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加强版的《忠犬八公的故事》,治愈受伤的心灵再合适不过!
这两天无论是有没有养过狗的人,都被一条电影院里的狗狗惹得鼻涕一把泪一把,它就是来自《忠犬八公的故事》的导演拉斯·霍尔斯道姆的新作《一条狗的使命》,可以说这部电影赚足了人们的眼泪,着实称得上当下第一催泪大戏,但是很多人认为它还是比不上前者,说这话大有“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意味。这里无意探讨哪一部更好一些,只是想说当我从哭泣声四起的电影院里走出来后,意识到这是一部加强版的《忠犬八公的故事》,用来治愈心灵你值得拥有。
电影《一条狗的使命》讲述了通过一条轮回了四世的狗狗的视角见证了人世间冷暖的故事。在第一世里,狗狗比利伴随着小主人快乐的成长,直至老死,第二世它成为了一名警犬叫艾利,在和主人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第三世成了快乐的短腿小柯基,其活着的意义就是让主人开心,而到了第四世狗狗又来到了第一世的主人身边,成功的帮助他有情人终成眷属,并道出生命的意义——活在当下,珍惜眼前。
看《一条狗的使命》我们很容易与《忠犬八公》相比较,而当我们比较时就会发现前者就是对后者的延续,也就是我称之为的加强版。如果说后者是用一世的人狗情缘证明狗狗对人类忠诚的厚度,那么前者就是用四世的时间加持这种厚度,使电影的主题更加的丰富饱满。对比两部电影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加持至少有四点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人狗情由“一对一”变成了“一对多”。我们都知道一只狗狗一辈子可能只有一个主人,而且通常情况下主人和狗狗是不可能一同生死,这就不免让主人或狗狗(或者观众)抱有巨大的遗憾,而《一条狗的使命》让一只狗有了四世轮回,还没有喝孟婆汤(前世的记忆犹在),所以它就弥补了这种遗憾,从而从时间上来说延长了狗狗对主人的忠诚度。
当然这也就不如“一对一”的忠诚显得那么真挚,“一对多”的结局是圆满了,但是当我们习惯了一世又一世的轮回后,也就不可能有在仅仅一世的情况下的那种诀别时的情感来的强烈。我想这也是人们为什么说《一条狗的使命》不如《忠犬八公》感人的主要原因吧?所谓残缺的就是美,想想真的很有道理。
其次,从单一人类视角变成人类和狗狗混合视角。我们常说“狗眼看人低”,这句话含有巨大的贬义色彩,而实际上狗狗眼中的世界与人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几乎无从得知,即使近些年来人类对“狗语”有了一些解析,但是知道的人少之又少。电影虚拟了狗狗的视角显然是浪漫化的处理,这样做的结果是拓宽了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角度。
虽然这会被很多人异议,说这样的设置使整部电影缺乏了可信度,但是作为探讨生命意义的一种新的可能性方式,其本身就意义重大,单从这种视角所带来的戏剧效果就能看出,诸君要是听到电影院里观众们欢笑一阵又哭泣一阵的声音就明白了。
再次,从被动变为主动寻找生命的意义。《忠犬八公》里所谓的八公的忠诚是我们人类赋予的,或许八公的举动只是一种动物执着的惯性使然,当然我这样说或许有点残忍,但是与《一条狗的使命》里的比利相比,八公是显然是被动的,甚至那时的我们也是被动的,因为我们是在看到了八公在火车站的十年如一日等待其主人后,才引发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而比利则是在主动探寻生命的意义,其实质是人类借它的口吻在探讨,我想观众也从电影一开始就跟随者狗狗思考这个问题,狗狗从第一世到第四世,虽然有点“玩世不恭”,有时候像个无头苍蝇,但是它在每一世里都做了很有意义的事情,或让人快乐,或拯救生命,或牵线搭桥,而狗狗的主人寻找人生的意义的举动则更是显而易见的。
最后,启发式的结局变为有明确主旨的结局。在电影《一条狗的使命》的最后,影片明确的用狗狗的口吻提出人生(狗生)在世的四条具有指导性建议:一要快乐,二要尽可能帮助别人,三要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生活,这显然不同于《忠犬八公》启发式的开放结局。这样做或许没有了对八公的忠诚所进行的思考那么深邃,但是他对更多的观众来说,其所普及的内容更加的通俗易通。
此时距离《忠犬八公》首映近十年,人们常说人生(狗生)就是一场修行,十年来导演拉斯·霍尔斯道姆的修为可谓是更上一层楼了。如果说《忠犬八公》小范围的普度众生,那么《一条狗的使命》普度的范围堪称巨大了。
十年弹指一挥间,霍尔斯道姆依然坚持认为我们人类是需要向狗狗(动物)学习的。就像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的:“狗是可以教会人们如何去爱的,也能教会我们不要为过去和未来束缚,而是要活在当下,珍惜眼前,这是一条狗的使命,也是我们人类需要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