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很不容易的”

上午有一场面试,早上坐公交前往面试地点,西装革履,完全是职场年轻人的样貌。

没想到一大早公交车上就这么多人了。站了两站后,终于有个座位。刚坐了一站之后,听着上车人群里有刷“老年卡”的。果不其然,一位目测七十岁左右的阿姨走到了我旁边,一只手抓住了柱子。阿姨精神面貌很好,竟然也有着与年龄不太相符的敏捷,熟练地抓住了扶杆。

我立马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从听到“老年卡”三个字的时候就做好了让座的准备。谁知阿姨冲我一笑(戴着口罩,只见双眼含笑),“你坐吧,小伙子,我下一站就下车了。现在的年轻人很不容易的。谢谢你,小伙子!”听她这么说,我心里突然感到莫名的温暖——为这一份理解。

我也笑着跟她说:“阿姨,不客气。尊老爱幼是应该的。”再次示意阿姨坐下,不过她还是拒绝了。通过交谈,我了解到阿姨要去买菜,在下一站停车。她对年轻人还是很理解的。

经常看到关于年轻人拒绝给老年人让座,甚至因此引发不愉快或冲突的新闻,就会很感慨,觉得他们彼此之间缺乏了相互理解,少了份耐心。这位阿姨表现出来的品格,恰恰是新闻中那些人所欠缺的。

再来说回让座的问题。首先,年轻人为什么要给老年人让座?

我们常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和孩子相对于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而言,确实更需要得到一些特别的关照。用一些道德的标准来避免使这个社会沦为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社会。

道德之所以能成为准则,是因为它能够在大多数人心里产生共鸣,得到他们的认同和遵守,而成为一种感召力和约束力。因为所有人都会有年幼无力的阶段,需要借助他人的关照、呵护和保护;人人也都有变老的那一天,这个时候行动不便,年老力衰,也需要得到其他人的特别协助和帮助。而年轻人,正是有了过去的成长经历,才愿意去爱幼;也正是有了对未来变老之后的预期,才愿意去尊老。

从某种意义上说,尊重和善待他人,就是尊重和善待我们自己。

以上说的是常规情况下,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所以我们用一概而论的逻辑对待“年轻人该不该给老年人让座”的问题。我们有该让座的原因,有时候也会有不该让座的理由。

比如,年轻人遇到了身体不舒服的情况;比如,有些人虽然年轻,但存在身体上的残疾;再比如,有些人心里有过不去的坎儿,在此时此刻就需要有这样一个座位来安抚情绪。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个社会的多样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即便不谈这些特殊的情况,说一个很平常的例子。比如,忙碌了一天的工作,身心俱疲的一些年轻人,在漫长的通勤途中很想坐下来回血,恢复一下能量。而有些老年人,家庭美满,儿孙绕膝,有退休金,有医保,生活压力很小,坐公共交通出行一般也不会去很远的地方,无非是去买买菜、逛逛公园,享受晚年的时光。这样一对比,似乎这些结束一天工作、迫切希望休息的年轻人更需要这个座位。而且,有些老年人身体状况很好,站一两站其实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今天早上这位阿姨才婉辞了我的让座,还表达了对年轻人的理解。

是啊,如果都能站在彼此的角度来替对方想一想,还会有那么多因为不让座而引发的冲突吗?

进一步讲,这些冲突发生的根源,并不是全是敬不敬老的问题,而是相互体谅的问题。

老年人如果不把年轻人的让座视为必须要做的义务,而是当成一种给予,体会到这种善意,心存适度的感激,就不会在年轻人没有按照预期给自己让座时表现出愤怒,还要想着去教一教他们如何尊敬老人。而年轻人如果能够明白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像他们这样行动不便、体力衰退的老人,就会多一些同理心,把座位让给需要的老年人。

当然,在年轻人普遍看到老年人不易的时候,老年人如果也能看到年轻人的不易,就更能理解让座的真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