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20)

第二十讲   讲于2013年1月27日

咱们讨论了八纲辨证和六经辩证的关系,张仲景是以六经辨证为纲、八纲辨证为目,在一起用没有分开。六经辩证是断层扫描,八纲辨证又把局部具体化。六经辩的是病位,八纲辨的是病性。另外还有气血津液辩证,都是同时进行的。这和脏腑辨证是不一样的,后来叶天士他们在伤寒论阳明证的基础上,发明了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张仲景不愧是医圣,他在治三阳证的时候叫人重胃气、保津液。在三阳证里面用甘草、生姜、大枣、党参,麻黄汤里面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看着没有保津液的药,但是在《汤液经法》里面有苦甘化咸,苦的杏仁和甘的甘草化成咸味的,就化生出汗液了。补充了人体的水分,所以能一汗而愈。桂枝汤里面有生姜、大枣、甘草,直接就把体液充斥到皮肤了,也是一汗而解。

在阳明经燥热的时候叫急下存阴,马上就把他的大便排出去,因为阳明属于燥金。正常的情况下不伤水,不正常了就出现土的性质了。是足阳明的胃土化生的手阳明大肠的燥金,胃土和大肠的金成了一气的时候,胃土就随了大肠的燥金了,投降了,胃也就成了金了,这是正常情况。病了以后,胃就显出自己的本性了,就成燥土了。

阳明证出现后,胃的燥土就克到少阴肾水了。张仲景到了少阴证里面还有急下存阴、还用到阳明证得大承气汤,那么弱的人还要泻。他要是不用人就死了,伤到人的津液了,不泻就把肾水克没了。在阳明证急下存阴就是赶紧把他的燥火泻下来,否则燥土就会伤少阴津液,就会出现目中不了了,两个眼直勾勾地看着你,但实际看不到你。他已经没有表情了,其实是有了燥屎了。只能用黄元御的理论来解释伤寒论里面的疑问,以为这是断简残篇安排错了,其实没错,就是这么回事。很多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冒出这一句来。

比如小孩厌食,有一个两岁的小孩老不爱吃饭,一紧张或见到生人就爱摸自己的小鸡鸡。治这种病就用温胆汤,吃了两副药后就爱吃饭了,手也不摸那里了。了解了六经气化就能解释原因了,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生姜一共五味药,这是孙思邈《千金要方》里面的方子,原方上没有茯苓,但有人会加上。这里面没有开胃消食的药,还可以加上生姜,用四两是量最重的药。

胃胆应该右降,再由胆木化气生出少阳相火,不显木性了,它是木随了火了。肝脾左升入心成为君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这就是正常了。所以内经说,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只要胆火能下降,下面就会水温阳秘,阳气可以闭藏了。如果胆火不降,相火上升,甲木就会出现它的本气了。木气就会克到脾土,小孩就不愿意吃饭了。相火主欲望,相火起来就容易触动淫气。君火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触动人的欲火,相火上冲人就会受感染,那么点的小孩没有那个思想但有那个动作,这里面非常奥妙。

半夏、陈皮、生姜是降胃火的,半夏当时令顺降肺胃。枳实和竹茹是利胆的。竹茹是竹子里面那一层膜刮下来的东西,竹子是中空、绿色、入肝胆的。这个药下去后胆、胃气往下降,相火就收藏了。胆降肾水温了所以叫温胆汤。很多小孩睡不好觉、胆小就可以用这个药。人们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后就会泰山崩于前而不惧了,胆火上冲就会胆战心惊。惊悸失眠,胆木不生肾水而去上冲心火了,君火就不明了。所以胆是中正之官,胆气清的人说话、办事就比较中肯,不偏左,不偏右。胆火上升十二管就都不好了,所以胆特别重要。

咱们风水讲东南属肝胆,东南见水就会出飞娘和风尘女子,就是他的相火收藏不住了。君火不明就容易受到淫气触动,它的对宫就是乾宫,东南过低乾宫就过高了,国家就会出好色的昏君。从风水上分析杨广住的地方肯定东南见水,杨广那个时代大规模的开挖运河,运河就在他皇宫的东南方向。

张仲景当初设计方子并不一定知道能治后代这么多病,有个老大夫治了一个甲沟炎,就是脚上的趾甲往肉里长,红肿疼痛不能走路。他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这个病,是根据经络循行的道理,这里是脾经和肝经循行的部位。这个药的作用正好在少阳经和脾经,这是少阳经没有治好走到厥阴经了,吃了几副药以后他的趾甲盖自己脱掉了。这个方子就很神奇,不用刀子切趾甲,再长趾甲就不往里面长了。

