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乳山,40年搜集5万余老物件自建民俗博物馆

“石墙黛瓦、又见炊烟”的胶东乡村有着时间积累沉淀的韵味,是乳山人心灵深处对乡愁的寄托。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乳山许多村庄包括民居、生产生活方式等正日渐消匿于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丛林里。

乳山人心中那割不断的情感记忆,该如何慰藉?被城市化后的家园那斩不断的文化之根,该如何凭吊?还别说,咱乳山还真有收藏爱好者自建起了私人博物馆,40多年间收藏的5万件老物件放在一起,那叫一个眼花缭乱,分分钟穿越百年恍如隔世。

如何使民俗博物馆有看点、耐寻味?且看咱乳山这家民俗博物馆......

乳山民俗博物馆通过民俗馆、瓷器馆、古灯馆、婚嫁馆四个超大展区,采取“文物”、文献、实物、场景再现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地呈现乳山乃至胶东的乡情村史。

来到位于乳山市青山路大桥东50米这座仿古四合院,首先映入人眼帘的,是大门挂着的那一幅“威海民俗博物馆”的牌匾,这里还是民俗文化教育基地和山东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单位。

推开由青砖及老式木门搭建的大门进入院中,目光便被乳山方言土语的这面墙吸引。

女儿早就按捺不住了,“你久溜的......”,一不小心吐露的乳山方言竟然在墙上也找到了!

播种用的耧车、运物品的独轮车、女人穿的小脚鞋、烧地锅用的风箱、马车上的车辕……

提到这些老物件,即便上年纪的人也许仅停留在记忆中,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根本没有概念,现实生活中更是想见而见不到,在这里竟然全都能找到!

掀开老屋布帘,仿佛穿越到了过去......

端坐在竹席炕上,桌上是烟袋笸箩,窗外是牛圈......

这场景更让人浮想联翩,像剧中,几位裹脚老太太坐一起,张家长李家短拉呱一下;

又像是男耕女织年代,一家老小简单而幸福的聚餐……

展厅中,诸如播种用的耧车、运物品的独轮车、马车上的车辕、老式织布机、铡刀、过去的木工用品等多种不同品类的老物件...

有些或许只能在古装电视剧中才能看到,而有些只知道它的用途,但已无法叫出其准确名称。

多少农村孩子幼时的宝马车,坐在偏篓里被父亲吱扭吱扭地推回家。

那个布衣农耕的年代,老物件凝结了古人的智慧,应作为民俗保留。

随着机械化的普及,很多流传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用品,早已被替代,这些老物件正逐渐消失。

然而,凝结了古人智慧的它们,应该作为一种民俗保留下来,供现在的人们参观、了解。

这也是馆主收藏多年的心愿。

“很多老物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在日常生活中,格外留意,一旦有这方面的消息,就会主动上门,几十年下来收藏量已经达到了难以计数的程度。”馆主说。

收藏的老物件渐成规模后,馆主也成了当地的名人,慕名前来观摩的人,源源不断,索性就建起了这个民俗博物馆供大家参观。

“我佩服古人的智慧,虽说这些老物件已被更高级的电子产品所替代,但大家不能忘记它们,应该了解它们,了解古人是如何生活、生存的。”馆主说,毕竟现在的很多用品,都是由老物件演进而来。

粗瓷大碗上时代的印记。

驴托!

上马掌!

还有这猪皮绑鞋,现在穿着阿迪耐克的孩子们绝对想不到这能穿在脚上吧!

令人震撼得瓷器馆,这超大展区满满的四面墙全是“官帽筒”。

让我们一起随着镜头,感悟历史发展的进程吧!

婚嫁馆一览!

旧时粮票地契结婚证!

古灯馆一览!

毛主席纪念章一览!

各式锁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