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帽儿胡同里的运动场
插图绘画张瑛
如今,北京的楼房小区也好,平房胡同也罢,只要条件允许,都会设置一些健身器械,方便市民锻炼身体。但很多老胡同由于道路太过狭窄,即使经过改造整治,也难以辟出场地设置健身器材。
然而,老汉我小的时候,从50年代到80年代,在我居住的南锣鼓巷帽儿胡同,确有一个硕大的运动场,其面积及设施数量要大于、多于目前我看到的所有的胡同运动场。从小到大,这个运动场带给了我许多许多的欢乐。
网上资料显示,我们这条胡同长585米、宽7米,算是一条挺长挺宽的胡同了。运动场在这条东西走向的胡同的西半部,道路的南面。运动场的东面是煤厂、裁缝铺和副食小铺,其间还坐落着两处民居,分别住着我的同学朱恩强和王英杰;西面有一条小路往南走可以通到天汇大院,并经过大院走到后门桥下、地安门外大街。
插图绘画张瑛
不知道这运动场建于何时,反正从我有记忆的时候它就在这儿。无论是在那时,还是放在今天,这个运动场都可谓既大且全。滑梯、转椅、压板、攀登架,主要的适合儿童运动的设施一应俱全、应有尽有。记得很小的时候,我是最爱玩儿滑梯的。那“出溜”一下的感觉,实在是太刺激了。稍大一点儿,我就喜欢玩攀登架了。小伙伴们在架子上互相追逐,上下左右,转辗腾挪,既锻炼身体,又提高了灵活性。
插图绘画张瑛
当年这运动场还有一种最受欢迎的体育设施,就是石砌的乒乓球台。虽然简陋,但我和小伙伴们的乒乓球启蒙确是在这些石砌的球台上完成的。而且,我们最初使用的球拍,也是两面都没有胶的“大光板”。石球台配木板球拍,就是我们当时的标配,也是运动场的一景。
胡同里有这么宽敞的运动场,自然也会成为附近居民锻炼的好地方。那时没有广场舞、健身舞,也很少有人打太极,但记得当年甩手疗法盛行时,便有居民在那里一颠儿一颠儿地甩手。我有一个姓叶的同学,拜了一位师傅学武术。每天早上,叶同学都在运动场里压腿、抻筋。而他的师傅总是拿着一把木片大刀,在那里比比划划。
记不准这运动场是何时没了的。现在,这里已经是玉河水道了。我童年时的这个运动场,作为一个京城胡同里的一个大运动场,或许真的是空前绝后了。所以,真希望有人能保留着这个运动场的照片。不然,它真的会随着我们这代人记忆的消失,而不留任何痕迹了。
(本文载于2020年3月12日《中国电视报》曾在《皇城根胡同串子》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