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云南旅游散记

云南旅游散记

今年国庆长假,我们一家五口人组团前往云南旅游。从南京禄口机场乘飞机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飞行便到达丽江机场。一出机场便有旅行社的人接我们,驻地是丽江古城。在丽江我们观看了三场大型演出,穿越历史,充分领略纳西民族的文化,走在丽江古城的小道上,观赏古城夜景,别有一番情致。环绕“苍山洱海”游览,体味大自然的神奇美妙,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正应了那句古训:“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山读水读自然,自然山水陶冶心情,涵养品性,收获亦大矣!

一、民族文化  博大精深

我们到达丽江的当天下午,就观看了“一生必看的演出”,由黄巧灵总导演导演的”丽江千古情”和“丽江恋歌”以及“丽江印象”(据说是张艺谋导演的)。“丽江恋歌”在露天剧场演出,舞台阔大,场面恢弘。实景演出,讲述了藏族小伙阿布达与纳西族姑娘嘎吉米凄美而又悲壮的爱情故事。阿布达为了阻止火山喷发,免除百姓灾难,不顾生死,凿开山石,让洪水泛滥,汹涌澎湃的大水,滚滚而下,浇灭了火山,消除了灾难,而那位勇士也因此献身。整个演出以实景为基础,结合了现代科技,打造了能喷出十几米高火焰的火山,能一瞬间倾泻而下的巨浪以及各种快速变换的舞台布景,营造出了非常震撼的视觉效果。最让人难忘的是《丽江千古情》。“给你一天时间,还你一千年。”这是丽江千古情的广告语,的确,正式演出,实景再现,从纳西族的祖先战胜自然灾害,幸存下来,到他们为了生存,行走茶马古道,穿越穷山恶水,直至现今的“一带一路”,全景式反映了纳西民族的发展历程。穿越古今,让你领略纳西人的生存智慧与文化,其中有马锅头率领马队运输粮食的镜头,惊心动魄。他们要越过高山,跨过河流,途中还要与盗匪搏斗, 马队从剧场边上走过舞台,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当马队走过桥梁时,有人为了保护粮食,不幸坠下桥,没入河底,马锅头为了保护粮食还与土匪搏斗,最终英勇献身。凸显了纳西族人的勇敢和献身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也有一对青年男女相恋,遭到族人的横加干涉,最后双双殉情,演绎了凄美的爱情故事。让人震撼的是,剧场内实景演出,活灵活现。演员从舞台上到观众席中,整个剧场都变成演出的舞台,特别是最后,纳西族的发展现实,融入“一带一路” ,一下子红灯笼从剧场顶上齐展展地挂下来,最后又是横幅标语从剧场顶上一排一排地推向前排,整个剧场红彤彤的,变成了欢快的海洋。“丽江印象”露天剧场,四周都是栈道,供马队通过,几十个演员,骑着马,从剧场周围绕场一周,几十个演员演绎纳西人喝酒的宏大场面,最后几百个演员和现场观众一同祈祷,叫天天响应,叫地地答应,天地人和,纳西人的豪爽热情,淋漓尽致,场面阔大,置身其中,犹如从远古一下子穿越千年,纳西民族的顽强的生命力和深情厚谊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这真是一生不得不看的演出,让我们享受了一次文化大餐。

夜晚走在丽江古城的小道上,脚踏石板铺就的路,路很窄,没有桥,只有路边窄窄的小沟,清澈的流水哗哗流淌。我在想戴望舒的《雨巷》,写的就是这种小巷吧。“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小巷似乎是狭窄的,可是放眼左右,经营各种小商品的姑娘们,个个神采飞扬。幸福写在她们的脸上,随处可见打手鼓的姑娘,动作娴熟,姿态优雅,到哪里去寻找结着愁怨的姑娘?正值国庆,丽江古城的夜晚,

