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一问三不知的诺奖得主,却引领中国学生走向世界科技前沿

成礼生活关注2021-05-17 18:38大图模式

说到诺贝尔奖得主,尤其是物理学奖、化学奖之类的,人们大都会心怀敬意,认为得奖人是一个领域的专家、是教授,掌握平凡人不了解的专业知识,对许多问题都可以轻松给出答案。而在中国,却有这样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在别人问他问题时,竟然一问三不知!他是谁?难道他只是徒有虚名之辈?事实并非如此。1936年,丁肇中母亲在陪同丈夫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访问期间,不想腹中孩子竟然提前出生,原本打算在预产期回到中国出生的男孩丁肇中就这样意外地获得了“美国籍”。

不过,出生两个月后,他就随父母回到祖国,那时中国正处于战乱时期,丁肇中后来回忆,在12岁之前,他都没有受到过传统而正规的教育。后来跟随父母搬迁,初高中都在台湾就读。高中毕业后,他考进台湾省理工学院。也许是受到父亲职业的影响,也许是工程学在当时符合社会需求能赚钱,丁肇中一开始选择的是工程专业而并非是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学,很可惜的是,在学习领域选错方向的他并没有在工程专业取得很好的成绩。如果继续下去,也许丁肇中就这样平淡度过一生了,可是他的老师慧眼识珠,看到了他在物理学上的天赋,便建议他转到物理学专业去。

尽管他的母亲不同意丁肇中转到物理学,认为学习物理学太过虚无缥缈,不仅想做出惊天动地的成绩很难,有时候可能连自己的生活费都支付不起,所以并不支持他的想法。不过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支持,再加上自己对学习认识的加深,丁肇中最终劝服母亲转到物理学学习,仅一年之后,他就开启他辉煌灿烂的物理学一生。1956年,丁肇中远赴美国,前往密歇根大学进修。如果当时丁肇中没有选择自己喜爱且专长的物理学,或许他长大后只是一位普通的工程师,平淡一生,而不是成为现如今闻名学界的诺贝尔奖得主,成就辉煌。

早年间求学,丁肇中就因为专心读书、做实验而废寝忘食,极少社交,同学们都十分佩服他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可惜他并不合群而并没有怎么给人以“和蔼”的形象。即便成名之后,丁肇中也未改这种“高冷”的作风,相比于其他知名人物,他很少接受访谈和采访,甚至与实验团队的成员们也少有私人往来。即便是学校的会议,如果不是必要,或是与他工作相关的会议他一概不去。或许在别人看来这种“不合群”是难以理解和不礼貌的行为,只不过丁肇中将这些时间花在学习和研究上。而正如上文说的,他几乎将所有精力都花在学习、研究物理学上,达到一种“痴迷”的状态,但是他对于学习中的知识却不是一味地接受,而是会自我思考、自我理解,不迷信权威,不盲从书本,坚持实验“说话”。

1965年,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他想做测量电子半径的实验,因为他认为学习课程中的实验和结论有失偏差,在美国大学不支持他的情况下,坚持求真务实,跑到德国花了八个月证明哈佛大学世界级专家的“电子有体积”实验和结果是错误的。除了将这种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精神放在学习、研究和实验上,丁肇中同时还将这种精神运用在对人对事上。也许在大众眼中,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他应该是个知识渊博、眼界开阔的人,可是丁肇中却没有被这种“人设”所束缚,竟然可以做到“一问三不知”!

就比如有一次与学生开展的研讨会,面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和探究,他在二十分钟内连续回答五个“不知道”却淡然自若,并无作为一方大师却不能回答问题的尴尬或局促。而即便这样,丁肇中却没有被别人误认为是“不学无术、徒有虚名”之辈,关键在于他那求真务实的精神。对于任何涉及丁肇中熟悉的、擅长的领域内的问题,他都可以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多年实验出来的丰富经验解答疑惑。可是如果问题并非他所专长,他不会不懂装懂、故弄玄虚,用模糊的语言去欺骗提问者,并不会因为自己是大物理学家而变得需要回答一切问题。

孔子曾有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里讲求的是为人者,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丁肇中坚持奉行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不因为自己的物理学家身份而改变自己人生信条和轨迹,不因为自己的学识不足而感到尴尬和局促,不因为回答不了学生问题而恼羞成怒,这种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行为准则是他能受到大家尊敬的关键因素之一。前面说过,因为丁肇中提前在父母访问美国密歇根大学时出生,所以他也就“意外”地获得了美国籍,但是尽管他是美国籍,心中却永远怀着赤城的中国心。国籍并不能影响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他受到的是中国传统教育,学的是中国的礼义廉耻,这种爱国的精神已早早刻入在他的身体中,而这也在他获得诺贝尔奖后体现得淋漓尽致。1974年,做过无数实验的丁肇中遇到了大难题,这个实验非常困难,有多难?丁肇中自己都笑称:“下雨时每秒有100亿个雨滴,我要从中找到一个红色的雨滴出来。”

实验难度之高,远超前面做过的实验,这种实验成功率极低,很多科学家即便是了解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金钱在这上面。可是,丁肇中却坚持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两年后,他还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按照规定,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需要用英文,在颁奖台上谈谈自己的感言,但丁肇中却坚持认定自己是中国人,在发表演讲时也必须使用中文!丁肇中这种做法让主办方很是为难,美国驻瑞典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还多次劝阻、“利诱”他,丁肇中都不为所动,不退半步,坚持用中文发表感言。面对这样一位忠心爱国却享有威望、卓有成就的物理学家,主办方也只好同意,于是,丁肇中成为历史上首位使用中文进行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的人。

而除了在国际领域展现出爱国精神,丁肇中还积极为国家培养人才。他多次到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地为高校大学生演讲,分享自己科研经验、人生经验,还亲自带领学生们做实验,甚至还专门设立奖学金,培养优秀学生。他有一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获奖演讲被收录在中学生教材中。而这也恰好与他知行合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相统一。丁肇中教授,无论是立志、立业、立人都是时代楷模,作为物理学家,他诚实严谨、刻苦专研、求真务实;作为爱国者,他忠心为国,一心奉献。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