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喜爱:洪桥游记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唐志平
洪桥游记
谭喜爱
早就听闻洪桥的大名,身为邵东人,却一直没能一睹其尊容,实为憾事。为了了却这桩心事,公元2017年12月9日,天上还挂着月亮,我就早早从家乡佘田桥镇光大堂村出发。骑着单车,沿八老路穿行在茫茫夜色中。到达邵东县城,天已大亮,在一米粉店吃了一碗米粉,又干劲十足继续赶路。在宋家塘拐入320国道,到达范家山镇,再右拐沿通往新邵陈家坊的水泥路飞速前行,终于11点左右到达洪桥村。
根据一老妪的指点,走进一街巷,只见店铺林立。有新建的高楼,但更多的是矮小的古朴的木板门铺面。老人们悠闲坐在门前,这情景一下子把我带到了古代。走了几分钟,很快发现了矗立在眼前的高大的牌楼,古色古香,上面飞檐高啄,雕龙画凤,下面八仙位列,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中间两个醒目烫金大字“洪桥”,两端书写楹联“洪水常清歌利济,桥梁永固岁安澜”。
今天来得不是时候,建筑工人正在维修,内部堆满杂物。既来之则安之,我小心翼翼,手拿手机,把内部的对联、石碑一一抓拍。牌楼内两侧刻有“龙山郁郁连衡岳,邵水滔滔下洞庭”只是字迹斑驳,难以辨认。抬眼望去,一根根廊柱横空出世,支持起洪桥数百年风雨;一块块石碑左右站立,仿若军容严整的兵卒,守卫着这方钟灵毓秀。一幅幅对联,一座座碑刻,字体各异,龙飞凤舞,入骨三分。看得我眼花缭乱,我被这浓厚的建筑、雕刻、绘画、楹联等中华传统文化气息所笼罩,所熏染,享受着这么精美的文化盛宴,心中畅快淋漓。
中间建有神庙镇水妖,上覆风雨亭,东西两端有牌楼。据石碑记载,该桥建于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中间当地乡贤几经重建、维修。桥梁全长55.5米,宽6.83米,6拱石桥。桥上风雨亭内有84根立柱,96个“井”字架横梁支撑,大小石碑计20座,分别记载着修桥历史渊源。据当地史料记载,此桥旧为宝庆府通往长沙的重要商贸、宗教、交通要道。当年,街道店铺林立,素有宝庆“东大路”,有“小香港”之美誉。
来到桥西端牌楼,亭内刻有一副红色大字的楹联,上面书写着“鸢飞鱼跃悟天机,水秀山青开画景”,字体端庄秀美,四周装饰花纹图案。走出牌楼,外面装修与东端牌楼相仿,只是楹联有别,字体用遒劲的正楷书写道“自西自东欣远道,既来既往乐享衢”。沿石级而下,沿街古老的木板店铺依旧,新楼与古宅错落分布。只是古宅大多人去楼空,早已不见当年繁华。我走进一户人家,只有一位古稀老人,老人穿着朴素,面容清瘦。我们攀谈了起来,老人姓徐,以前开理发店,他说这里大多属周姓。我沿街转悠,发现远远近近新的洋楼沿河岸排列,熠熠生辉。附近,建有崭新的佛家场所,“洪桥居士林”里梵音袅袅,殿内千手观音容光焕发,香客们虔诚祷告。我怀着战战兢兢心情,向观音叩头,缓缓离去。来到“三圣宝殿”,一大师正悠闲迎面走来,我双手合十。站在殿外,看着大门旁一对联,就“瓜豆姻缘万有维新摩佛谛”,我们聊了起来,大师说“姻缘”应改为“因缘”好,佛教讲求“因果报应”,我说有点道理。只是“摩”何意,我不解,大师说起来滔滔不绝,说什么“摩可般若波罗蜜”“三摩钵提”“三教九流”等,听得我云里雾里。大师就是这般高深莫测,我一介凡人总能参透禅机。
离开大师,我来到河岸。冬日暖阳下,河边依然柳色青青,还稀稀拉拉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两岸农田广袤,有的大棚里长着绿油油的莴笋、芹菜等。远观,洪桥横跨邵水,连贯东西两岸,气势恢宏,雕刻精细,“焕乎若长虹耀天,灿然如彩云映地”。望着滔滔邵水,我思绪万千。仿若看到河中一艘艘商船往来穿梭,桥上熙熙攘攘的商贩、香客、山民,各种叫卖声,袅袅的香火,品茶声,说书声……
保存好这座典型的独具特色的历史古桥,对研究古桥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重要的历史意义。因此,湖南省政府于2011年把洪桥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又拨专款进行维修,让古老的洪桥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不知不觉,已过晌午,迎着暖暖的冬阳,载着满满的收获,我依依不舍地走上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