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离职潮”幕后故事:带节奏还是显转机?
2018年,A股“高管离职”创下新纪录,每天辞职信和离职报告如雪花般飞舞,月均1200人,日均43人。
据choice数据分析,2018年共有超过1.5万名董事、高管离职,而A股只有约3600家上市公司,2018年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就有4名高管离职,无论是规模上还是具体各家公司离职董监高平均数,相比2017年来说,2018年的“高管离职潮”都显得更加凶猛些。
不过有网友就持不同的意见,认为“万人离职”这件事其实没有那么可怕,他们还帮忙算了道数学题,比如下面这位。
图片来源:吴晓波频道,王老师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高管都是拿着令人羡慕的高薪,他们在上市公司之间“进出”的过程,反映的是利合利散的过程,蕴藏着的是企业甚至行业的问题或变革。我们姑且认为这20%的高管离职率是正常的,毕竟人各有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根据《上海证券报》的统计,2018年,约有一半高管离职属于国企内部人事变动,如换届、工作调动、退休等,因此,单从总体数量上来看也并不令人担心。我们姑且认为 “万人离职”也是正常的,毕竟几乎年年都有高管离职潮见诸报端,不缺这2018这一年。
但是,无论怎么讲,在离职高管中有一类人的离职一定是需要格外注意的,他们就是上市公司的掌舵人---董事长,尤其在民营企业里,他们更是直接利害关系人——实控人。所以单独分析“离职董事长”更加有意义。我们就来做个梳理:
据choice数据分析,2018年离职的董事长和代理董事长共有806人,其中代理董事长不是一个长期的差事,所以我们从这806人里去掉了代理董事长,然后又去掉了正常退休和超过退休年龄65岁的董事长们,剩下的董事长的就算是“相对纯粹的离职董事长“。这个数是多少呢?
人数竟也高达597人,若按照全年8760小时计算,平均每14.6小时就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离职了。可怕不可怕?
数据来源:choice,月均离职董事长50个
既然这么严重,我们就有必要认真看看到底是哪些行业的上市公司董事长离职了?这样大规模离职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以及董事长离职后对上市公司又有哪些影响?
根据choice数据分析,最多上市公司董事长离职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信息软件技术业和批发零售业。
数据来源:choice
(1)首先来看房地产
据中国房地产报显示,2018年让地产人最胆战心惊其实并不是接连不断地的打压政策,而是频繁出现的房企高管离职潮和规模性裁员潮。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10日就有近2000名房企高管离任,创下近5年来房企高管离职人数新高,涉及上市公司1278家。其中,高管频繁离职的企业不乏万科、恒大,万达、龙湖、泰禾、旭辉、长实等知名房企。
2018年A股地产公司的董事长离职人数达38人。而在过去三年中,2017年为25人,2016年为19人,2015年为28人。仅从人数上看,近三年来房企高管的变动都处于高峰期。从2015年到2017年,A股房企董事长年平均离职人数超过了20人,与2014年形成了强烈对比——2014年A股房企中离职的董事长不过7人。
2018年部分地产公司董事长离职情况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报
(2)其次来看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同样是离职高发地带
纵观网游、在线教育等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每一年都有较大规模的高管离职潮,已日渐成为一种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现象。互联网行业历来是“铁打营盘流水兵”。作为一个智力密集型行业,人才更迭换代的速度极快的行业来说,董事长被替代就相对容易理解。
比如腾信股份(300392.SZ),昔日“贵为”股王,如今却“卖子”求生,在公司实控人徐炜出事卸任后,腾信股份已经更换了3名董事长,并先后更换了包括董事、监事在内共12名高管。
软件信息服务行业公司,能闪电般的来,也能闪电般的去。
部分信息公司董事长离职列表
数据来源:choice
(3)其他如零售业、公用事业和采矿业
零售经济数据不好,采矿业涉及更多落后产能,下坡的赛道里,董事长离职更为正常,因该行业涉及子行业非常多,也不具有规模的代表性,不展开讨论了。
读到这里,或许有不少投资者会心生疑问,这些人都贵为董事长,拿着高薪不好好过日子,离职是想闹哪样?