灯火辉煌,将古城渲染的五彩斑斓,走在夜幕下的丽江古城,似乎穿越了千年,领略古城的风俗人情。

二、邂逅赵姐,纳西好人

我们一到丽江机场,就有开着小车的驾驶员对着我们喊:你们在路边等,我要到前面才能掉头。一会车开到了我们面前,只见一位女驾驶员从车上下来,热情地招呼我们全家老小上车,待我们坐稳后,她递过来一串葡萄给我们,说这是新鲜的你们尝尝。她边开车便自我介绍起来。她说她姓赵,干导游这一行已经八九年了,全家都靠她养活。我问:先生干什么?她说:纳西族的风俗,女人挣钱养家,男人在家琴棋书画烟酒茶。她的男人不做事,在家打牌,玩耍。每天她要给男人买烟买酒,她笑着说:也不买好的,就13块一包的,规定他一包烟抽两天。酒也就是一般化的。我心里突然觉得这男人什么事也不干,要他干什么呢!这时赵姐说,我见到你们江苏人特别亲切,因为我的初恋是你们江苏丹阳人,那小伙子可好了,我的普通话主要是他教给我的。沿途她不止一次提到她的初恋,人好。我好奇地问:后来怎么没有成为恋人?她说:是父母包办。母亲坚决不同意她和汉族人结婚,因为父母已经从小给她定了亲。要退亲是很难的。她还举一个例子说,有一位纳西姑娘看中了一位经营画画的先生,最后跟着这位先生逃离了此地。结果原来的那个男方带了20几个人住到她家,什么都吃光了。警察都没办法,只是到未婚妻家吃饭又不犯法,直至弄得这家一无所有,她的弟弟最后只好找个残疾人做老婆。讲完了这个故事,赵姐说,我如果要回亲,整个家人都会被欺负,所以听从了母亲的安排,跟当地的男青年结婚,女儿都十岁了。讲到这里她说,我整天在外面跑来跑去,显得老,其实我才38岁。这时我打量一下赵姐,黑里透红的肤色,眼睛不大,颧骨饱满,整个脸色始终是温和的,亲切自然,这跟她的职业有关。有几次我都怀疑她是不是跟我儿子熟悉,才对我们一家人这么客气。其实儿子是在网上跟她联系的,并不熟悉,但没有一点陌生感。在送我们一家去玉龙雪山的时候,一路上,赵姐仍然兴致勃勃地跟我们讲,登山要注意哪些事项,遇到问题怎么办。途中她就为我们准备五瓶氧气瓶和五件风衣。车在山路开着,还下着蒙蒙细雨。她一边开车一边说,现在是海拔3100多米,到最高处是4506米。把我们送到登山的地点,她便留在那里等我们。我们一家从玉龙雪山下来后,她准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返程的路上,赵姐主动说起她的家事。她的男人兄弟三人,她男人是老三。大嫂、二嫂对公婆不待见。大嫂不喜欢公婆,二嫂害怕公婆偷吃腊肉,便在腊肉做好记号。公婆知道后很不高兴。于是赵姐将公婆接到自己家生活。她说公婆可喜欢我了,我一下子得了两宝贝。公婆替她带孩子,还养了四头猪,几十只鸡。我说你这样孝顺,应该是“中国好人”,感动中国。她说这没什么,我感到公婆帮了我的大忙,不是他们替我带孩子,我哪能如此放心地干这一行。

最后她说最对不起的是弟弟,读书少了。兄弟姐妹就数她经济条件好一些。原来赵姐当年是在昆明读的中专。毕业后干过十七个月教师,教汉语。因为一位苗族小伙的纠缠,她吓得不敢在那里待下去,于是干起了导游。现在十分喜爱这个职业,她说感谢游客,感谢你们给我们带来了经济效益。许多游客对她也是热情回报,一位游客告诉她如何教育孩子学习,她按照游客教给她的方法,教自己的孩子,效果很好。

赵姐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热情爽朗,孝顺、和善。好像在哪里见过,是那样的亲切,但她是纳西族,我们并没见过。

