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彪 | 洛阳同乐寨剪纸

洛阳同乐寨剪纸

文|索彪

同乐寨位于洛阳市涧西区,涧河在村东蜿蜒流过,这个古老的寨子随着城市的扩展早已成为典型的城中村,虽然村民们都已融入了现代都市的生活,但依然民风淳朴,古意犹存,先辈们遗留下来的许多风尚风俗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时而可以感受得到……

同乐寨原名索家村,村民以索姓居多,清朝咸丰年间,洛阳一带“刀客”“土匪”常年不息,村民们为了防御外来侵扰,筑墙打寨;同治元年(1862年),寨子打起后,村内其它姓氏人家与其索氏商议后把索家村改名为“同乐寨”,寓意为邻里和睦相处共同欢乐之村寨,并刻石镶嵌在南寨门上方。

同乐寨自古就有着崇文尚武的传统,男子们舞文弄墨、练功习武,大多数妇女们都会剪花刺绣,如今村里仍有许多年愈古稀的老太太们能折纸弄剪,穿针绣花。据老人们讲,早先年村子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几乎都会剪花,像已故的王玉珍(1913-1998)、齐秀英(1913-2005),等在十里八村都是相当有名气的……

杨相君老太太于1916年出生在距同乐寨西有5里多地的翟家村,她在10岁左右跟着自己60多岁的伯母索莲英学剪纸花,“她铰的纸花啥样都有,花鸟、鱼龙、走兽经她剪出来活龙活现,秀气又好看,方圆左近都知道她铰的好、一二十里之外如有婚丧嫁娶都请她去铰花......”杨相君老人这样说,索莲英(约1860-1940)娘家就是同乐寨村,她的哥哥索维元是个前清的武秀才,功夫非常好。因家境较好,索莲英自小就在自家的“绣楼”上跟着家里请来的“绣娘”学习剪花刺绣。杨相君以后又嫁到同乐寨村。她的纸花、运剪顺畅、线条舒展,造型古拙,给人一种明快率意之感。如今虽已年过九旬,仍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老人一边剪纸一边如数家珍般的唠叨着陈年旧事……

与杨相君老人一样,陈凤英老太太能剪一手好花,我们去见他时,老人非常高兴,一边笑吟吟的说话,一边从柜子里翻出自己平时剪的许多花样,凤凰戏牡丹、太子蹬莲、五福捧寿、蝴蝶扑菊等一张张给我们看,高兴之处还把纸花用手按在玻璃窗上说你们看着好吗……在一次元宵节的灯会上因剪的花好,为此《洛阳日报》还专为老人进行过报导。的确陈凤英老人的剪纸清秀、自然,即有同乐寨剪纸群体的朴素大方之美,又粗中见细,灵动多变富於韵致。

整体而言,传承有序的同乐寨剪纸多以服饰绣品和年节时今、婚庆丧葬的用花为主,与现实生活、地域风俗密切相连,是人们现实生活需要和思想情感表达的物化形式,艺术风格上大都呈现出古朴、自然、纯厚的地方特色。

我们在同乐寨采访时,村里的剪纸老娘们杨相君、吴竹梅、王孝珍、郝素梅、孙秀兰、杜年金、杨秀琴、朱桂兰、杜志卿等齐居村口,一时间,剪起剪落、“花”开遍地,好一幅久违的充满乡土乡情的民间风俗画卷……

不无遗憾的是这些剪花人都年事已高,在农耕社会背景下由这些农妇们经过千百年创造与传承的这门活态艺术,后继无人,像一只断了线的多彩风筝一样几乎飘移出了我们的视野……

2006年10月25日,吴竹梅这位乐观,豁达的剪花老娘走完了他87年的人生之路,“手扶云梯、脚踩莲花”在“童男、童女掺扶之下上了天台之路”(注),带着她心中那好多好多的古老纹样,从容的走进了她梦寐的天堂里……

(注;寿鞋底花的图案传统的说法是“手扶云梯脚蹬莲,连生贵子后代全”

人死后要有“童男引入天台路,童女驾进九莲宫”之说。)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 索彪,河南洛阳人,曾担任过《中国剪纸集成,豫西卷》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涉猎书画、民俗文化、盆景等领域。他的很多摄影作品在国际,国家级别的影赛中获得奖项,被央视、光明日报、中国妇女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摄影报、国家地理杂志、人民摄影报、摄影世界等国内专业杂志媒体刊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