅。肺得到了心火、胃火的加持,把水分气化成津液往全身输布。不能都用了,得存点,这个存的就是肾水,以备不时之需。这个过程很通畅,远公把他比喻成“山下出泉涓涓正不竭也”。
紧接着远公又说了肾和肝,就是水和木之间的关系。肝需要肾水来润养,也需要脾生的血来润养。如果少了这股润养,肝阳就容易化风、化燥、化热。在这里,远公举的例子是化热,肝一化热,心本来就属火。肝木生心火,肝送过去一股偏燥、偏热的气,心火就更盛了。心火一盛,要么肺被烧燥;要么这股火传到脾胃,把脾胃弄燥热;要么就是这股热不断的消耗肾水。具体发到某个人身上,就看先天哪块最短板,哪里弱就伤哪里。
所以这一大段话,表达的是肾水不足后,弄的心肝都热。遇见一个本来就脾阴不足的,肯定表现为火弄的脾土更燥。或者本来就肺家津液亏,肯定会肺更燥。这段文字显然指的是阴虚了之后化为热邪的一个传变过程。具体某个人怎么传,则要看这个人先天体质的短板在哪。虽然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在这套思维模型之下,都在范围内,总是这点病。
少师曰:水润心固是水火之既济,但恐火炎而水不来济也。岐伯曰:水不润心,故木无水养也。木无水养肝必干燥,火发木焚,烁尽脾胃之液,肺金救土之不能,何暇生肾中之水。水涸而肝益加燥,肾无沥以养肝,安得余波以灌心乎!肝木愈横,心火愈炎,肾水畏焚,因不上济于心,此肾衰之故,非所谓肾旺之时也。
这段话是对上段话的继续描述。就是上段的意思:因为肾水不足,肝就会或燥、或急、或热,弄的心也燥、急、热。
少师曰:肾衰(此处肯定指的是肾水衰)不能济心,独心受其损乎?岐伯曰:心无水养,则心君不安,乃迁其怒于肺金,遂移其火以逼肺矣。
这刚才也讲了。在常态下,心火和胃火是帮着肺、加持肺,让肺能够把那么多的水气化成津液。现在水不够,或者本条说的火过盛。远公比喻“心君不安,迁怒肺金,移其火以逼肺”,这要表达的是心和肺之间的关系,本来是相互配合工作,以提供燃料。就像锅炉里烧水,现在问题是火太大了,不是锅炉里水少,所以肯定要撤火,添水没用了。所以到底是清热还是滋阴,看情况。哪边偏了就治哪边。往多偏了就用清消法,往低里弱下来了,就用帮扶法。虽然这两种可能性都是表现出燥热,但是治法,一个偏于清热,一个偏于养阴,不能错乱。错乱效果不好,或者无效。
肺金最畏火炎,随移其热于肾,而肾因水竭,水中之火正无所依,得心火之相会,翕然升木变出龙雷,由下焦而腾中焦,由中焦而腾上焦,有不可止遏之机矣。是五脏七腑均受其害,宁独心受损乎!
这段表达的传变链条是在说,源头是在肺,肺被火伤而肺热。这个火可能是内生的火,可能是外邪,伤到了根本肾水。因为肺一干燥,肾水生化无源,肾水再一干燥,全身一片火烧,这时候就是个危证。还记得温病学说的说法“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再往下传,就会传到三阴,伤到太阴、少阴。这个条文中说的已经是伤到少阴,其实就是热证的危证。如果遇见这种病人,滋阴、保阴就成了救命的关键。一边清热,还得一边保阴。光清热可能不行,因为阴根已结,能出死证,不一定能救过来。伤到这份上,就有死证了。得看具体病情、具体的年纪,年纪轻的肯定更容易救过来。
岐伯曰:非火多为害,乃水少为炎也。
这句话表达的是:病到了现在这个阶段,虽有热,但是保阴才是关键。如果只清热,或许阴根来不及自复,必须要保阴、滋阴。遇见年轻的、身体壮的,把热清了,身体自我相生的功能一恢复,可能也能好。但如果患者自己生津液、生阴的能力很差,医生不帮一下可能救不过来。
五脏有脏火,七腑有腑火,火到之所,同气相亲,故其势易旺,所异者,水以济之也。而水止肾脏之独有,且水中又有火也。水之不足,安敌火之有余。此肾脏所以有补无泻也。少师曰;各脏腑皆取资于水,宜爱水而畏火矣。何以多助火以增焰乎?岐伯曰:水少火多,一见火发,惟恐火之耗水,竟来顾水,谁知反害水乎。此祸生于爱,非恶水而爱火也。少师曰:火多水少,泻南方之火,非即补北方之水乎?岐伯曰:水火又相根也。无水则火烈,无火则水寒,火烈则阴亏也,水寒则阳消也。阴阳两平,必水火既济矣。
这一大段话,来回说的就是水火之间的平衡,还用了不少比喻。条文语境之中一直在说水弱、火旺,如何火伤了水,火如何为祸,水如何倒霉。远公生怕后人读到这块误解:得了病只有阴虚,没阳虚,只有阴证没阳证似的,所以后面补了一句“无水则火烈,无火则水寒,阴阳两平,必水火既济。”意思是让读者别老想着火旺伤水的问题,还有水寒、阳虚的问题。
读书的时候,就能感到远公的苦口婆心,尽全力想把道理讲明白,用一大堆比喻,非常辛苦。还怕听偏了,再补一句。告诉咱们水火要平衡、阴阳要平衡、寒热要平衡,各种气机要平衡。没办法,本来中医的核心思维方式,很难用语言表达。表达出来的东西,经常会被误解。所有讲课的老师都有这种感觉。我最早对这种感觉很难受,后来也慢慢适应了。就学远公这样,补上相关内容。这次我从这个角度说一个问题,下次换一个角度还说同一个问题。
就像咱们这个理论课,用了三个角度来讲:
  • 一个是这套远公的“藏腑篇”。