三、观山玩水,亲近自然

云南自然景观丰富,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让人陶醉。白云绕山,有多少次,我的耳边似乎响起了“白云朵朵飘在我心间”的歌声。

当我们乘车向玉龙雪山进发的时候,开始海拔二千多米,逐步达到三千多米,车在山路上开着,云雾在我们头顶缭绕,我想到毛主席的词句:“高路入云端”,的确是这样的意境。我们第一站景点到的是蓝月谷。青山隐隐,湖水蓝蓝,清澈见底。导游说,到了蓝月谷要洗手。一洗官运,二洗财运,三洗桃花运。看来此生未必有此幸运,但看到水的清澈,不由得顺从大家洗了三次手,至于有无幸运,全不在考虑之中了。水的清冽让人心生爱意,情不自禁地要去伸手抚摸它。朱自清的散文《绿》中有一段描写梅雨潭的绿:“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观赏蓝月谷的湖水才深刻理解了朱自清对梅雨潭的绿的情感。再往前走,便到了一处瀑布前,游客众多,拍照留念的人不少。妻子饶有兴趣骑上牦牛,留下了到此一游的珍贵镜头。

我们一家兴致勃勃地乘索道登上玉龙雪山,见到了冰雪公园。只见白雪皑皑,脚下冰冻足有几寸厚。我们到了4506米的高处,显然气不够喘,小孙女显得疲惫,一个声地嚷着要下山,回宾馆。倒是奶奶兴致很高,拉着孙女到4506米标牌处拍照留念。小孙女的照相技术真的不错,此次旅游一路上所有照片中,我最看中的是小孙女为我拍的一张照片。冰雪公园向上还有一百米台阶,不少游客继续向上攀登,而我果断地决定不再向上攀登。在这冰天雪地的环境中,一是缺氧,二是空气稀薄,十五分钟前在山下等公交,乘缆车时,气候还是零上十几度,不觉得寒冷,才半小时不到,山下山上气候变化如此之大,一般人是不容易适应的。所以我想都没想就和小孙女找一个歇脚的地方,等着他们回来。一会儿子儿媳都到了我们歇脚的地方,我问登上最高处没有,他们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向上真的很难。

在苍山洱海尽情地玩了一天,在云顶湖划船,在海舌公园看海,乘着马车,驶向海边。一路上马车、轿车、电动车,还有一家四人踏着人力车的,各种服饰,不同肤色的人在这条通往海舌公园的路上,形成了历史和现代交汇,远古和当今混搭的奇特的景观。每个人的脸上都呈现出喜悦的神色,是那样的惬意,那样的友好。

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在美泉骑马的经历。我们一家五个人一人骑一匹马,俨然一个马队。儿子在最前,我在最后,妻子、儿媳、孙女紧随其后,小孙女是那样的感兴趣,骑在马上神态自若。而我第一次骑马,感到不是很适应。马走狭窄的山路,特别是爬坡的时候,有人提醒身体趴下来,只见马也奋蹄躬身,努力向前。穿过高高的山岭,脚下是幽深的山谷,心里稍稍有点紧张,很是担心马如果打滑怎么办,不敢向下看,好在马好像是轻车熟路,默默地走着,绝不乱来。我的脑海不禁浮现出《丽江千古情》中的马队翻山越岭的雄壮画面,在那恶劣的环境下,要克服多少艰难险阻,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才能走过茶马古道。 “铜铃摇响走滇藏,古道往来易茶马”,这就是茶马精神,对茶马古道历史意义的最佳诠释。

最让我难忘的是蝴蝶泉边看风景,蝴蝶泉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苍山云弄峰下住着白族姑娘雯姑,云弄峰上住着白族年轻猎人霞郎,他俩是一对幸福的恋人。王子看上了雯姑,派人将雯姑抢入宫中。一个夜晚,霞郎救出了雯姑。他俩逃到无底潭边,被追兵围困,霞郎奋起反抗,终因寡不敌众双双跳入潭中。第二天早晨,无底潭中飞出一对彩蝶,无数蝴蝶从四面八方飞来,翩翩起舞。每年的四月十五日定为蝴蝶会。这与《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今的蝴蝶泉,潭水清澈,魚翔浅底,直视无碍,潭底有零星的蝴蝶状的闪光点,似乎是当年的彩蝶至今还在述说着那个凄美的故事,看来各民族对美好爱情的歌颂和追求是一致的。

