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丨王晞:每个人都把自身置在浪潮中

王晞

仁恒置地集团执行副总裁

/

每个人都把自身置在这个浪潮中

努力地划桨

不管到达什么位置

一生都是无愧无悔的

我一直记得李嘉诚的一句名言:人只要创造自我,才能追求无我。

这是李嘉诚先生在他捐资兴办的长江商学院对CEO班学员说过的一句话,我认为,这句话反映了一个人的修为,直到现在还让大家回味无穷。

我在想,当下的房地产行业,正处在怎样的一个浪潮里呢?

现在的中国房地产企业,都在拼命的奔跑,奔着千亿或者更高的货值。因为大家相信规模决定市场地位,在资本追逐的时代,人人都害怕掉队被市场淘汰掉。企业有了规模,才能在土地谈判、资本融资及企业品牌影响力上占据优势。

果真如此吗?

前几天跟很多业内朋友交流观点,爱钻牛角尖的我,从理论研究角度,提出了个人对这次浪潮的一些换位思考,概括来说就是:一个观点,两个公式,三个均衡。

一个观点是指:构建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发展观。

两个公式是指:杜邦公式、生产函数。

三个均衡是指:品质、效益、规模均衡发展。

先从两个公式说起吧:

1.ROE公式:净资产回报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企业强调的是股东回报,净资产收益率由三个方面决定:利润、周转、财务杠杆。过去的十年,大家追求的是通过快周转把回报率提高,现在高杠杆、成本控制已经到了极致,而周转速度也到了不能再快的时代,利润却在不断地下滑。净资产回报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其实这三个指标没有一个和规模有直接关系, 而上了规模和高周转之后导致的直接问题是利润率和良品率的下降。这已经是行业目前的普遍现象。

2.生产函数 :Y=A·F(KL)

这个函数公式,“Y”代表的是产能,“A”是技术水平,“F”是组织生产的能力,“K”是资本能力、“L”是劳动力。

所有产能的增长有两种类型:数量型增长和效率型增长,后者是通过提高技术水平“A”,或者是提高“F”,也就是组织能力,来获得增长。数量型增长则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K(资本投入)和L(劳动力增加),来获得增长。但“K”并不是一直增长就会不断增加产能的,这里面有一个边际效应,就像肥料施得越多,单位肥料的新增产出越少一样。投资越多,产能越大,价格越低,投资收益降低。当“K(资本)”边际效益小于“K”的成本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股权融资中断,银行呆坏帐上升,最终导致债务危机。

所以,这次大浪高压下的问题,已经再清楚不过了,大家都在为规模的追逐而狂奔,却忽略了企业的初心——盈利。当行业里把土地和资本的获取,做为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而不关注产品品质的时候,就是这个本末倒置时代的一个悲剧。

想提升利润率,只有一个办法:让客户为超额价值的获得体验而买单,也就是溢价能力的提升。为什么总觉得以前的文物都是精品?因为那都是用匠心精神一点点打磨出来的。

匠心是对产品精雕细琢的态度,是创造精品的执着。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客户,以客户为中心,深度挖掘客户痛点,构建客户价值为核心的盈利模式,也是我们未来的增长级。

在均衡方面:过去我们一直在说追求的是先规模、再质量、然后效益。房地产行业走到今天首先应该追求的是品质,品质是超额溢价能力的基础,超额溢价创造更高盈利,企业才能获取更好的效益,这些都要深度挖掘客户痛点和客户价值。从规模、质量、效益, 转变为品质、效益、规模均衡发展,看似变化不大,但已经是质变。

我常常战战兢兢向自己提问:失去了精益创新的能力,未来将凭借什么样的竞争优势生存和发展?

举个例子,中国已经跨越了“刘易斯转折点”,劳动力开始走向短缺。中国过去这些年靠债务支撑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需要改变,所以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了去杠杆的阶段。

靠资本和劳动力支撑经济已经走不下去了。不管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企业都应该走这条路。

中国的企业都有一个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一个过程。

跨行业来看,华为、比亚迪都是转型成功的例子,有能力从事高附加值的运营活动,也是华为这类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

这类企业往往通过艰难的努力掌握了技术而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市场议价和溢价能力。

这些企业,也是给房地产企业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其实我想积极倡导的,做一家责任房企本应该做的事情:专注客户,回归本质,精益创新,创造价值。

因为没有了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也就没有了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责任和专注,其实是有回报的。相信这一轮的调控能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也给整个市场带来更高品质的生活。

正如李嘉诚的那句一句名言:人只要创造自我,才能追求无我。

我个人很欣赏的一位企业家任正非在2017年讲过一句话: 每个人都把自身置在这个浪潮中,努力地划桨,不管到达什么位置,一生都是无愧无悔的。

本文编辑 | 爱野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