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 一生最难忘的经历 作者/唐淑兰
公众号第82期
一生最难忘的经历
唐淑兰
在2016年10月26日,唐山知青艺术团成立两周年,我参加完演出之后,心情非常激动,回忆起下乡时期的那些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我是68届全部拉的那批下乡到滦县油榨工委郑庄公社石梯子大队的知青。1969年1月15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大清早,母亲为我煮的挂面汤卧鸡蛋。饭后,父母替我拿着生活用品送我到学校。学生们兴高采烈地上了一辆辆解放牌大卡车,带着大红花,拥挤着与挥着热泪的父母、亲人们挥手告别。大卡车一辆辆地开出校门,各奔东西。
天有点阴,中途还下起了小冷子,在大卡车上颠簸了好几个小时,都过了中午,才到了油榨工委郑庄公社。一路上没有一段像样的公路,全是坑坑洼洼的土道,而且离火车站足足有30多里的路程,在公社简单地吃了点饭后,公社领导开始往个各大队安排知青。
我清楚地记得,是石梯子大队民兵连长张启成来接的我。他替我背着行李,拎着小小手-提箱,我拎着我的生活用品,走在大片沙窝似的壕沟里,那真是举步艰难,走三步退两步地向前挪着。冬天,天比较短,太阳快落山了,才到石梯子大队下乡知青们居住地,那时,我真想哭,可看到我三哥和其他16位下乡的知青大哥哥、大姐姐们时,我却笑了!忘却了其他的一切不快之情,就这样,开始了我今生难忘的6年之久的知青生涯。
我到了石梯子大队后,开始,我们过着集体生活,一块下地、挖坑准备开春栽树。到了开始种地时,大队又把我们18个知青下分到了9个生产小队,分住老乡家里。下地干活我们什么都不会,但还很逞强,都要从头学起。开春种地有时要趟过滦河,到河的对面干活。开春的河水刺骨地凉,但为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也要咬着牙去学着做,现在落下腰腿痛等疾病。给谷子薄苗,愣是把谷子拔掉,留下草,后来,老农再也不让我们蔫苗啦。到了秋天,生产队按人头往下分粮食,分到我们手里的是脱了壳的高粱(不是林米)当时不知道,要去电磨再去一层皮的,我们就把它当林米来煮粥,但怎么也煮不烂。后来,向老乡们问怎么回事,才知道生产队分回去的都是半成品,要经过加工后才能吃,这也成了当时的笑话。
我和我三哥都在石梯大队,却没能分到一个小生产队,他分到了第四生产小队,我分到了第二生产小队,和一个叫舒艳霞、大我两岁的知青姐姐在一起。等到了第二年开春,我三哥又去了姥家,投奔了舅舅,目的是早点回城,因为那是唐山郊区,属于菜农,(季家屯)钢厂经常去他们村招工。这样,石梯子村下乡知青中就我最小了,我感觉到了无依无靠,但从没向父母流露过,给家里去信,总是报喜不报忧。
从哥哥投奔姥家后,每到秋收时,母亲总要到我下乡的地方住.上十天半个月的,为我洗衣服、做饭等。也就是那些天我是最幸福的。平时,农村要上早工,天不亮生产队就开始敲排子,其实,那就是在队部一棵树杈上挂着的破铁瓦,一天敲3遍,还没等到人到齐,就开始分配活,社员们各奔东西,来晚了的就自己去找,找不到就不给划工分。所以,母亲不来
时,我有时来不及做熟饭,人家就开始下地干活啦,自己只有快速地用柴火炒一把青豆或是黑豆,装在兜里、边走边吃。渴了不管谁家,进去用瓢舀口凉水喝,要不,就在地里拔棵白菜心、拔个萝卜、啃个嫩玉米来解渴。恐怕赶不,上分配地里的活,不能随着大队人马一块走。只有到了晚上,才可以自己回来吃口热乎饭。
让我最不能忘的是,下乡的第三年,快大秋的时候,下午,队长让我和一群小伙伴们去一个很远的地里去打高粱叶,用来冬天喂牲口,每人打足一捆就可以回来,但得自己背回来,队里不去车拉。我特别高兴,到了地儿看了一眼比人还高、一眼望不到头的一大片高梁地,
把鞋脱掉,放在了地头(怕费鞋),嘴里哼着样板戏也顾不得招呼小伙伴啦,打了结结实实的特大一捆高粱叶子,弄得满身都是腻虫,但心里很得意,等到从高梁地里钻出来时,一看小伙伴们都已经走啦,心里急啦,背起高梁叶赶紧往回赶,等我到了生产队的饲养处放下高粱叶时,才发现自己是光着脚,把鞋落在了高梁地的地头上。我只好光着脚又赶紧往回走,去地里找鞋。丢鞋的地儿离村还好远那,当时什么也不顾啦,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跑到那块高梁地,找到鞋,赶紧穿好往回走。这时太阳已经下山啦,天渐渐地黑了下来,我才感觉脚疼,浑身像散了架子似的,没劲啦。但看到四周全是还没收割的庄稼和没有一个人影时,我心中才产生了恐惧感。又咬牙快步往村里赶。等.我回到我住的老乡家时,人家都已经点灯吃完饭啦。我房东对我很好,已提前帮我做好饭,赶紧地把饭端过来,并安慰我说:“傻闺女, 以后再有这样的事,千万不要回去拿鞋啦,等明天再找也不迟, 这么晚回来多危险啊!真要是遇上什么动物(指狼)或坏人,怎么和你家人交代呀。”我当时不知道危险,也不知道害怕,只是累。可后来细想,害怕极了,这是我下乡中最难忘怀的一件事。
在这6年多的下乡经历中,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老乡们的淳朴、善良及任劳任怨和诚恳待人的品格,让我受益一生。直到现在也是我做人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