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欣赏】| 张振甫作品:送船历险记
水泥船有节省木材、制作成本低、易维修等优点,成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种非常流行的水上运输工具,深受江南水乡农民的欢迎。
当时我所在的水泥船厂是全镇海县唯一一家定点生产企业。我厂生产的水泥农船由县计经委统一分配给全县各人民公社的各生产大队、生产队。
由于我们县的江北一些公社以及江南的小港、下邵等公社的生产队与我厂在内河不相通,故他们买的水泥农船要从穿山碶或大湾碶出海,经过金塘洋面进入甬江,再到镇海从张鑑碶、长山碶或杨木碶等进入那边的内河。当时为用户送船到镇海一带是我厂的一个重要任务。
我厂当时有自造的一条五吨载重的机动船。平时经常到柴桥,穿山运输木材,黄沙等材料,厂内职工有机会跟船去装卸,当作是好运一桩,因为每次开船出去不仅能惹得河边劳动的人们羡慕的眼光,往往回厂每人还能提上一二条花链鱼哩。因为当时河塘两边都长满了河草,水下有很多的鱼,机动船“哒哒哒”一开,河中心船开过时会有很多鱼跳出水面,有些跳得高的鱼一不小心就掉进了船舱,成为我们的收获。所以机动船是我们的骄傲,是职工心中的幸运船,快乐船。
话说一九八三年六月的一天,趁着大潮汛日子,我厂有十条船要送往镇海。厂里组织了二十个男职工,两个人负责一条船,一人在后把撸一人在前撑篙。那天一早从厂里动身,将十条船用绳索连成一排,每条船之间有数米的间隔,另有副厂长和车间主任负责开一条机动船在前面牵引。一大溜船,浩浩荡荡,煞是威风,引得路边行人都驻足观望。
内河航行挺顺利,到了大湾碶闸,等潮水涨到快与内河水一样高时就开闸,把船一条条放出到北渡的海面上,再重新用绳索连接在一起,开始了海上航程。天气晴朗,暖洋洋的阳光晒在身上,颇感舒服。海上航行,海面宽,没有弯头,船只行进速度也不快,船头的人特别舒服,甚至有好几个都躺在甲板上享受太阳浴呢!长长的一溜拖船,经过一个小时海上航行进入甬江口,两边来往船只多了,大家才集中注意力。快到镇海渡口了,因为有来往过渡船,我们的长船队必须拆散了,由每船二人负责摇往各自船只的交货处——张鑑碶、长山碶或杨木碶,机动船就等在红联渡口附近。完成交船任务后愿意坐船回厂的均可来这乘船。
午后,完成交船任务的多数职工相继来了。除了在镇海有事的和坐公交车回去的,共有十六人坐机动船回厂。完成了任务,大家挺兴奋。机动船开过红联渡口,大家还向渡船上的乘客挥手。船还没开出甬江口,起了东北风,一波波涌来的潮头有点白花。而行进到甬江囗时,风稍大了点,那浪头完全开花了,朝七里峙外海面看去,一批批翻着白花的浪头向我们奔涌而来。我们的机动船空载也只高出水面十多公分,现在坐有十多个人,船沿只比水面高出不到十公分。一个浪头打来,就有水溅进船舱,连续几个浪头,船舱进了很多水。大家害怕了,拼命拿自己的饭盒钢精锅等凡能用的一切工具往外淘水,人在船上慌慌张张地踊来踊去,结果造成船身倾斜,更易进水。船快要沉没了!
紧急关头,副厂长和车间主任叫我们十四个人分二组,每组分别往各一边淘水,管住自己一边,不走动,减少晃动,稳定船只。但大家不熟悉海上行船方法,拼命叫操舵的副厂长往海塘边开,这就造成了船单边涌浪进水,一下就有了半船水,船又快要沉没了!船上只几根小竹竿,沒有一点救生设备,落水后能助游的飘浮物也没有。这下把大家吓得半死,除拼命向外淘水外,还有人脱下身上穿的白汗衫,红背心,拼命向两边过往的机帆船呼喊“救命呀”,“救命呀”。但来往船只均受潮汐、风向影响,况且我们靠近滩涂,他们重载船过来要搁浅的,而我们也并沒翻船落水。所以一艘艘货船均远远离去。情况越来越危急,船舱内积水越来越多,大家都死心了,以为今天要葬身海上了。有人开始哭了。
当时的险情逼得懂一些海上航行知识的车间主任一把推开掌舵的副厂长,两脚叉开,咬紧牙,不管众人喊叫,稳稳把住舵,顶风顶浪,把船朝向金塘洋面开去。这一下子就把危局扭转了,只见船首迎着浪头,劈开浪花向前窜进,浪花溅在船的两边,虽然高过船沿,但船舱不进水了,大伙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也不胡喊乱叫,又开始将船舱里水往外淘了。过了一会儿,前面已到了北望山,风被山挡,浪也小了。小船终于脱离了险境。
大伙除了谢谢车间主任,并要求他把船调头往海塘边开。他掌舵往下三山方向去,这时,只听轻微的“咣当”一声,船速慢了好多,几个人七嘴八舌议论可能螺旋浆被鱼网缠上了,再过一会船又抖动了一下,就停下来不前进了。我用竹竿探了探水,只齐胸深,就有人下海去船尾摸情况。原来三爿螺旋桨片只剩下一片了,肯定是船行途中遇到礁石或铁器等硬物被碰掉了螺旋桨叶子。船开不动了,但竹竿能够得着滩涂了,大伙就用竹竿撑着前进了一小段路,竹竿太小,使不上劲。要想开船回厂是不可能的了,这样撑竹竿驶船实在太慢,天也快黑下来了。大家决定去下三山大闸要求放我们进内河。
我和另三四个同事下海,在齐腰深的海水里用绳子拉着船去下三山大闸,一步步走下来,慢慢地海水只深到腿部,我们把船拉进浦里,人在滩涂上拉,这就踏实得多,有劲可使上。等到船进了大闸到内河,天已漆黑了。我们深一脚浅一脚赶到横浦,肚子都饿的咕咕叫,路也走不动了。总算在一个同事的亲戚家里,一筲箕的冷饭给大家填了点肚子再上路,回到家都已半夜了。在家说起当时浊浪滾滚涌进船舱的险境,还让人惊出冷汗,后怕不已。
后来厂里把送船的任务承包给了下洋几个村的渔民。当时送一条船三十元钱,相当于我们一个月的工资呢。由于渔民们熟悉潮汐规律,顺潮走,也不用全程摇船,不见得太累,他们挺喜欢接这活干,而且也能很好完成任务。而我们通过送船遇险,也明白了,大海不同于内河,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温柔,它可要翻江倒海折腾你。从中也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只有熟知规律,才能做好,真所谓实踐出真知哪!
本栏目主编:马枚素
作者简介:张振甫,1951年出生。老三届初中生。学校出来进社办厂工作,主要从事水泥船和水泥预制品生产至退休。2019年进老年大学文学欣赏班学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