经过研究,我们认为这些昔日的董事长们离职大概有5大类原因:
(1)行业大趋势,让董事长前程受阻
董事长是掌舵人,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更被认为是国资代表。出现大规模的离职现象应该不是偶然,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除少数是因为到龄退休(如茅台集团的袁仁国)外,多数是因为公司经营状况不佳。
比如最大规模的地产行业董事长来说,中国房地产的2018年是个寒冬,已经进入下行周期与“活下去”时代,这对地产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们来说,无形之中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若公司搞得不好,总要有人出来担责,那董事长们就首当其冲,责无旁贷,要么主动走,要么被动走,早走晚走都是要走。
其实,很多上市公司在面临业绩回落或者经营活动面临重大风险时,更换董事长等管理层早已成为寻找“替罪羊”的一种表现方式,尤其是民营企业里体现更甚。根据中泰证券研究报告分析,在政府紧信用、去杠杆的调控政策压力之下,民营企业里董事长离职率明显增多,尤其是市值小于50 亿以下民企,根据对2018年前10月的统计数据分析,离职董事长在民营企业的占比已高达40%。
(2)监管趋严,董事长违规,不得不离职
根据choice数据统计,2018年被免职的董事长就有18人,违规的更是高达120人左右(含代理董事长)。
这背后很大原因跟政府的监管趋严有关。如2018初证监会掀起了针对IPO排队企业的财务核查风暴,随后又对已上市公司的监管和查处力度逐步加大。统计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的两个多月就有近50家上市公司领到了罚单。
著名财经评论员水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8年以来,处罚力度越来越大,处罚面也越来越广。”
此外,P2P行业等也在监管重压之下,使得很多平台相继“爆雷”,而背后关联着各种私募基金、新三板上市公司,和A股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们,有一些已经“跑路”了。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3)套现需要,董事长主动辞
很多公司董事长持有公司大量股份,其在职很多时候不太方便减持。而证监会对董事长的减持又有很严格的时间规定,如申报离职之日起六个月内不得转让其直接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申报离任六个月后的十二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公司股票数量占其所持本公司股票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0%等等。
虽然目前无明显的数据支撑董事长们辞职是为了减持铺路的猜测,但随着“壳资源”公司的利用价值逐步下降,很多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已经从曾经的“香饽饽”现在成了“烫手山芋”,对于“资本运作类”的董事长来说,没有留恋,早一天离职就争取早一天套现走人的机会。
当然,还有很多上市公司董事长初心是好的,为了公司的业绩发展,将自己股票拿去质押,不料遇到股价大跌,无法偿还导致债权方无情的抛售,又进一步引发股价的下跌,接连的爆仓导致一些董事长丢掉了实控人的身份,甚至部分董事长还被清除出了公司。
(4)公司被收购,原董事长大概率辞职
比如江南嘉捷,在三六零公司完成对公司的借壳后,公司原有的电梯业务被置出,董事长金志峰也择机离场。不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借壳上市的公司只有13家,董事长离职仍属少数。
通过上述几点分析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离职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多种多样的,或归咎于行业政策,或归咎于政策监管,或归咎于自己的套现小算盘等等,既然铁定要走了,那离职后又会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1)首先是从管理上来说
上市公司替换掉了过去相对绩效差的董事长,新任董事长三把火,比如及时止损,比如提出更明晰的发展规划与更强的管理能力等等,因此,可能会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或业绩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然而,事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一般新上任的董事长都跟公司有一个磨合期,还有的公司本身一直处于阵痛期,业绩不太容易一下子就大幅改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然也有的董事长直接“大换血”整个管理层,由于涉及人员更多,所以更需要时间来磨合适应,古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
(2)其次是对股价影响
根据中泰证券2018年的部分统计样本数据来看,至少50%上市公司股价在董事长离职后第一日出现下跌,然后在一周后,一月后,下跌的公司数量还会不断上升。也就是说,董事长的辞职对公司股价提振作用十分有限,更多时候是反作用。
下面简单列式几个董事长“不同离职事件”后,公司股价走势:
*ST百特002323.SZ
数据来源:富途
盾安环境002011.SZ
数据来源:富途
兴源环境300266.SZ
数据来源:富途
利源精制002501.SZ
数据来源:富途
2018年,A股市场变现不佳,沪指下跌逾24%,深成指跌逾34%,创业板指跌逾28%,中小板指跌逾37%。在全球股市普跌的情况下,A股跌幅居全球第一。
而股价大跌反映的是对未来的不好预期,包含了对经济前景的堪忧、对企业盈利下滑、对改革困难重重、对中美关系前途未卜等预期。且各种违约事件具有后遗症,如P2P的爆雷结束了吗?银行不良资产率下来了吗?民企债券违约案件还在增加吗?等等。
可以说,2019年仍将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在这种考验下,企业提出“活下去”或许正是最好的出路。
而从投资角度来看,我们研究基本面,量化经营数据等,这些工作固然是必要的,但仍要注意的是有些数据是无法被量化的,比如还有多少董事长需要活下去?
请不要忘记股市里的那个重要的口诀:防贼、防狼、防董事长。
大汪哥精选推荐温柔点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