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平:佘湖山揽胜
佘湖山揽胜
唐志平
小时候我心中只有两座山最巍峨,一座是皇帝岭,一座是佘湖山。皇帝岭隐隐约约就在我家对面,相传领封邵州防御使20多年的宋理宗赵昀,在此游览时接到宁宗崩驾急宣自己回朝登基的懿旨因而赐名;闻名遐迩的佘湖山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据说山上有一很有名气的庵堂,里面供奉着一尊救苦救难的大洛菩萨。
我和佘湖山的最初情缘得从高中时说起。1982年,我在佘湖山脚下的邵东四中就读高中,国庆节前夕学校组织了一次“秋游佘湖山”活动,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登临佘湖山。那时青春年少,没出过远门,除了曾随大人们到皇帝岭林场捡柴见过大山外,此乃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爬山。我格外兴奋,和几个同学一道,沿着青石板台阶(当时还没修上山的公路)一路小跑,不多时就到了山顶。尽管已跑得热汗淋漓,气喘吁吁,但飒飒秋风迎面拂来,令人神清气爽。举目四望,佘湖山下,丘陵起伏,田畴纵横,屋舍俨然,错落有致。正值晚稻成熟时节,艳阳高照,田野一片金黄。白色的蒸水河穿插而过,如一条蜿蜒的玉带串起一匹匹金色的绸缎翩翩起舞。正是:“悠悠蒸水飘玉带,巍巍湖山滚金球。”山上丹枫如火,点缀在墨绿的苍松和青翠的修竹之间,顿觉生机盎然,心旷神怡。
当时改革开放才开始,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破四旧”的阴影里,年久失修的云霖寺显得十分破旧,寺内更看不到几个香客。作为不谙世事的学生,这些丝毫未影响我们游玩的情绪。游览归来,我乘着余兴,在次日的课堂作文里,一气呵成写下了《秋游佘湖山》的游记。我的语文老师闵弘鑫对这篇文章大加赞赏,在作文讲评时作为范文在班上宣读,后又推荐参加校团委举行的“国庆”作文比赛,得了个一等奖。我记得当时的邵东四中校团委书记申新群给我颁了奖——一张奖状、一个大笔记本、一本书。
这是我第一次游佘湖山的经历,事隔多年仍记忆犹新。后来便与佘湖山有了经常性的零距离接触:春季里和同学一道登山踏青,夏日里与文友一起观光采风,秋阳下陪父母家人“还章许愿”,冬日里邀三五好友踏雪揽胜。于是“犹抱琵笆半遮面”的佘湖山向我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据《宝庆府志》记载,公元前333年,汉帝子胄封疆昭阳侯国之时,在佘湖山凤凰峰顶修建“雷祖岩祠”。1200多年前的唐朝,河南洛阳人申泰芝云游南岳得神旨,来到邵阳市东郊一个岩洞修身栖居,称为洛阳洞,随后迁居佘田桥莲荷山立丹炉,采药济世,名达京师,帝称仙翁,拜为国师。公元749年,唐玄宗敕令申泰芝从长安而返,并御笔钦赐“云霖祠庭”大横匾,取代佘湖山上“雷祖岩祠”。(可惜这块匾在1962年“呷食堂饭”时被取下做了公共食堂的案板,后不知所踪,不然现在的云霖寺早已跻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后来申泰芝修炼成仙,羽化登天。在佘湖山东侧山峰,有一座飞来石,据传乃申泰芝“得道升天”之处,石上尚存其飞升的脚印,人称“飞天石”。宋朝时申泰芝被封为“元妙真人”,人们将云霖寺称之为“佘湖山庵堂”。殿内供奉的主神是人称“大洛菩萨”的申真人申泰芝的化身。后世百姓为了感念其医术精湛、普救众生,塑其神像,永世朝拜。
虽然各种传说未免夸大事实,将一位精通医术、乐善好施的道士理想化,演变成一位“得道成仙”的神话人物,但人们向善崇美、渴盼“救世”的愿望是毋庸置疑的。