四、体味亲情,血浓于水

在开始谋划出去旅游的时候,家人商量到什么地方,大家一致决定到云南看风景。意见统一后,手续都交给儿子去办理。到达丽江的那一天,由导游带领我们全家游玩。第三天儿子租车自己开,带着我们一家从丽江到大理,一路上苍山洱海风景一览无余,真是“八千里路云和月”。到哪里都是儿子与人联系,住宿吃饭,一切按设定程序进行。我膝盖受伤,行路艰难,儿子出发前为我准备的登山杖,结果却让我当着拐杖使。孙女看我拄着拐杖,边说爷爷真像老爷爷了。观赏玉龙雪山下来以后,不知是不是高原反应,我的左腿本来就因为受伤不便行走,晚上疼的更加厉害。儿子半夜出去寻找止疼药。人生地不熟,一直到深夜12点半他才为我买到了止疼药,我吃过药以后,才迷迷糊糊地睡去。

旅途中小孙女不时地牵着我的手,说爷爷你慢些走。她牵着我的左手,我右手拄着拐杖,一老一小踯躅而行,这是一幅什么画面?每次上楼的时候,小孙女总是先跑到电梯口,用小手遮住电梯按钮,等我到了她才按下电梯按钮。出电梯时,她总是拉着我的手,要我快速离开,害怕我被电梯碰着。

平时大家忙于工作,一家人很少一整天在一起。此次旅游,我们一家五口人,整整五天吃住在一起,增进了亲情,丰富了履历。特别是小孙女兴致十足,一点不觉得累。一天下来,她要计算一家人走了多少步,她的手表有记录。在大理那天,晚上回来,她将我们全家人进行排名,那天她走了两万多步,是第一名。每天醒来,小孙女欢快地跑到我们的房间,报告今天的行程,什么时候出发,到什么地方,玩什么内容,其实她是传达她爸爸妈妈的意见。旅游期间,孙女充当了我们之间的传达员。

特别让我们感动的是,在大理游玩期间,我们到农家小院吃饭,小孙女自告奋勇地为大家盛饭。每人一碗,并问够不够,要不要再盛一些?我们第一次享受孙女盛饭,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儿媳感慨地说:六年的抚养,今天终于有了回报。平时在家里都是奶奶盛饭,小孙女从未有过盛饭的念头。一是家里的饭桌高,电饭煲也放在孙女够不着的地方。这次旅游,人家把饭盛在饭桶里,很精致小木桶,正好孙女能够着,而且桌凳也比家里的矮了许多。因此孙女有了这样的举动,全家人拍手鼓掌,心情欢畅。生活中很难得有这样的欢乐气氛。

五、旅游归来,浮想联翩

世界之大,我想出去走走。世界之大,钱包之小。说的是旅游是要有条件的。一是时间;二是经济实力;三还有体力和精力。我们平时在家看电视,了解祖国各地风光,一样满足自己的审美欲望,那是头脑中的旅行,终究代替不了实际旅行。但是风景名胜太多,我们一辈子也难以游历殆遍,因此间接的旅行也是必要的。此次我们全家出动,一路风景无限,妻子不时地将我们到达的旅游景点发到朋友圈,赢得了众多微友的点赞。同时我也从微信群里了解朋友们的出行地点。有的到四川自驾游,有的自驾到浙江,也有的独自闯天下。大家通过微信,可以了解行踪,分享朋友的快乐。

