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第一次鸦片战争始末

关键词:虎门销烟、签订《南京条约》

前因

虎门销烟:林则徐虎门销烟损害英国在华利益,英军率军入侵中国。

▲虎门销烟漫画

后果

签订《南京条约》:英军入侵中国,清廷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南京条约》

过程始末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公元1840年,英国将领伯麦率军封锁广东河口,中英之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

战争的苗头其实早就出现,不久之前,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禁烟,英国商务监督义律致信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说,中国政府侵犯了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建议对中国不宣而战。

被迫缴纳鸦片的英商也组成代表团回国,起草请愿书煽动对中国开战。英国政府认为对华贸易至关重要,鸦片又是重要经济来源,为保障其在华经济利益并打开中国市场,决定开战。

英国政府任命懿律为远征军舰队总司令,抵达中国海域后,由海军准将伯麦封锁广东江面。不过,林则徐早就做好战争准备,他刚到广州后就增添炮台、整顿水师,英国人没占到便宜。

▲主持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画像

二、英军攻陷定海

懿律见广州战备森严,封锁广东江面后率军北上。来华之前,英国政府制定战争计划,为防止清军偷袭,命英军离开广东后前往江浙,继续封锁杭州湾和长江口,然后北上和清廷谈判。

懿律北上抵达舟山群岛附近,发现定海驻扎大量清军,于是给清军下通牒,命其在半小时内交出炮台投降,否则开炮轰击。清军守将率军抵抗,但由于准备仓促枪炮落后,很快就失守。

英军攻陷定海后北上京津,道光闻讯大怒,忙令沿海各省增强战备。直隶总督琦善见清军装备落后,不是英国敌手,劝皇帝说长期严防死守,不如满足英国要求,免得他们老来捣乱。

英国此时纵横在中国海面,道光害怕事态扩大,让琦善去了解英国诉求。琦善派人接受了英国的外交信件,说中国禁烟损伤英国利益,并要求割让海岛赔偿烟价。清廷明白了英军来意。

道光见英军来势汹汹,将禁烟责任推到林则徐身上,说自己受林蒙骗,将其免职,并派琦善跟英军议和。琦善对英军说,你们先回广州,其他好商量。英军认为达成目的,返回了广东。

英军返回广州后,琦善也以钦差身份达到广州,开启中英谈判。他承诺满足英国赔偿烟价、开放口岸的条件,但始终拒绝了割让岛屿给英国,英军代表见琦善不肯就范,决定再度开战。

▲博尔济吉特·琦善(1786年-1854年)

三、琦善和英军议和

清廷对英军目的始终没有正确判断,琦善和英军议和后,道光认为英国是想来中国做生意,甚至撤出了沿海各省增强战备的命令,但英军却在不断增兵,清廷在战争中再次处于被动。

英军率先进攻广东大角、沙角两处炮台,守将陈连升父子战死,琦善被迫让步,和英国签订条约,并承诺将香港岛割给英国。道光闻讯大为震怒,将琦善革职抄家,派奕山赴前线作战。

不过,新任钦差奕山是个纨绔子弟,根本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他到广州后,日日饮酒作乐,还到处派人购买西洋钟表。他打了败仗之后,却给道光皇帝写信说,自己在前线取得大胜。

▲爱新觉罗·奕山(1790年-1878年)

接连战败的奕山很快被英军围困在广州城内,并向英军缴纳六百万两白银作为“赎城费”,换取了英国的暂时退兵。但英国人并不满意他们在战争中得到的权益,再度离开广州北上。

英军北上攻击目标是厦门,镇守厦门的是闽浙总督颜伯焘,他在厦门增置炮台,海防布置十分充足。但厦门炮台都嵌在城墙中,打起仗来不灵活,无法左右转向,在海战时作用不大。

攻占厦门后,英军继续在江浙一带攻击沿海城市。英军利用大雾天气在定海强行登陆,守将葛云飞率兵拼死抵抗,可敌我双方军事装备差距太大,清军火枪的射程远不如英军,葛云飞身中四十余弹,连同部下士兵二百余人,全部战死。定海失陷后,镇海、宁波也相继失守。

▲葛云飞画像

四、道光决定和英军停战议和

定海、镇海和宁波号称浙江东部三座重镇,相继被英军攻陷,清廷内部一片慌乱。道光任命扬威将军奕经奔赴前线,可奕经没把战争当回事,一路游山玩水,用了近四个月才到前线。

到达浙江后,道光想给奕经增派兵员,但奕经给道光上奏说,前线士兵充足,根本不用费事征兵。道光看罢很欣慰,说等着他的捷报。

奕经没有详细了解敌情,就兵分三路出击,想将英军一举击溃,可没想到因英国人买通了一个中国汉奸陆心兰,这人混在奕经手下将领张庆云的幕府中,把清军作战计划全都泄露给了英国人。奕经三路大军出击,很快被英国击败。

奕经在清军败退中逃回杭州,再也不敢出战了。奕经的战败,也摧毁了道光战斗到底的信心。

面对多次的战斗失利,道光认为用军事手段已经很难解决英国问题,决定和英军停战议和了。

▲道光皇帝画像

结论 

英国入侵标志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争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南京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参考资料】《清史稿》《中国历史大事典》《正说清朝十二帝》

(0)

相关推荐

  • 他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牺牲,因抵抗最猛,尸体被英军泄愤侮辱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百年苦难史的开端.同时,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没有英国这条搅水之鱼,或许现在我们脑袋后面,还拖着辫子呢! 当时清军其实也是奋起抵抗的,无奈兵器训练皆不如人,失败,也就很正常了 ...

