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小满和芒种节气已过,往年的成都早已进入夏季,而今年总让人捉摸不定。今天还是艳阳高照,第二天就成了绵绵阴雨;中午还热得开空调上班,傍晚就是飘摇的风雨让你冷得瑟瑟发抖了。这样变化多端的天气里,生病的娃比去年的冬季似乎多了许多。除了常见的感冒咳嗽,最近湿疹的娃也多了不少。说起湿疹,很多妈妈也是头大,去医院皮肤科看了还是反反复复,一用药膏涂就好了,过段时间又有了。那到底怎么回事?从医多年,我也接触和调理过不少湿疹的小孩,今天就来谈谈我调理湿疹的经验,分享一些你在家就可以给孩子做的实用方法。首先,我们来看看2021年气候特点:水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也就是说今年总的气候特点是寒、湿为主。所以你就不会奇怪最近天气为何如此多变了。现在已是小满过后。就是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阴湿土。这个时间基本就是梅雨季节,阴雨绵绵,气候会潮湿,所以土湿之气偏胜,这样的天气更易感寒湿。而接下来的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少阳相火。这个时间是每年最热的时候,烈日炎炎,暑热盛行,烈日加暴雨的组合,湿热蒸腾。另外,从小孩子本身的特点来看。孩子都处于萌芽阶段,脏腑功能处于成长期,脾胃总体偏弱,脾主运化水湿功能不足。如果妈妈们平时给孩子吃得过多过杂,导致积食了,就可能出现郁而化热,湿热互结的情况。我们知道,脾主肌肉四肢,湿热很容易累积和流窜到孩子身体的这些部位。尤其是孩子四肢大关节附近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附近。再加上湿气本身的特点就是黏滞、缠绵,很容易反复发作。一般孩子得了湿疹,咱们妈妈大都还是首先会去看皮肤科的。那西医的治疗方式呢,一般是使用抗组胺药、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膏。因为这些药膏的疗效很快,可以迅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缓解和减轻炎症反应。但如果长期使用,会破坏皮肤自身的屏障功能,可能会引起皮损部位的色素沉着、皮肤萎缩以及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停药后易复发。更重要的是,这些药膏不能根治湿疹,因此不推荐儿童长期大面积使用。而中医药采取的是治本的思路,所以中医对于湿疹的治疗更具有优势。主要是脾胃运化功能出问题了,水湿内停,泛溢到孩子的皮肤肌腠了;又感受了风寒湿热邪气,它们侵袭到孩子的肌表导致的。1.湿疹部位的皮损潮红,严重的会糜烂渗出,伴随有孩子平时精神状态不太好;我们在治疗的时候就要考虑标本兼治,也就是除湿止痒 健运脾胃。具体的方法,可以采用小儿推拿、中药外洗、中药膏、饮食养护、中药汤剂、针刺艾灸等等。对于孩子脾虚湿盛型的湿疹,我一般取下面这些穴位给孩子操作。补脾、揉板门、逆运内八卦、揉外劳宫、揉一窝风、揉曲池,摩腹、揉中脘、揉足三里、揉血海、工字搓背或者捏脊。其中,工字搓背的具体操作为,家长用手掌,先来回搓下面的脾胃俞,再来回搓上面的肺俞,最后来回搓脊柱的督脉。捏脊的时候,家长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分别放在脊柱两侧的穴位上,交替进行,就像走路迈步子一样,沿着脊柱两侧从长强捏向大椎的方向。总的来说,操作时由上肢开始到腹部,然后是下肢和背部。手法宜轻柔缓和,操作速度保持在100—200次/分,根据孩子的年龄,控制穴位操作时间,一般1—3分钟/穴,15—30分钟/次,每周3—5次。医院常推荐使用炉甘石洗剂或者三黄洗剂,均可外涂止痒。也可以请中医大夫根据具体辨证开一些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或者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的中药,熬水后洗浴。一般常用的药物有防风、茯苓、艾叶、地肤子、黄柏、蝉脱、蛇床子、白鲜皮、紫草、苦参、土茯苓等,配合内服或者针灸效果都不错。中药洗浴有时候并不方便,孩子有时候皮肤瘙痒就喜欢去抓挠,严重的还会破损出血,这时候就可以选择中药膏,因为它使用方便,又能快速缓解皮肤瘙痒。比如,可以选择紫草膏和紫云膏,它们都是现在临床治疗湿疹常用且安全的外用膏。