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养生

01

一切病先是“神”病

  中医认为一切病先是神病,然后是气病,再到血病,最后才到什么呢?形病。

  疾病先从生命无形的部分,即从精神、信息的层面开始出问题;第二个阶段,到气的部分,能量格局和运行规律发生紊乱;第三个阶段,到有形的疾病层面。

  很多人的病,其源头是某种很大的烦恼,很大的怨恨,或者很多他们无法解决的困惑。很多时候,病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去面对、澄清、解决。

  为什么儒、释、道这么重视“惭愧”、“反省”、“忏悔”,先得觉察到自己错了,才有“知非即离”的可能。

  心念一转,神气也就转了,生命列车的方向也转了。

  当一个人的身体有大病的时候,已经是生命列车的方向错了很久了。

  但有一点一定要记得,信念随时有机会转回,信念一转,神气随时有机会修正。

  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内心状态、身心感受无知无觉,却指望通过吃一把绿豆、几根虫草就能改变很多。这个对简单轻灵的小鸡、小鸟还行,我们这么大、身心这么复杂的人,要靠它来改变,不那么容易。

  除非你是非常干净的肉体、非常清净的心灵,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否则,一把绿豆是调不动你的,一包汤药也不太容易做到。

  《黄帝内经》里有一段对话:“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黄帝问岐伯,当一个人形体破败了,气血也耗干了,治疗就很难见效,这是为什么啊?

  “岐伯曰:神不使也。”

  病人的神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医生也没有办法调动了。

  黄帝接着问:什么是神不使呢?

  岐伯回答:“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这段话大家慢慢玩味,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一切的源头,在于无形的思想、精神,然后才有了能量,然后才化生为物质。

  所有的病,或者说这个世界的开始,都是这么来的。

02

真正的养生是去感受自己

  当一个人用自己的感受生活的时候,是从他的内心出发,原点是自己,没有错位。

  现代人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去求一个东西、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总是有很多远大的发展计划,一直思考,想得很遥远。或者关注一个明星,念念不忘。不停地看这个看那个,或者不停地讲话,不停地做事。

  我们以外物为原点,那就会失去对当下的自己和周围的感受。

  这个状态在中医叫什么呢?是“形神分离”。

  打坐安静的状态是什么呢?是《黄帝内经》说的“形与神俱”,或者“身心合一”。

  现在讲营养,要吃得好,早上一个蛋,晚上一顿肉,对不对呢?

  小时候我们都烧过炉子,炉火的大小决定了你应该往里面加多大的柴火,道理很简单吧?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吃的问题上就不明白这些道理呢?

  你的炉火明明很小很弱了,已经没有什么消化力了,烟道也都堵住了,大便不通,汗也不出,也没运动,你还吃牛排,还喝牛奶,只会增加肥料和堵塞,把炉火压灭。

  这些道理不需要通过学习医学知识就能明白,都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常识,要在生活当中去体会。

  体会吃什么东西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有知有觉地去生活,吃了某个东西你感到不舒服,哪怕吃到第十次你才发现,也是有知有觉的开始。

  合适自己才是最好的,不是去外面寻找一个外在的统一标准。

  所以,在生活中要养成用心的习惯,去感受自己、观察自己,然后至少知道:

  一、吃了什么东西舒服,什么东西不舒服;

  二、跟谁在一起舒服,跟谁在一起不舒服;

  三、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会比较安心,或者反之,会睡不着、纠结和难过。

  生活中时时刻刻留意观察自己,就可以时时刻刻调整自己,这是真正的养生。

03

养生就是调柔身心

  《黄帝内经》对养生和养神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恬淡虚无”,接近道家、佛家成就者的状态。

  “恬”是安静、安然的意思,带着放松的、微微的甜美。

  而电视剧里常见的大喜大悲是相对偏执、失中、失守的状态,不是一个平常的中和状态。

  这个“恬”如果换成“甜”,即“甘”的意思,中药有一个原则叫做“甘以缓之”,意思是所有的药,只要是甜的,比如甘草,就能让人的精神、身体的运转,包括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及态度柔和、缓和起来。

  现在很多病,源自缺乏“缓”。

  比如:神经衰弱、焦虑症、躁郁综合征等,都是这个时代常见的,其实是大家陷入了一种太快、太急了的精神心理生活状态。

  太急了,神就飘在外面,气机也浮动不定,既紧且乱,生理功能也就跟着失调了。

  “淡”是什么意思呢?“不那么在意,无可无不可,都可以。”于是就有了很大的空间,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而不是有所期待,执着于目标,也没有想要控制局面。