人生最有意义的莫过于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夫妻俩都退休了,时间是足可以安排的,经济也有了一定积累,体力还算可以,于是才有了这次全家组团出游,这是一次愉快的旅游,平生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云南风景,此次得以一见,足可以慰藉平生。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张达富,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在《中国教师报》《教师报》《江苏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二百多篇。作品大多抒写亲情、人生感悟,为学生示范作文,形成了亲和、平实的文风。散文《教书的日子》(团结出版社出版)《不是为了告别的追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辑:冬   歌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0)

相关推荐

  • 【杨德华 和耀淑 杨秀英】纳西默达及谷气:1985年纳西儿女在北京欢度火把节献礼

    [编制按]本期默达及谷气调选自和茂文老师(曾任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副县长)收集整理的丽江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优秀作品,录制于1985年,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代表团赴北京时携带,参加纳西儿女欢度火把节时 ...

  • 【于光远】丽江四十八小时

    [编者按]学界泰斗于光远先生已离世八个年头.这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在1999年以84岁高龄,坐着轮椅到丽江考察纳西文化,并应约在<经济问题探索>刊发了此文. 很抱歉,虽然我是一个研究中国国 ...

  • 【和锡典 和耀淑 杨秀英 和万宝】纳西喂默达宣传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

    [编制按]纳西族民间歌舞<喂默达>以歌为主,以舞为辅,音调古朴深沉,舞步舒缓,歌词生动,贴近生活,深受纳西族民众喜爱,2013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首<喂默达> ...

  • 散文||丽江散记

    丽江散记 从湘江之岸一路车船,工作的差旅路上,来到了彩云之南的丽江. 苍海桑田,云南在夏商时期属九州之一的梁州.秦代在云南"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行使政权的开始.明元交替之际 ...

  • 散文||拜年散记

    拜年散记 小时候,春节看拜年如观大戏,煞是好看.六十多年过去,一出出,一幕幕,尽在眼前. 印象中,农家春节磕头拜年,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记得在我们家正房的堂屋,有东.西两个灶台.在东面灶台南面的墙上 ...

  • 散文||早春散记

    早春散记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留下的怦然心动的印记.岁月悠悠,千帆望尽.众里寻他,繁华落.吾心,亦在灯火阑珊处.年,在元宵的热闹中渐远. 阳历三月初,早春之节,正是乍暖还寒时. ...

  • 散文||汉堡散记(上)

    汉堡散记 2008年5月3日 星期六 晴 今天午夜时分与接机小组的诸位同仁乘本公司的CZ347航班飞往巴黎.飞行12个多小时后,于当地时间6:50到达巴黎国际机场.在迷宫般的机场候机楼里几经辗转,公司 ...

  • 散文||汉堡散记(下)

    汉堡散记 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 晴 上午8:30,我召集接机小组中的飞行与机务专家就这架321的水平配平问题议事,把分管领导的指令传达给大家,并把今天谈判应对的底线和策略,以及第二次试飞的主要内 ...

  • 散文 | “飞天广场”散记(原创)

    写在春季 2021-5-25 文/于世涛 飞天广场 1 周末去葫芦岛看望儿子. 晚餐之后,儿子提议去"飞天广场"看看.儿子说,"飞天广场"是葫芦岛市独有的人文景 ...

  • 【散文】施明荣/三条冲散记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五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施明荣 三条冲地处铜.南.繁三县交结处.水龙山.虎 ...

  • 江河在宇||【散文】掘塘陂散记

         掘 塘 陂 散 记                   文/江河在宇                 01 薄薄的晨雾贴着溪水,氤氲袅娜,笼着朦胧的村庄.那溪水自北向南,蜿蜒蛇行,缓缓流向村 ...

  • 散文天地 | 彭艳:雨天散记

    心之雨 雨,轻盈细密,润物无声:雨,酣畅洒脱,气势恢弘:雨,清新雅致,灵动诗意:雨,如泣如诉,伤感缠绵......它予以自然灵性,牵动人的神思.纵观古今,多少文人墨客,为之痴迷,为之泼墨?于是便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