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城》
城市,有很多很多。也许最能牵动内心的,只有第一城和第二城。
第一城,无可选择的出生地,更多的,是风土人情。第二城,深思熟虑下的投奔地,更多的,是一种选择。
第二城,并不是一个人所到的第二座城市,而是指在自己生命中具有和家乡几乎不分伯仲的城市。简单的来说,第一城是家乡,第二城是内心。因为第二城的属性,是一个人心底的表露。
我的第二城——北京。
自“北漂”一词出现,北京被“经济”和“压力”各夺其半。北上的人越来越多,北去的人也不乏其数。全中国数亿人,不一定每人都对哈姆雷特有所认知,但是对于北京,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标签给它。
高楼大厦和车流穿梭并不代表处处钢筋水泥、冰冷无情。这也是我把第二城称作内心的原因。所选择的第二城,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它都是内心的呈现。在北京,有人看到了比比皆是的财富,有人看到了未来的曙光,有人看到了失不再来的机遇......而我,对于北京最真的感触、最深的印象、最贴切的评价就是——包容。
一个包容性强的城市,容纳得了形形色色的人。在它的怀抱里,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所谓漂泊,只是自己的能力种子未能生根发芽。或者,已经生根发芽的,却一味地拿去比别人生命里盛开的花。
不只一个朋友问我,“北京怎么样?”我答,“很好啊!”“哪儿好?”“都挺好的!我是这么觉得!”“看起来,你过得不错!我总听说,北京压力特别大!”“压力人人都有。相对来说,北京真的是比较人性化的!如果我觉得它不好,肯定不会在这儿待着了!”“北京人怎么样?”“城市氛围的缘故吧!是个北京爷们儿一看就知道,说话做事很大气。这个和收入地位什么的,关系不大。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也是!大大方方的,很自信!”
......
好似:我非鱼,子也非我。我乐,故鱼乐。
在“人际”与“人情”之间,我更倾向于后者。人际关系强大的,能力一定不会太差。人情品得细致的,内心世界一定丰富。每个人在第二城中都是有目的的。毋庸置疑,梦想也好、人生价值也罢,来这里,是想有更好的生活。很多次,我心里都隐隐着不快乐。吟风弄月、舞文弄墨,是喝西北风来风雅的吗?一个个夜晚,堆积着自怨,也累积着自怜。然而,心事之外,又总有无尽的希望对明天。明天,永远都是更好的!我倒真心希望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不现实”和“年纪小”。要知道,在现实中,不现实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幽幽的夜晚,别无二致的风轻云淡。心如何,城市便如何!
第二城——北京。它不是我家,我却很爱它!
——枕藏《长恨此身非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