当然,你也可以自己浸泡紫草油,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润肤。主要成分是紫草、冰片、忍冬藤、当归、黄柏、白鲜皮。把它们浸泡入芝麻油、橄榄油或山茶油都可以,冷浸一般半年以上效果比较好。如果急用可浸泡24小时到1周左右,再煎煮过滤出油。饮食喂养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孩子的毛病其实相对于成人都较简单,主要的问题就是吃出来的。所以在治疗期间,无论内服中药还是外治期间一定要忌口。我常常跟带孩子来看病的家长说,太小的孩子最好不吃或者少吃鸡肉、羊肉、牛肉、海鲜,少吃生冷水果,这些都是不容易消化吸收的。很多家长都觉得不可思议,觉得这些都是很有营养的,都是她们常常给孩子准备的食物或者说是幼儿园的常有的食物。所以就不难知道为什么这些孩子这个季节容易出现湿疹,咳嗽,鼻炎,鼻衄等问题了。如果你的孩子本身脾胃不好,又容易生病,那最好就少吃生风,动火,生热,助湿的东西,比如说,鸡肉、牛羊肉、火锅、辛燥大料、海鲜、山珍鲜菇、芒果、榴莲、荔枝等。其实,孩子吃好五谷杂粮主食,应季当令蔬菜,猪肉、鸭肉等,基本上就不缺少营养的。另外根据今年的气候湿重的特点,我们可以家里常备一些健脾除湿的茯苓、芡实、莲子、薏苡仁、五指毛桃、白扁豆等,煮饭煲汤均可以使用。茯苓15g,芡实30g,莲子(去芯)15g,陈皮6g,生姜一块,猪排250g。3.瓦罐煲内加水放入洗净焯水的猪排,以及茯苓、芡实、莲子、生姜,武火煮沸。4.汤勺撇去浮沫,文火煲煮2个小时左右,起锅前15分钟加入陈皮和盐。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将猪排换成猪筒骨,鸭肉,淡水鱼,均可。茯苓芡实汤健脾祛湿的效果很好,日常生活中喝一些,对于脾虚湿盛型湿疹的小孩来说,帮助是比较大的。这也是我常常跟妈妈谈到的话题。现在孩子就是坐得太久了,从两三岁的婴幼儿到十多岁的青少年,都是要不就是学习,要不就电子产品,导致户外活动时间严重缺失,失去了阳光活力,阳气不够充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要想少生病,减少慢性病的复发,每天适当增加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引导做游戏,学小兔子跳、青蛙跳,爬楼梯,大一点的孩子一起拍篮球,做欢乐篮球操,跳绳,打羽毛球,这些都是能促进孩子脾胃肠道的运化,增强体质。还有就是,孩子的贴身衣物,被褥床单也需要经常换洗,高温消毒,阳光暴晒,除螨杀菌。这样可以减少湿疹的复发。如果你想找中医来给孩子调理,中药方剂一般多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四君子汤加减,黄芪建中汤加减,根据具体发病位置,伴随症状加减配伍荆芥、防风、蝉蜕、菊花、牛膝、黄柏、羌活、地肤子等。疗程2到4周,后期巩固定期调理脾胃即可。也可以选择针刺和艾灸调理。一般来说,针刺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承受度选择,临床我们多采用轻刺、浅刺的无痛针刺手法,但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一般不适用。湿疹多起于湿,责之于脾,因而艾灸可以说是小儿湿疹的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脾虚湿盛证的湿疹的艾灸治疗我多考虑膀胱经、督脉、脾经、胃经、大肠经及其对应主穴。一般选用脾俞、肺俞、膏肓、大椎、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阴陵泉、合谷、曲池等穴位以及皮损部位的阿是穴,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操作,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左右,每周2—3次。根据孩子体质差异,建议咨询医生的意见,或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完成。
作者简介:周雪梅,中医学硕士研究生,中医执业医师,正安中医医师,擅长儿科及妇科调理,中医养生体质调理,提倡针药合治,内外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