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云谈临习《圣教序》(下)

孙晓云

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

 一、结构不准 

这是写实性临写需过的第一关。所谓王字、米字、颜字的区别,不外乎是字的结构与用笔二者不同。其中结构是关键。过这一关需要极大的细心与耐心。必须仔细研究每个字的每个布局的空间,笔画的左右长短、高低、斜度与角度,偏旁部首的搭配、大小、错让,都是很有讲究的。写一遍不准,可多重复多遍。这里,视觉的记忆与判断以及纠正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大凡善于用眼的人,也善于做到结构准确。练习结构,可以用硬笔帮助解决。平日注意结构的记忆,留意观察,随时可用硬笔临写、背写结构,多在结构的微妙处下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

 二、用笔迟滞

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眼睛一面看帖,手里一边写,既要注意临写结构,又要注意笔画轻重安排,写写停停,在运笔时便滞涩、弯曲,不干脆果断,顾此失彼。初临习者易如此。这完全属正常现象。值得提醒的是王字的用笔是极其流畅、韧挺的,不允许出现抖滞、枯涩的笔画,所以临习者在实临中应该严格尊重原碑的本来面目。

要解决用笔迟滞问题的方法是要多临、多写,熟能生巧。可以边看边写第一个字,记住字的结构之后,再默写第二个字,一气呵成,便不会迟滞。如果不行可以多来一遍,到记住为止。只要能熟背字的结构和用笔时,抖滞、犹豫的现象就会随之解决。如果临习一段时间仍有抖滞现象,这表明临习者对毛笔的性能、驾驭能力本身尚存在问题,还需要再进行些其他用笔的基本训练。

当然,我们强调的是结构准确基础上的流畅,如果一味追求流畅、果断,而失其结构,这才是真正的本末倒置。

三、虚实不分

这里指的“实”是字本身应该有的笔画,而“虚”则是那些相连的引带笔画。在楷书中,虚的笔画几乎没有,而行书则实虚相间了。临习者往往虚实的分寸把握不当,实笔会过细、过飘,而虚笔则粗重结实。如果涉及到草字,虚实便要复杂得多。按照草书的写法与用笔规律,虚实也应十分明晰的。因此临习者首先要弄清楚何虚何实,何重何轻,不能依葫芦画瓢。

虚实还牵涉一个用笔问题。此帖有的字的笔画是重力在头,有的是先轻后重,有的是在转折处发力。比如“梦”字是整个笔的三分之二的毫锋着纸,粗放有

力,而“趣”、“有”字都是笔尖一点点着纸,细如游丝。在此中虽没有特别明显的虚实,但临习者首先了解该字的写法之后,便可以自如地依照碑而处理手下的虚实问题。

四、作抄书对待 

这是日常最常见到的一种临习毛病。他们临帖的是每次从头到尾地抄一遍,无论临好的或临不好的地方都视而不见,一遍走过。

临习的目的,首先要解决每个字的造型及用笔问题,写起来不是一遍便可以准确完美的,不能每次临写都似乎为了凑一张完整的临作,真要做功夫,是做给自己看,不成文,支离破碎,独个字临写,拣重点,无疑必须是对自己负责才是。应该是先临一字,及时总结优缺点,再纠正写一遍,如果不行可再写一遍。但至多不可超过三、四遍。有的临习者会把一个字写上十遍以上,最后感觉麻木,以数量凑质量,往往最后几个字还没有前几个的好。当然,如果能一、二遍就能准确把握便可放过关,隔日再重新复习一遍,留下较深刻的记忆。完全可以过关的字先置一边,不过关的重点临写,最后再整篇临写,如果作抄书对待,势必效果甚微,且失其真正的目的。

另外,执笔不当,工具不当,都会造成实临中的问题。总之,能够掌握一种正确的实临方法,这是书法学习的前提,也是必修课

意临,也可称创造性临写。首先得搞清楚意临的概念。

一般意临有三种含义:

一种是建立在实临的基础上多次的实临令临习者对碑帖的结构安排以及特点了如指掌。滚瓜烂熟后,脱开帖而自己去写,实际上是背临,创造性体现在其中给予较多的自由度,给予一些个性发挥的余地,不拘泥于每个字的每个具体部分。

这种意临是不失本帖的原来面目,给以少量的创造空间。这往往是对于初学书法、初临习者而言的。可以实临与这种意临交替进行,随时可检验自己对此碑的把握程度如何。这种意临看上去比较保守,却是非常见功夫的,如果实临不过关的人,这种意临就绝对做不到。

第二种是长期对王字有所侵浸,王字的笔法、结构、章法已烂熟于心,呼之欲出,以自己对王字的理解、体会,主观地去临写。这里已不仅仅拘泥于本帖,而可以随意融入王字其他书迹的风格,得以融会贯通,自由发挥。这种意临不是初学、初临者所急于能为,因为它要有平素的王字的扎实基本功才行,或有书法方面较长久的临习经验的积累。

