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曾推出一档名叫《经典咏流传》的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在注重节目时代化表达的同时,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内涵。在第二季节目中,“金融大鳄”罗杰斯的两个女儿作为经典传唱人,以带有“播音腔”的标准中文演唱《声律启蒙》并现场展示了初具形态的书法功底。这是当前全球各地兴起的“中文热”的缩影,中文和中华文化正在世界范围内绽放出更大魅力。
当然,在国内大力倡导“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加吸引年轻人,在他们心中产生更大共鸣,则变得尤为关键。只有真正吸引住年轻人,从年轻人身上获得活力和激情,由他们来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真正保持年轻。在大众消费的自媒体时代,随着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兴起,文化的传播形式、人们的文化心理和接受习惯都发生着很大变化。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染上消费色彩,传统节日逐渐向消费节日靠拢,背后的文化内涵受到冷落。这种情况虽然已经出现一些好转,传统文化正迎来强势复苏,但我们应当居安思危,创新文化传播的理念和手段,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真正“火”起来,唤醒和点燃我们身体里隐藏着的文化基因。
要想吸引年轻人,首先必须培养年轻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耳濡目染,浸润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之中,从我们流淌的血脉、说话的方式、使用的文字,到我们的行为处事、待人接物、思维逻辑,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正如,《这里是中国》这本书所言:“世界上本没有中国,是中国人造就了中国。”我们也可以说,“世界上本没有中华文化,是中国人创造了中华文化。”自觉意识的背后是对文化的强烈认同和自豪感,构成了整个国家的文化向心力。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穿汉服、举办传统婚礼、学习传统乐器和舞蹈,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和历史古迹,自觉地把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方式呈现出来。文化自觉,建立在对“根”的找寻与继承上,赋予了文化传承的动力。
其次,要想吸引年轻人,必须注重文化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教育为土壤,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人心中扎下根来。教育部规定,2019年秋季新学期,全国中小学语文将统一使用“部编本”新教材,大幅增加古诗词篇目,全面提升中、小学生文学素养。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力度,采取更多积极措施,与老师们一同努力,让文化在年轻学生心中打下坚实基础。而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应当注重言传身教,注重对孩子们的文化灌输。全国各地正掀起一股“启蒙热”和“国学热”,很多家长纷纷把孩子送进这些培训班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此外,《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中国成语大会》、《国家宝藏》等节目在电视荧屏中热播,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激发很多人学习诗词成语、深入了解文化的热情。社会和媒体,在年轻人传播传统文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外,要想吸引年轻人,必须创新文化传播思路和方法。近年来,有着近六百年历史故宫开始不断从那些沉睡的“老古董”中挖掘出文化创意,推出了诸如故宫口红之类的爆款文创产品,在年轻人中引发疯抢。故宫摇身一变,成了最具人气的“网红”。《国家宝藏》节目,邀请人气明星担任“国宝守护人”,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演绎的方式去呈现国宝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这一节目真正地让“国宝活起来”,让很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游览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在年轻人中逐渐流行的风气,也正在成为文化群体的一种习惯。除此之外,除了把让文化具化起来的文创产品、让文化鲜活起来的影视节目以外,自媒体平台也可以让传统文化更快、更好地传播和流行。由此可见,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并不遥远,需要通过创新的传播思路和方法,让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当然,要吸引年轻人,让传统文化保持年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既要用教育来固本深根,又要用创新的方式浇水施肥,才能在年轻人心中真正种下传统文化的大树。
注:
1.本文以《让传统文化成为年轻人的“潮玩法”》为题发表于今天的《中国青年报》,见诸报端的文章与本版本略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