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的姐姐》:安然们的困境,到底是什么?

张子枫主演的电影《我的姐姐》正在热映,很多人在网上留言,表达对电影结局的不满意。

理由大概是,电影试图探讨当下女性困境,但最终没能给出答案。张子枫饰演的姐姐安然,试图反抗父母亲友以及社会伦理强行赋予她的任务,但她最终没有决绝地做出选择。而电影的结尾,是安然和弟弟一起踢球,然后拥抱……

这其实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因为安然的选择并没有清晰地呈现出来。当他们牵手走在路上,彼此在问:“我们去哪里?”时,也许只是一个梦境。但是,一些标榜女权的网友们,希望安然做出明确的选择,抛下这一切,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活出自己的人生……

其实,我觉得导演和编剧在接受采访时说得特别好:要支持,不要支配。

什么是维护女性的权益?不是你强迫她做出选择,而是支持她做出的任何选择。试图支配女性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本身就是对女性权益的侵犯。

她们在人生中受到的支配,已经够多了。父母在支配她们的未来,亲友在支配她们的道德观……每一个人的支配都义正辞严,伤害却极深。而部分网友标榜女权要求她做出选择,跟他们有任何区别吗?

安然们的困境,到底是什么?难道真的仅仅是重男轻女导致的?或者仅仅因为她是女性?

其实,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小的思考。如果,把故事的安然换成哥哥,把弟弟换成妹妹,那又是怎样的结局呢?

当父母双双意外去世,作为哥哥,面对的困境难道不也如此吗?他要么选择牺牲自己,把妹妹养大,要么抛弃妹妹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活出自己的人生。妹妹是父母生下来的,跟他有什么关系呢?可这个责任无可选择地落在了他身上。他是无辜的,也是无奈的。

这个困境,是人类看重的血缘和家庭关系带来的。几乎没有例外,人类总是看重血缘关系和家庭关系,因此才有了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而这层关系,把相关的人紧紧地绑在一起,既是利益的捆绑,也是彼此的依靠。

我们不能一方面享用这种依靠的温暖,另一方面又仇视这样的关系捆绑。它具有任何事物所具有的两面性,你很难说出它好或者不好。

原生家庭所具有的血缘和亲情,给我们带来的牵绊,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重点在于,你如何去掌控这种分寸,自主地做出选择。

当然,因为传统社会带来的影响,女性所面临的困境,要比男性多得多。在《我的姐姐》中,安然的困境还在于,父母从来都对生了一个女儿不满意,并让她扮残疾来争取生二胎。原生家庭对女性的这种伤害,是伴随一生的。所以,安然的委屈更加不可解。

弟弟是父母想要的,一切都偏向于弟弟。安然甚至跟弟弟之前都没见过几面,也没什么感情。父母甚至还在打算把房子转到弟弟名下。现在父母突然死了,养大弟弟的责任却要落在她身上。她当然是不服气的。

她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可是,她又不得不受困于血缘和亲情。当她和弟弟朝夕相处时,却不可避免地产生亲情,甚至在情感上彼此依靠。这时候,要她做出纯理性的选择,已经不可能了。人类是有感情的动物,这并不能用纯的权益来解释。

非黑即白的二元论,不适合用在人类的情感处理上。

电影真正让我动容的,是姑妈在擦拭俄罗斯套娃时说的那几句简单的俄语。那是她曾经可以走出去的某个瞬间,可她因为父母的要求,做出了放弃的选择。当一生时光消磨在奉献和鸡毛蒜皮之间,她偶然想起那个梦想,那种悲凉和无奈,才是最让人感慨的。

姑妈最后说出了那句富有哲理的话——套娃也不一定非要套在一起。她希望安然做出自己的选择,不要像她一样深陷在女性、血缘和家庭的困境中。

可是,安然们,真的走得出来吗?

有的困境可以走出来,有的,可能要等到人类消亡的那一天。

我们正在努力解决男女平等的问题,但却无法解决人类因为血缘和家庭关系带来的牵绊。没了这种牵绊,人类,大概也不再是人类了吧。

心情|阅读|电影|跑步|生活……

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生活不冷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