云霖寺大殿内有联云:“佘湖山翠柏苍松秀岭奇峰真圣地;云霖寺晨钟暮鼓经声忏语耀神光”。据说“佘湖山的签最灵”,前往焚香朝拜的人纷纷慕名而至,特别是深秋时节“还章日”,从四面八方赶来的香客更是络绎不绝。
随着佘湖山旅游开发进程的加快,佘湖山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先是上世纪90年代初,因修建佘湖山电视差转台的需要,修通了简易的盘山公路,后来又将公路拓宽并水泥硬化,还在“山门”修建了牌楼,在上山的小道上搭建了几处小凉亭。进入21世纪后,在省佛教协会的指导下,由有识之士和善男信女筹资相继兴建了“观音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居士楼”,绿荫丛中,三殿矗立,金碧辉煌,气势宏伟。目前,去年开张的佘湖山生态农家饭庄生意非常红火,紧挨着的素食一条街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湖山书画院的建设也在筹划之中。
佘湖山生态旅游的开发,自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早已闻名三湘的“佘田桥三宝”销量大增:去年冬天,当地的慈菇(学名“荸荠”)每市斤卖到5元还供不应求,有的商家乘机从桂林收购用大卡车运回以假乱真流入市场;赫赫有名的佘田桥豆腐在县城大小餐馆都成了一道招牌菜;俗称“佘田桥萝卜不用油,筷子夹起两头流”的萝卜也随车带到了邵阳、衡阳、长沙,还远销到了广东、广西等地。
或许,“佘田桥三宝”的名气仰仗于佘湖山的灵气,但人们都说这得益于佘田桥的“水好”。佘田桥的水其实就是佘湖山脚下那一泓并不宽阔且名不见经传的悠悠蒸水。如果说佘湖山是一位高大魁梧的“伟男子”,那么蒸水河便是一位婀娜多姿的“美少女”。发源于邵东最高峰大云山脚下的蒸水河,是湘江一条较大的支流,全长约200公里。它贯穿佘田桥镇东西,呈“乙”字型流经水东江后入衡阳县金兰寺镇,一路汇集涓涓细流注入湘江。
相传古时候,在佘湖山脚下、蒸水河边居住着一户贫苦的农家,一位忠厚老实的曾姓汉子早年丧父,与哭瞎双眼的老母相依为命。这汉子百般勤劳、千般孝顺,平日里靠砍柴卖和出卖苦力谋生。当地的一位财主见他母子可怜,动了恻隐之心,赐给他一坵小田。汉子每年种了一季水稻后,又栽种慈菇。寒冬腊月的一天,冷风飕飕,雪花飘飘。观音菩萨外出“体察民情”,见一位身体健壮、衣衫单薄的汉子正在冰天雪地的田垅中挖慈菇,便化变成一位美貌的村姑上前“调戏”,但专心劳作,想多挖些慈菇换钱后买鱼熬汤给瞎眼慈母补身子的这位“帅哥”完全不为所动。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感念其孝心,轻拂柳枝,赐给三滴“甘露”:一滴撒入慈菇田中,一滴融入蒸水河里,一滴让孝子捧回家给母亲涂眼。于是奇迹发生了:瞎眼母亲的双眼即刻康复,重见光明;慈菇田中的慈菇色泽鲜艳、个大皮薄、甜脆多汁;用蒸水河里的水做出的豆腐清纯细腻、洁白鲜嫩、别具风味,浇灌出的“砂罐”萝卜个大色白、鲜嫩省油、清甜爽口。
美丽的传说无疑为“佘田桥三宝”涂上了一层神话色彩,也为佘湖山脚下的佘田桥镇增添了一道绚丽的光环。相信佘湖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佘湖山将焕发更加迷人的风采,引得四面八方的游人纷至沓来!
【作者简介】唐志平,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邵东县作家协会主席,《邵东作家》主编,《昭阳文艺》责编,《今日邵东》编辑、记者。邵东县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七、八届常委。出版专著有《乡风四味》等。
绿汀文萃平台微信号 LTWCHJL1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