后人运用这些方子就全在咱们的灵感了,灵感来了你一用就灵。就好像调频一样,你调对了马上就见效,包括一些现代病,不见好肯定是你的方子不对。桂林本的伤寒论也非常好用,有的看起来不像张仲景的原方,语气不太像,但是方子都很不错。还有汤液经法里面的理论,是全人类的知识宝库,大家懂了都会非常受益。很多人的病都不该致死,人不吃喝几天就不行了,喝了两幅药马上就能吃喝了,自己也能坐起来了。但要是在医院里就不好说了,中药和西药一块下效果就差了。所以倪海厦说如果西医插手的癌症病他是不会治的,确实你治也治不好。

张仲景说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就是说发热又发冷的病属于阳证,不发烧光怕冷的病人属于阴证,这就是先辨阴阳、寒热。咱们中医说的寒热是病人自己的症状,还有就是通过看脉症辩他的寒热。寒症就用热药,热证就用寒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热也是人体正气和病邪相争的情况,但不是某个病就是寒,癌症还有热证。

我看了一个肺癌转移骨癌,几天不好好吃东西了,已经神志不清了。不让你摸脉,又不能说话,不能看舌头。大概摸了一下,不是沉细的少阴脉。我就根据他不让人摸,属于恐疑,这个病必定有肝胆上的事情。问他家人他的大便是干的,咳嗽吐黄痰,证明是热证。肺经病传变首先要克到肝胆的木上,治病要先治木截止它传遍,就是保证他的病不再发展了。

我就用了千金苇茎方和大柴胡汤,大柴胡汤是清理肝胆的,再用桔梗甘草汤,把他肺里面的浊痰排出去。再用甘草干姜汤,四个方子合在一起同时用,一共十八味药。吃了三五付就开始吃喝了,睡觉不好但是能迷糊一下了。从原来躺着不能动到自己能翻身坐起来了,病人的症状多就用到张仲景的合方之法了,几乎也是一剂止。他能做到轮椅上看会儿电视,这几个方各管各的事情,不互相冲突。因为他有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张仲景就是把人体分成若干个部分,哪部分出问题就用治哪部分病的药就行了。

可能同时有热药和寒药,有升又有降,各走各的路,但不互相冲突。它不是烫水兑点凉水就成温水了,凉药去找热的地方,热药下去找凉的地方。中医就有这个本事让药走该走的路,咱们学一气周流的路线就是干这个用的,它不象化学药中和了,这就是和西药不一样的地方。我看了一个上热下寒的病人,大冬天上身不愿意穿衣服,下身睡觉时都得盖特别厚的被子,还非常口渴。我用了柴胡桂枝干姜汤,几副药下去上身知道冷了。你去医院输液就不知道用什么药,属于神经病。

咱们得把上热下寒调整过来,柴胡黄芩就是降胆火的,干姜可以升脾阳,就可以把阳气升上来,相火降下去了。虽然你用仪器测不出来,人体就是有阴阳寒热存在,他会感觉热的厉害,每天得喝好几暖瓶水,你给他治的脚热了就好了。咱们应该用中医理论去检验中医和西医,不能用西医的东西检验咱们科学不科学。病人自我感觉热、烦躁,西医的一仪器肯定检查不出来,测他的体温和别人都一样。

我们还要看是表寒还是里寒,表热还是里热。太阳麻黄汤证是表寒,大部分癌症是阴性的里寒,就要用生附子等大热药去攻里寒。还有就是分真热假寒、真寒假热,有的症状是热在皮肤、寒在骨髓,有的是热在骨髓、寒在皮肤。症状反应就是不一样,有的人是阳明证的大热,但是表现出来的是怕冷。浑身打哆嗦就是假象,舌苔很粗糙,脉象很洪大。还有非常隐藏的脉象还是沉细的,四肢厥逆,里面是大热,这就容易误诊。但你摸他的肚子是拒按的,里面都是燥屎,几天不大便把血脉都压住了,阳明证把四肢的气血都郁闭住了。

所以黄元御让人把眼睛治瞎就是因为没有分清是假热,他以为是真热。相火上去看着是上面火大,其实是脾胃寒凉,他的相火就不能蛰藏下去。往上升就克到肺金,甲木就去克胃土,出现口渴、眼红的症状。看到上面有火的症状就用寒凉药,越用胆火越不降,越用凉药火越大。这也是现代医生的通病,吃那么多三黄片都不顶用,没读过黄元御书的医生都不知道这些。

吃点藿香正气片就没火了,夏天人们喝藿香真气水是因为人们喝凉水多,出现了特别热的假象。喝热药治中暑就是把人体内的热调下去了,相火上去湿热水蒸,人体里面中了暑了。把里面调好了,外面感染了暑气人也没事。肝硬化腹水等危重病人里面特别寒,你摸他外面是热的,那么大的腹水你一摸是烫的。里面成了阴实了,阳气进不去就出来了,阳不化阴反逆到表。这就是真寒假热,温病派和学院派看发烧就用清热解毒的药,治肿瘤就用白花蛇草、半枝莲,越用阴实越重。你把阴实外面这点阳气克伐消灭了,人就过去了,这就是经方与温病理论的区别。