  所求所想的少一点,有为的习性轻一点。

  佛法常说“自净其意”,儒家讲“思无邪”,道家说“为道日损”,都在讲要简单一些,朴素一些。

  对身体差的人,我有个建议:不要学得太多太杂。

  现在不少人身心疲惫,但学习热情很高,什么中医、国学、身心灵样样都不放过。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都是意,意最好不要动得太多。当身体弱的时候,神气是不容易收住的。

  从中医养生,从道家、佛家来说,修心都是第一位的,因为那个时候你的身体像电子天平一样敏感,一个想法涌动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南怀瑾老师的书里常常提到,打坐坐到比较细微的时候,你的一个念头,身体都会有变化,都会有感觉,那个时候自然就不敢乱动念了。乱想乱看就会不舒服。

04

练就虚己的功夫

  人类的认知有两套模式:一是元神,另一个是识神(现代会用心或脑来指代)。

  识神是逻辑思维、经验判断,偏于社会化,是由长期的后天教育、环境暗示、媒体引导,从外部世界加载而入,为“我”所用的认知模式。

  “元神”是指本能和直觉,中国文化里常常提到的“心法”“悟性”,比如书画、古琴、中医、武术的高阶,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物我一体”,都是在直觉和本能的层面讲的。

  《易经》里有一句话:“《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中国古代的圣贤认为,对于天地万物、宇宙人生的真正认识,非思维所得,非有为可近,乃是当心灵处于寂然不动的状态,与天地宇宙相交感的时候,自然而通达一切。

  通过传统的训练方法,静坐、站桩、太极……让我们慢慢学会不再过度依赖于五官和逻辑思维,用心直接就能体会当下的真实。

  当你虚静放松,没有那么多念头、思想、情感、欲望、计划和各种烦心事涌动围绕时,自己的心就像一面相对干净的镜子。

  一切都清清楚楚地在那里,等着你来发现。

  你每天面对这个世界,每天都体会到一点新的,体会到像童话里的那些画面:哎,太阳爷爷今天是很开心的,花儿向我微笑,有只蜜蜂飞过,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告诉我。

  静心体会自身己心,感受天地四季变化,花鸟鱼虫浮沉,意气神体互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 end-

作者简介: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

  • ​《玉仙法诀广集兴南子注·下篇·169、何为两肾烫煎》

    心火相交水济济,三道炉火子母亲. 木火烧炼云头雾,相煎相逢十二度.   丹田火炽之后,修炼者的两肾.会阴.尾闾.命门等部位会有非常发烫的感觉.这说明真阳在肾脏系统发动了起来.这是命功修炼上必然会有的现 ...

  •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养生。和聪明的人在一...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养生. 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就是养脑. 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就是养眼. 和善良的人在一起就是养心. 今生请远离,消耗你的人,好好爱自己! 人生无非就是,好好活着,让更多的人好好活着!

  •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养生,和聪明的人在一...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养生,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就是养脑,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就是养心,和漂亮的女人在一起就是养颜,和三观不同的人在一起就是慢性自杀,余生请远离消耗你的人,好好爱自己.

  • 一切都是神病,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养生!

    一.一切病先是"神"病 中医认为一切病先是神病,然后是气病,再到血病,最后才到什么呢?形病. 疾病先从生命无形的部分,即从精神.信息的层面开始出问题:第二个阶段,到气的部分,能量格 ...

  •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养生

    北辰论道 东方智慧的践行者,国学经典的传播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4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宋飞 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的标准之一.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越 ...

  • 朗诵: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养生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养生 文:宋飞   诵:彩衣纷飞 制作:花开心灵驿站(ID : cnhk667788) 编辑:散文悦读(ID : swyd996) 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的标准之一. ...

  •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养生!

    物以类聚,人因群分,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 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人和人之间, 都是潜移默化,相互影响的. 与不同的人相处, 就会有不 ...

  •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也是养生

    看更多养生知识 ▼ ▲李辛: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 健康就是"平常",还有"中和" 整个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就像是一个 ...

  • 中医智慧: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养生

    中医智慧: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养生

  • 和舒服的人相处, 是中年开始的灵魂养生。 ​

    ‌1⃣️ 很多时侯,或许我们都活得太累了. 所以,也就注定了要给情绪一次又一次流浪的机会. 当我们发现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时. 已经成为一种瘾.再也戒不掉了. 在一次又一次的流浪中,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到底 ...

  • 中医: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也是养生

    作者李辛: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