第三种是一些学者、专家及书法家,自身已经有良好的书法修养与体验,特别是具有除王字以外的其他碑帖的良好训练素质,本身早就自成一格,个性突出且鲜明,书风老练亦成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来意临,往往是以王字以外的定了型的书风,主观地意临,虽自然距王字风格较远,却具有本身独到的特征,又在意临中或多或少地注意加入王字的某些东西,这可谓是真正创造性的“意临”。

在意临中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些初学、初临者往往以“意临”为一条逃避实临的捷径,他们不肯下苦功,因为临不好,临不像,又不想放弃,也不想改观,于是便用“意临”来搪塞解释,或用“意临”来拔高和标榜自己。他们通常羡慕和摹仿专家书家的意临,以为有个性,有派头,反过来认为那些实临且卓有成效者为“没有创造性”,嗤那些老老实实做功夫者为“无个性”。

其实,这种“浅尝而止”的“意临”与专家的意临有绝然不同的质的区别。如果没有扎实的书法基本功做后盾,要想直接省事进入后一种意临状态,只能是自欺欺人,荒唐可笑。俗话说:“水到渠成。”任何事有他本身的规律,急不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何事总想走捷径,哪有不自食其果的。

有些临习者面对碑帖时,可以发挥得不错,一旦离开碑帖,灵感全无。问题一是出在临写时没有注意记忆,对整个碑帖的特征,精神未及时总结归纳,自然把握不住。二是因为太不留心,凡卧案临书时方为临,而平素日常生活中却不有心注意、反省与书法有关的事物,所谓字外功夫,便会出现上述状况。

毋庸置疑,即便是意临,目的也是为了创作。最佳临写效果应该是,临写时的感受在默写时能呼之欲出,而在创作时更能随时拈来便是。

(0)

相关推荐

  • 背临在书法学习中有多重要?

    背临是指脱离碑帖而临,靠记忆来书写,力求与原作神形相似的做法.背临在一个人的书法成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一.对临能够很像,并不等于掌握了这个字,会用了这个字.绝大多数书友们都有 ...

  • 肖文飞 || 临帖就是教你“偷”东西

    一.临帖是盲目地崇拜古人吗? 二.为什么要像?怎么叫像?怎么去像? 三.主动临摹与被动临摹 四."想见古人挥运之时"及"与古人对话" 五.如何完成临摹到创作的转 ...

  • 孙晓云谈《圣教序》临习要领

    学习王字,对<圣教序>这种笔法森严.结构完美.变化无常.刻工精良的碑帖,临习时必须心平气和,细致周到.无论从气势.章法,还是从用笔.结体,都须注意观察,细细体验. 一.不宜写得过大,因为这 ...

  • 中书协主席孙晓云:《集王圣教序》我是这样学的

    <圣教序>临习要领点滴 孙晓云 临摹,对于学习书法来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这好比钢琴中的练习曲,油画中的素描.临习,是为创作打基础,同时临习本身也是一门艺术,一项高 ...

  • 孙晓云谈“圣教”:临不像就直说,别拿“意临”当借口

    孙晓云,女,1955年8月生于江苏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特聘书法教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馆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妇联副主席,南京市书协主席, ...

  • 孙晓云:临《圣教序》的误区与陷阱

    学习王字,对<圣教序>这种笔法森严.结构完美.变化无常.刻工精良的碑帖,临习时必须心平气和,细致周到.无论从气势.章法,还是从用笔.结体,都须注意观察,细细体验. 打通每一个用笔,每一个结 ...

  • 孙晓云谈书法: 如今学习条件远超古人,真该作为全民族的大事!

    我们现在的学习的条件是古人不可比的 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我们的前人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就是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历史一下子变成横向的了.我们可借鉴,可遵循的极其复杂.但横向了以后,我们的选择就非常多样化.过去 ...

  • 孙晓云:《圣教序》临习要领点滴

    临摹,对于学习书法来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这好比钢琴中的练习曲,油画中的素描.临习,是为创作打基础,同时临习本身也是一门艺术,一项高超的技能.书法的学习入门首先必从临摹开始,临 ...

  • 孙晓云:《圣教序》临习要领

    6天前 书法密码微店 临摹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是为创作打基础,同时临习本身也是一门艺术,一项高超的技能.书法的学习入门首先必从临摹开始,临摹好比是一块敲门砖.临习到什么水平,相对个人的书法创作便到什么水 ...

  • 孙晓云秘笈:临习《圣教序》的要领、误区与陷阱

    平湖秋月 中央民族乐团 - 古筝传奇 学习王字,对<圣教序>这种笔法森严.结构完美.变化无常.刻工精良的碑帖,临习时必须心平气和,细致周到.无论从气势.章法,还是从用笔.结体,都须注意观察 ...

  • 孙晓云:《圣教序》临习要领点滴

    临摹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是为创作打基础,同时临习本身也是一门艺术,一项高超的技能.书法的学习入门首先必从临摹开始,临摹好比是一块敲门砖.临习到什么水平,相对个人的书法创作便到什么水平.尤其是学习王字,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