化疗下去脉就沉细了,就伤到了阳气,阴实就好似人体里营养垃圾堆积到这里了,用热药和人体阳气把它化开,把它分解排泄走。西医用的放疗、手术、化疗三板斧伤了人体正气,那些营养垃圾没处走还是得积累下来,不在这里积累久得在那里积累。积累到一个地方就化不开,这就是癌症形成的原因,阳行阴不积就形不成癌症。这就是中医讲的阳不入阴,很多病人最后都有低热,用热药和活血药就可以是阳气打入到阴里面。

还有很多三阴证的小孩子,拉稀又发烧,就用理中汤自然烧就退了,用消炎药是不行的。脉沉细旦欲寐的时候,麻黄附子细辛汤这种最热的药一下去也就退烧了。你如果不会辩证,只要他的脉比较沉还发烧,不管大人小孩,脉有的快有的慢,这都不代表寒热,伤到了心脏肯定要快。这样的症状就可以灸大椎穴和命门穴,这种方法就没有副作用。但是脉洪大的阳证就不能灸大椎穴了,可以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咳嗽厉害可以在肺腧、身柱用梅花针或者三棱针点刺拔血罐,一会儿咳嗽就下去了。小孩子发烧嘴唇特别红,嘴唇是脾经,肯定就是血瘀到这里了,放出来会有效的。在家里不一定就用一个办法,阴证越输液越厉害,到了少阴证很可能转成心肌炎和肾炎和紫癜。

视频连接:

//v.youku.com/v_show/id_XNTEwNDA2ODQ4.html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113方——附子泻心汤

    太阳百二十五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大黄二两(30克)黄连一两(15克) ...

  • 小柴胡汤是如何用错的?

    辨证用药固然重要,然用药之剂量尤为关键,组方的药味相同,药量不同,其功效迥异.如<伤寒论>中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日本人渡边熙说:"汉药之秘,不可告人者,即在药量."一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32)

    这一段时间我在研究辅行诀,有一些新的收获,在原来的基础上,理论又往深处扩展了很多.从今天开始咱们就拿出来一起学习一下,所有的生物的等级和所在的时空不一样,他们分化的程度就不一样,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生物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四圣心源:劳伤解;中气升降生阴阳 (58)

    咱们还继续回到四圣心源,一是要有始有终,再就是咱们没有基础直接学伤寒论比较不容易,学好黄元御的理论对我们学习伤寒论会有很大的帮助.咱们接着学习四圣心源的劳伤解部分,黄元御说人不能有生而无死,而死多不尽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四圣心源劳伤解:阴虚阳虚(61)

    下面咱们继续四圣心源的劳伤解的阴虚部分,水为阴,而阴生于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敛,君相升泄,则心液消亡,而阴无生化之原.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元参清金而益水,牡蛎敛神而藏精.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辅行诀之虚实补泻(33)

    咱们讲了五味气化的原理,再谈谈陶弘景辅行诀认识.治病的思路,不一定去学他的死方.黄帝内经到现在还是有误差的,咱们再慢慢沉淀.研究,知道了生理的形成就知道病理了.生理就是体用之味平和了这个脏就正常,肝脏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辅行诀之陶弘景的五劳汤(35)

    五劳汤是治疗五脏虚劳的,五脏根本就不起作用了:咸味的旋覆花和茜草 小补肝汤的化味有的是山药,有的是炙甘草,这是因为传承不一样,有好几个版本.小补肝汤的用味药是桂枝和干姜,体味药是五味子,而在小泻肝汤里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116)

    第一百一十六讲  讲于2014年6月15日 一位38岁的女公司老总,体质较胖,近期突然身上乏力,一直口渴,头颈汗出厉害,齐颈而还,面红,睡着后浑身盗汗,腰痛,左脉沉细数,右手寸脉浮,关尺脉沉,月经正常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115)

    第一百一十五讲    讲于2014年6月1日 半夏厚朴汤有半夏.厚朴.云苓.苏叶.炙甘草,有风寒.表邪厉害配上桂枝,桂枝.甘草.半夏就是半夏散,少阴证的咽干得配上麻附辛.针对气郁造成痰气凝结,半夏可以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112)

    第一百一十二讲  讲于2014年5月25日 今天咱们讲中药生姜,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降逆止呕,泻满开郁,入肺胃而驱浊,走肝脾而行滞,荡胸中之瘀满,排胃里之壅遏,善通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111)

    第一百一十一讲   讲于2014年5月18日 弦脉病在少阳经用小柴胡汤,如果合并阳明腑证,包括胆囊和胰腺.因为胰腺和胆囊是在一起走一根管的,胆管不通容易引起胰腺炎.如果少阳经气化热就会循经入腑,长期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