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肃宁人实在,过节都是吃顿好饭的说词(无咎)

重阳

九九又重阳

无咎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应该是九九重阳日最脍炙人口的一首思乡怀亲诗了。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民间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因“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古人认为,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我们今天对重阳节真切体知味道已淡,很多年轻人远离家乡,外出求学、工作,现代通讯压缩了人与人的交流时空,但是人在异乡总会有一种孤寂之感,尤其是每逢佳节之时,这种情感更浓,这便是一种文化的深层积淀。

既然重阳节富含文化内涵,它到底是什么时候起源的,以及其风俗背后到底有何蕴意?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见于《吕氏春秋》。其中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由此可知当时人们在秋九月,农收之时就有祭祀上帝、祖先的活动。按照荀子的说法,“天地者,类之本;先祖者,生之本”。之所以会举行这些活动,我们不能无知地将其看作是一种迷信,实则是古人追寻自己“从哪来”的问题,是一种报本反始的心里及价值诉求。

根据《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由此,可知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佩戴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等习俗。人们认为这些活动可以令人长寿,这也许是受到当时一些术士服食药物追求长生的影响。

此外,《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这是什么意思呢?隋代的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也就是说人们在重阳当天举行大型宴饮的活动不知起于何时,一直到宋代还依然保持完好。“重九江村午宴开,奉觞祝寿菊花醅。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这是对当时重阳佳节的描绘。人们在重阳节这天举行宴饮,喝菊花酒,祝福老人们健康长寿,整个一幅其乐融融的盛景。其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孝”文化,以及一种敬老、尊老的价值观。从这点来说,重阳节被称为“老年节”不是没有道理的,自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

重阳节的起源绝不止于汉代,应该可以上溯到更早。不过,“重阳节”作为一个名词出现还是在三国时代,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写到:“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到了晋代,陶渊明也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我们知道,陶渊明独爱菊,故爱屋及乌,对重阳节也是情有独钟。

当然从汉代到魏晋时期,重阳节的一些习俗主要还是在宫廷及士大夫中传播。直到唐代,重阳节才被正式定位节日。从此以后,朝廷与民同乐,以及在重阳节这天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庆贺这一节日。

重阳传说

九九重阳节是传说中轩辕黄帝逸仙之日,也是中华儿女慎终追远、祭拜人文始祖的传统祭日,那么,重阳节有哪些传说呢?

传说一:求寿说

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传说二:辟邪说

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为了纪念除魔的日子,每到九月初九,人们就把茱萸插到高处,洒上菊花酒,慢慢地,这个风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秋高气爽,很多农家,利用房顶、庭院晾晒农作物,我们冀中平原主要晒玉米、花生、豆、谷等。

登高

为何登高,意义何在?《礼记·祭法》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其实这是一种简单的万物有灵论,即早期人类对于超自然、超人格力量的一种崇拜。早期人类主要通过采集、渔猎来获取日常的生活资料,而由于大山提供了茂密的森林、各种野兽,以及高山上的雷电击中树木导致自然起火,人们在反复实践中认识到可以用它来烤炙食物。总之,人们认为山是神秘的,故对其有敬畏之意。有人还对“崇”字做了解读,即“从山从宗,宗声”可见最早的崇拜也是对山而言的。还有登高“辞青”之说。我们都听过三月“踏青”之说,那么与“踏青”相对的就是“辞青”,“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我们华北大平原没山怎么登高呢?搬梯子上房吧。

插茱萸

古人认为茱萸可以入药,菊花也一样。茱萸具有驱虫去湿、逐风邪之效,并能消积食,治寒热。九九重阳节,阳气过亢,为极凶。故而佩戴茱萸就是为了辟邪、逢凶化吉,这和端午节的佩菖蒲、喝雄黄酒有着相似的蕴意。

菊花酒

重阳节的必备饮品。“我花开后百花杀”,秋天时,其他花都凋零了,惟有菊花在绽开,且菊花不艳俗,有着高洁的品格。故在三国魏晋以来,菊花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聚会饮酒、赏菊赋诗渐成风尚。

吃饺子

肃宁的人实在,过节都是吃顿好饭说词,好吃不过饺子,当然别管荤素馅了,包顿饺子解解馋

重阳在秋季,文人对秋多有感怀之意,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便是。重阳登高本是一种美好的习俗,但因客居他乡,抑郁不得志故而多有悲凉之感。我们大可不必,正如杜牧诗言“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无论是与国学的融汇、还是民俗的忌惮,都将此日定位每年的重要节日,它传承的不仅仅是文化、更是民族的信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