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兴福寺碑》高清拓本欣赏

聊侃影视一根筋,闲论剧人半壶油
兴福寺碑,出土时此碑缺其上少半部,故俗称《半截碑》,也称《镇国大将军吴文碑》。此碑为兴福寺僧大雅集王羲之书,行书,存三十五行,每行二十三四字不等。
此碑与怀仁集王书《圣教序》同为唐代集王书碑刻中的精品。

《兴福寺碑》拓本欣赏

唐代,继僧人怀仁集王羲之行书而成'圣教序'后,开元九年,僧人大雅又集王羲之行书刻成'兴福寺碑'。此碑又称《吴文碑》或《镇国大将军吴文碑》。高80厘米,宽103厘米。721年(开元九年)立于长安,徐思忠等刻字,菩提像一铺为居士张爱造。
明万历年间于西安南城濠出土。王尧惠见之,语郡守移至西安泮宫,始显扬于世。此碑存35行,残存每行23、24、25字不等,中空3行。
碑身两侧浮雕阴文花朵,一凤立于花叶,叶两边各立一人,下一佛骑兽也立于花叶。左侧佛向后,右侧向前,刻艺精湛。但仅存下截三十余行七百多字,故俗称'半截碑'。
清代杨宾谓唐代集王书者有十八家,推'圣教'为第一,'兴福寺'仅次于'圣教'。此碑虽与'圣教'相差较远,但字行流畅,颇具古淡之趣,因而被历代书家推重。
《兴福寺半截碑》笔法较怀仁集圣教序远甚,而碑文中有“开元九年”字样,疑其从圣教序诸刻中摹集,未见右军真迹,故其字精神筋力仿佛,生动不比怀仁。
然其古淡之趣,历代书家均重之。此碑书法,用笔方面,王羲之的内撅和王献之的外拓,兼而有之,故既精敛又华滋,结字方面,字形方长,以长方居多,似欹反正,略有左低右高之感。
纵观通篇,笔笔呼应,字字连贯,无断续处,亦无呆滞之处,给人一种笔不离纸,腕不停运,有通篇连贯的气势。颇具秀美雄健之势,王羲之的笔意俱在,故成为学习王羲之行书者的理想范本之一。

来源:书法理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