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卷二 十四寒 释之结袜 子夏更冠


《龙文鞭影》卷二    十四寒  释之结袜  子夏更冠


释之结袜  子夏更冠

shì zhī jié wà  zǐ xià gēng guàn

【注释】

(1) 释之:张释之,字季。西汉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历事汉文帝、汉景帝,官至廷尉,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

(2) 结袜:把袜带绑好。

(3) 子夏:杜钦,字子夏。学识渊博,深谋远虑。其父杜延年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西汉南阳郡杜衍县(今属河南)人。曾为汉成帝舅大将军王凤幕僚。

【语译】

跪着帮老人绑袜带,张释之更受看重;改戴小帽,杜子夏教人改掉不雅称号。

【人物故事】

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所记,张释之原本是默默无闻的骑郎,中郎将袁盎知道他有才干,就让他在文帝身旁做传达、通报的职务。在应对之间,张释之逐渐受到文帝的重视和肯定,因此他的职务就从“谒者”升为“谒者仆射”,再升到“公车令”,负责皇宫外门——司马门的守卫。

上任不久,就遇到太子与梁王共乘马车直接进入司马门。张释之追上去制止他们不让进宫,还上奏弹劾他们不下马车直进宫门“不敬”的罪。文帝为此,向薄太后免冠谢罪,说自己“教儿子不谨。”薄太后派人奉了圣旨去赦免太子和梁王,两人才得以进宫。这事让文帝觉得张释之很特别,就授予他中大夫的职位。不久又升到中郎将,后来又让他当廷尉掌刑狱。由于他执法公平,即使跟皇上有关的案件也不偏私,因此得到天下人的称颂。

文帝崩,太子即位,是为景帝。因之前的过节,张释之心生惶恐,藉口有病,想要辞官;怕景帝有重罚,想当面向景帝谢罪,又不知怎么做才好,为此十分不安。老人王生想了个法子,终于使得张释之面见景帝谢了罪,景帝也没责怪的意思。王生这个老人擅长道家学说,从没做过官,却很有声望。有一次景帝召见他,在朝廷中让他坐着,而三公九卿全都在场站着。老人说:“我的袜带松了。”转头对张释之说:“帮我把袜带绑好!”张释之就跪下来帮他绑袜带。

过后,有人问王生说:“你为何当廷单单就屈辱张廷尉呢?”王生说:“我年老又没地位,想我这辈子没法子对张廷尉有什么帮忙,张廷尉可是当今天下名臣呀,我特意屈辱他一下,让他跪着绑袜带,是要让大家看重他。”听到这话的王公都说王生做得好,而敬重张释之。不过张释之侍奉景帝才一年多,就派他去当淮南王的辅佐,也还是因为之前的过节。

《汉书.杜周传》叙述杜周及其子杜延年、其孙杜缓、杜钦及其玄孙杜业等人的事迹。这里要说的是关于杜钦的故事。

杜钦年少时喜好读经书,家中富有,可惜眼睛瞎了一只,所以不爱当官。当时茂陵(今属陕西)人杜邺,不但跟他同姓,字也叫子夏。两人都因才智和能力在京师受到赞扬,士大夫们为了区分两个子夏,杜钦就被说成“盲杜子夏”。杜钦非常讨厌因身体的缺陷而受到侮辱,就做了一顶小帽子,高跟宽才两寸,从此京师的人每提到他就改口说“小冠杜子夏”,说杜邺是“大冠杜子夏”了。

【说明】

张释之为人正直,他执行职务始终持平,不看对方身份地位,就事论事,公平执法,他做的是天下人的廷尉,而非天子一人的廷尉,故而受人敬重,名留青史。

杜钦虽然眼睛残缺,不便当官,但毕竟是个博学有谋的人,他只用了一顶小小的帽子,就将别人对他带着贬损的称谓,在平和的状况下自然而然地改掉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