    藏腑篇讲的是藏腑之间的关系,作用关系、传变关系。

  • 一个是“整体观论”,已经上传到平台;

  • 还有就是“藏腑地基”。

    分别从水谷精微怎么从转化成气血津液。

    从某一藏腑的一阴一阳做为讨论角度。

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讲。语言和文字永远是线性推进的,用线性的方法,不可能瞬间把一个圆画出来,只能从一头画到另外一头。
少师曰:火水既济独不畏土之侵犯乎?岐伯曰:土能克水,而土亦能生水也。水得土以相生,则土中出水,始足以养肝木而润各脏腑也。第不宜过于生之,则水势汪洋亦能冲决堤岸,水无土制,变成洪水之逆流,故水不畏土之克也。少师曰:善。
最后这一段,远公又说了水和土之间的关系。土克水,这里的“克”指的是制约的意思。但如果水邪泛滥,那土也驾驭不了。遇见这种病,肯定一边利水,一边加强土、脾胃的力量。前面的条文一直说水少了,变成燥热如何为祸,最后远公补了一句,水火要平衡,又补了一句,水也会泛滥,水多了也会犯病。再推演一步的意思就是阴阳平衡,阴多了犯病,阳多了也犯病。反正阴阳失衡就犯病。土多了,或者土的力量不足了,如何犯病?远公在别的篇章里说。怎么治?远公也有治法的书《石室秘录》、《辨证奇闻》。
陈士铎曰:五行得水则润,失水则损。况取资多而分散少乎。故水为五行之所窈,不可不多也。说得水之有益,有此可悟永矣。
最后这句总结语,大致意思是用五行替代全身各藏腑,都得需要水,所以身体必须储存足够的阴。想到远公说水,就要想到咱们把阴分为津液、血和肾水,三个层面。因为这三个层面治法不一样。远公在这里表达的时候,都以“水”做为表达。
远公的学说,整体更偏重于讲阴,所以正好对咱们伤寒一脉有个完美的补充。伤寒一脉滋阴、治湿热、治热证这块偏弱。
(0)

相关推荐

  • 《四圣心源》颠狂根原

    颠狂者,即惊悸之重病也.肝为木,其气风,其志怒,其声呼.心为火,其气热,其志喜,其声言.肺为金,其气燥,其志悲,其声哭.肾为水,其气寒,其志恐,其声呻.脾为土,其气湿,其志忧,其声歌.气之方升而未升则 ...