  • [特刊]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第477篇原创,本文约3996字,阅读需要7min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过去发生的事情,现在正在发生,并且一直在发生.----题记 01 第一次知道六不总督叶名琛是上初二历史课上.当时我很崇拜历史老师 ...

  • 庚子轶事(一)

    庚子年之一(公元1840年)     大清,中国帝制末朝,国土广袤,物产颇丰,臣民四亿,东方巨邦,自命天朝,万邦朝贡,周边越南朝鲜缅甸琉球均为属国,视他國皆蠻夷也.     大英帝国,维多利亚时代,倚 ...

  • 【近代史】7、琦善其人

    按照课本的节奏 听 学渣讲近代史 第一单元:鸦片战争 第七课.琦善其人 琦善是我们熟知的大汉奸,永远站在林则徐的对立面.林则徐防守的广州固若金汤,琦善一去就拆除炮台,解散兵勇,卖国求荣,是个十足的大坏 ...

  • 《皇皇者华.前言》一:丑恶的战争

    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前言 第一章 丑恶的战争 文|黄饮冰 1.罪恶的鸦片 一个西欧工业强国,面对一个病入膏肓的农业大国,年年保持着贸易的赤字,心情是何等的懊丧! 贪婪成性的西方人,自然有战胜这 ...

  • 为什么鸦片战争里,道光下了血本调兵遣将,清军却还是一败再败?

    1840年6月,一支拥有16艘军舰.4艘武装轮船.28艘运输舰以及4000名陆军(包括第18皇家爱尔兰联队.第26苏格兰来福枪联队.第49孟加拉联队等部队)的英国武装出现在了广州海面.这标志着第一次鸦 ...

  • 清史简述:吴三桂“作妖”始末

    关键词:康熙裁撤三藩.康熙将平定三藩之事宣示噶尔丹 前因 康熙裁撤三藩:康熙裁撤三藩,三藩叛乱后,康熙主持平叛. ▲三藩 后果 康熙将平定三藩之事宣示噶尔丹:康熙为了震慑噶尔丹,对其宣示平定三藩之事, ...

  • 清史:弱国无外交!《马关条约》签订始末

    关键词: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乙未战争 前因: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海域突袭北洋舰队,甲午战争爆发.在第二年的威海卫之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威海卫之战 后果:乙未 ...

  • 清史:雍正在遗诏中力保张廷玉、鄂尔泰,乾隆却为何要打压他们?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 )十月,雍正皇帝驾崩,他在留给继任之君乾隆皇帝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话: 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大学士鄂尔泰志秉忠贞 ...

  • 西方的“新清史”质疑清朝是中国,清朝是如何奠定“中国”含义的

    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历史界,出现一个学派:清史研究派,以美国为主.在近代史中,清朝前中期,是世界上领土庞大,人口最多,且富饶的国度.这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起,而且经过近代史,中国还保存如此庞大的领土 ...

  • 郑成功被清史抹黑多年,一座古墓的发现,让民族英雄得以沉冤昭雪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让人敬仰的英雄,他们为国为民不惜以身殉国,这样的人应该也必须得到后人尊敬. 进入21世纪之 ...

  • 足不出户 带你看看恭王府:半部清史在此读

    恭王府(Prince Gong's Mansion)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历经了 ...

  • 清史:多尔衮、豪格夺位,最后却“便宜”了福临

    清史:多尔衮.豪格夺位,最后却"便宜"了福临 关键词:皇太极去世.清军入关 前因 皇太极去世: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深夜中突然去世,留下悬而未决的继承人问题. ▲清太宗爱 ...

  • 清史:“康熙历狱”,中西文化隔阂所产生的诬陷案

    清史:"康熙历狱",中西文化隔阂所产生的诬陷案 关键词:徐光启.汤若望修订<崇祯历书>.南怀仁替汤若望洗刷冤情 前因 徐光启.汤若望修订<崇祯历书>:公元1 ...

  • 清史:清军消灭鲁王政权:平定浙东

    清史: 清军消灭鲁王政权:平定浙东 关键词:南明建立.消灭隆武政权 前因 南明建立:公元1644年,崇祯帝自缢身亡,明宗室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继位,仍以"大明"为国号,史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