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啦,《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新增诊断标准!!

2003年至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已经陆续发表了5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三年一次的指南更新,见证了中国2型糖尿病管理的变迁。

现在第6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也重磅发布啦!今天我们要来看看的是关于糖化血红白的两点更新。

一、糖化血红蛋白正式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在本次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中,HbA1c≥6.5%作为切点,辅助糖尿病的诊断。

新增建议具体为: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为何如此重要

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和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形成的非酶催化的稳定糖基化产物,可反映糖友约120天的血糖平均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

如果平时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可能达标。

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金标准。一般每三个月可检查一次。

二、新增个体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

  

也就是说: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应该是个性化的,根据糖友不同情况,从病情因素考虑,大致将糖友分为以下6类。

1、无糖尿病并发症和严重伴发疾病的年轻糖友

一般将HbA1c控制于6.5%,若降糖治疗无低血糖或体重增加等副作用者可使HbA1c<6%。

目前,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加,越来越年轻化,这些糖友绝大多数除糖尿病外并无并发症和其他疾病,考虑对糖友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应该严格控制血糖,目标值HbA1c<6%。

2、口服降糖药物未达标加用或改用胰岛素的糖友

其血糖控制目标值可适当放宽至HbA1c<7%,以减少低血糖和体重增加这两大副作用。

3、已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高风险的糖友

HbA1c≤7.5%,因为他们发生或再次发生CVD(脑血管疾病)风险明显增加,低血糖风险较高,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HbA1c控制在7%以下对大血管病变有益处。

4、老年糖尿病患者

若糖友脏器功能和认知能力良好、预期生存期>15年,应严格控制HbA1c<7%;若糖友合并其他疾病、预期生存期5~15年,可适当放宽HbA1c<8%;若糖友既往有严重低血糖史、合并其他严重疾病、预期生存期<5年,可放宽到HbA1c<9%。

老年人的神经反应比较迟钝或存在神经病变,容易发生无感知低血糖,糖友常常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发生低血糖昏迷,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夜间非常危险,往往因错过抢救时机导致严重脑损伤甚至死亡;而且老年人多伴有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心肌梗死及脑卒中。

因此,对老年糖友的血糖控制目标放宽程度应该因人而异,治疗措施应该简单易行,控制高血糖药物选择还须充分考虑糖友脏器功能的减退程度。

5、低血糖高危险人群

糖尿病病程>15年, 有无感知低血糖病史、有严重伴发病如肝肾功能不全或全天血糖波动较大并反复出现低血糖症状的糖友,很难设定其HbA1c的靶目标,最重要的是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也许HbA1c控制在7%~9%是可以接受的。

6、妊娠期高血糖

①对于计划妊娠的糖尿病人,应严格控制血糖目标值HbA1c<6.5%,如应用胰岛素可适当放宽HbA1c<7%,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②孕期血糖控制,妊前糖尿病或妊娠期发现的糖尿病在不发生低血糖前提下,理想目标值为HbA1c<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