  • 五行的对应关系

    五行的对应关系 五行表示五个方位,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当然也有金木水火土说法等等,五行的组合方式有很多种.这里我着重谈谈五行的对应关系. 五行跟生长的关系,就是生长化收藏. 很有意思,春天东边是主生, ...

  • 淼叔讲《外经微言》 肝木篇

    少师曰:肝属木,木非水不养,故肾为肝之母也.肾衰则木不旺矣.是肝木之虚,皆肾水之涸也.然而肝木之虚不全责肾水之衰者何故?岐伯曰:此肝木自郁也.木喜疏泄,遇风寒之邪,拂抑之事,肝辄气郁不舒.肝郁必下克脾 ...

  • 淼叔讲《外经微言》 心火篇

    少师曰:心火,君火也.何故宜静不宜动?岐伯曰:君主无为,心为君火,安可有为乎?君主有为,非生民之福也.所以心静则火息,心动则火炎.息则脾胃之土受其益,炎则脾胃之土受其灾.少师曰:何谓也?岐伯曰:脾胃之 ...

  • 淼叔讲《外经微言》 胃土篇

    少师问曰:脾胃皆土也,有所分乎?岐伯曰:脾,阴土也:胃,阳土也.阴土逢火则生,阳土必生于君火.君火者,心火也.少师曰:土生于火,火来生土,两相亲也,岂胃土遇三焦命门之相火辞之不受乎?岐伯曰:相火与胃不 ...

  • 淼叔小讲《外经微言》胆木篇

    关于<外经微言>肝胆的篇章,之前讲了"胆腑命名篇"的一些内容和方剂,接着讲讲理论,结合理论再来串联这些方剂.讲的时候只能讲一个片面的东西,可是学的时候就得理.法结合起来 ...

  • 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肾水篇》

    少师曰:请问肾水之义.岐伯曰:肾属水,先天真水(1)也.水生于金,故肺金为肾母.然而肺不能竟生肾水也,必得睥土之气薰蒸,肺始有生化之源(2),少师曰:土克水者也,何以生水? 岐伯曰:土贪生金,全忘克水 ...

  • 《黄帝外经微言》胃土篇

    胃土篇 少师问曰:脾胃皆土也,有所分乎? 岐伯曰:脾,阴土也:胃,阳土也.阴土逢火则生,阳土必生于君火.君火者,心火也. 少师曰:土生于火,火来生土,两相亲也,岂胃土遇三焦命门之相火,辞之不受乎? 岐 ...

  • 〔外经微言〕胆腑命名篇+任督死生篇

    胆腑命名篇 胡孔甲问于岐伯曰:大肠者,白肠也,小肠者,赤肠也,胆非肠,何谓青肠乎?歧伯曰:胆贮青汁,有入无出,然非肠何能通而贮之乎,故亦以肠名之.青者,木之色,胆属木,其色青,故又名青肠也.胡孔甲曰: ...

  • 陈士铎《外经微言》阴阳颠倒篇注释

    阴阳颠倒篇① 黄帝[1]闻广成子[2]窈窈冥冥之旨,叹广成子之谓天矣.退而夜思,尚有未获,遣鬼臾区[3]问于岐伯[4]天师曰:帝问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5],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

  • 深入浅出讲伤寒第45篇:现代语言解读“桂枝龙骨牡蛎汤”

    后三期发文预告:麦门冬汤.奔豚汤.当归生姜羊肉汤.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更新.点击关注@三甲医院中医袁大夫查看更多文章.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方剂背后的机理及适用范围,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