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执行力有多大,团队的竞争力就有多大

如果团队出现执行力不足的问题,第一要问的就是管理。执行力差,竞争力就弱,再多的美好蓝图,不能有效执行,都是镜花水月。执行力,是每个领导者的必修课,领导者的威信也必由此建立。
俗话说“三分战略,七分执行”。行动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关键的,何况是一个庞大的企业?执行力薄弱,任何战略和决策都是一纸空谈,企业生存更是难上加难。
团队执行力,关系着每个企业的市场反应率和营运效率,可以说是企业的命脉。企业所有的战略目标,都要靠团队来贯彻执行。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团队的执行力呢?

1.明确共同目标

从前,有个农夫早上到地里耕田,发现播种机没有油了,于是决定给机器加油。回家拿油桶的时候,发现圈里的猪还没有喂,于是去准备饲料。结果,经过仓库时,看见了不远处的马铃薯田。想到马铃薯应该发芽了,于是他又向马铃薯田走去。
沿途经过木材堆,突然想起家里没柴火了;正当他准备取柴时,又看见路上躺着一只羊……就这样,农夫忙活了一天,到太阳下山,也没给机器上上油,更不要说完成之后的事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明确的目标是团队行动的指路明灯,有了它,团队才能提高效率,提升执行力。
聪明的领导者,会给团队制定合适的目标,并利用目标引导团队成员。企业只有围绕主要战略,为团队建立明确统一的目标,才能很好地聚合员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激发个体执行力,同时促进团队工作效率的提升。
共同目标,不仅可以给成员增加动力,还能促使他们承担相应的责任,提高团队整体的执行力。否则,没有统一目标,团队失去方向,执行力自然就会降低。

2.制定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

老鼠们为了对付猫,决定开会讨论实施方案。一只老鼠提出,挂个铃铛在猫脖子上,这样,猫一动铃铛也会跟着响,大家就能提前跑了。
所有老鼠都对它的提议赞不绝口,而且设想了很多铃铛响后的逃跑路线。但这时,一只小老鼠就问大家:“谁去给猫带上铃铛呢?”一时间,所有老鼠都哑口无言。
计划的具体实施,离不开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如果计划完全脱离实际,执行也就无从谈起。
在主要的组织结构中,企业最多用到的是职能型结构,其他如矩阵型、子公司型、事业部型等结构都不太常用。这种结构的优点就是:组织成员有各自的分工,责任明确;分工细化,效率提高,专业化管理加强;集中的管理权力,便于整体控制团队管理。
当然,其缺点也是比较突出的:团队领导者承担责任重,团队横向协调性较差、管理人才素质难以提高。

3.严格制定管理制度

既然要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注意,制度的制定一定要权威、科学,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要让员工明确自己的位置和职责,合理运用制度,调动和组织人力资源,坚决杜绝互相推诿的现象。制度的实施一定要严肃,既然制定,就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奖惩制度必然要明确,这样才能创造良好团队氛围,增强整体执行力。
联想依靠强大的组织能力,默默奋斗10年,如今成为中国电子行业的领军企业,是很多企业应该学习的榜样。联想的刚性制度,要求每个员工克服知识分子的先天弊端,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把每一项工作按照制度落到实处。
斯巴达方阵文化,就是联想在初级阶段实行的制度文化。特点主要有两个:①强调制度刚性;②强调集体力量。从柳传志到每一个联想员工,人人都遵守这样的制度,任何人触犯,都要受到制度的惩罚。
这虽然略显严苛,但正是他们对待这种制度矢志不渝的态度,才让联想披荆斩棘,一路向前。比如开会,联想的制度规定:开会迟到超过5分钟,会议拒绝让你参加;如果迟到5分钟之内,要在门外等相应的时间,才能进入会场。连柳传志都不例外。一次开会,他大约迟到了三四分钟,于是他严格按照规定,在门口等了三四分钟才进去开会。
试想,一个连公司老板都必须严格遵守的制度,又怎么约束不住员工呢?

4.带动团队士气

过去上战场,无论我方战斗力如何,都要鼓足气势,在阵势上压倒对方。商场如战场,一个有士气的团队,必然会所向披靡。要激发团队的气势,心态、语言、行为一样都不能少。因此,领导者要多激励员工,多赞扬、少批评。
另外,要适当地把功劳让给下属,责任自己扛肩上。同时,团队成员提出新意见,要先给予肯定,然后再作具体讨论。不仅如此,关键是要把团队成员当作家人,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家庭情况,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家庭聚会,增强凝聚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将上司或重要客户介绍给团队成员认识。

5.要靠领导者的带动作用

作为团队管理者,应该清楚自己的主要职能:
①计划。为团队制定目标,构建分支体系。
②组织。负责团队组织结构的设计。
③指挥。为成员安排具体任务,并制定步骤和时限。
④协调。协调成员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内部人际氛围。
⑤控制。整体监控团队进程,及时纠正偏差,以实现目标绩效。
集权与放权的平衡,也是管理者应该随时注意的问题,要适时调节管理的力度。既要让团队成员在轻松的环境下,把工作重心放在工作上;又要保证他们能按照既定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完成任务。
而且,过程中的放权程度,也要把握好,不敢放权会限制个人成长;过于放权,可能会造成偏差,降低管理者的管束力。所以如何把握好这个度,需要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