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那些曾经被“贴标签”的人,现在还好吗?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ღ
大家好,我是明天心理的主创之一“明天”。关于“贴标签”这个话题,我想大家可能都不陌生。那么你是否也曾因身上的那些“标签”陷入痛苦中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贴标签”!
“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你真是一个蠢货!”
“你这辈子都不会有出息!” “你这什么审美?钢铁直男?!!!” “谈过这么多次恋爱,肯定是个渣男/渣女。”
在我从事心理咨询以来,见过许多贴标签的情况。不仅有“被贴标签”的,还有自己给自己“贴标签”的。
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给人贴标签?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来看: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的祖先生活在混乱的史前时代,那时候人们随时随地的要面临生存和其他物种带来的生命威胁。
为了更好的生存繁衍下去,我们的祖先们学会了“贴标签”。
为了更好的辨别哪些物种是有害的,哪些能够带来生命威胁的,哪些是可以食用的,那些是可以捕杀的我们的祖先将世界分成不同的板块,并且分别贴上容易辨别的标签。
除了上面的原因外,贴标签也能够更好的帮助人们整合认知资源,节省大脑思考,节省精力,这会让我们变得更轻松。
慢慢的贴标签就成为我们的一种“本能”行为。
所以,贴标签很有可能是“遗传”下来的。
但是这种“本能”行为在现代却给很多人带来了麻烦。因为轻松,所以我们热衷贴标签。
但是轻松所带来的代价是:
标签并不可靠,也不准确,还会无形中伤害他人!
一、贴标签具有无中生有的力量!
在一次心理活动中,有一位参与者给我说他得了抑郁症,不知道怎么办。
在询问下才知道,他口中说的自己得了抑郁症是因为有一天心情不好,就去网上找抑郁症诊断来看,发现自己很符合诊断标准。
于是,接连一段时间就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并且情绪一直都不太好。
像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
后来,我建议他最好到正规的心理医院或者心理科去看看,去做一个心理测评,先拿到权威的诊断再说。
为了不让他再胡思乱想下去,我告诉他七情六欲是我们的常见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情绪。
抑郁情绪也是我们七情六欲的一种,但是,如果一个人在抑郁情绪阶段去看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基本上都会发现挺符合的。
尤其是这个人还不懂心理学的话,就更容易给自己贴上抑郁症的“标签”。
时间一长,本来不是抑郁症的就真的变成抑郁症了。
这句话真的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标签”真的有“无中生有”的能量!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很可能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贴的标签不是正面的、积极的,那么被贴标签的人也有可能朝与所贴标签内容相反的方向行动。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这男孩在后面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努力的改变自己,想要摆脱“钢铁直男”的标签,但是很可能效果并不理想,或者变得不伦不类。
为什么呢?
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倒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或许不知道别人口中的“钢铁直男”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在这里,我想“大言不惭”的说一句:“估计99%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甚至连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什么样的都不知道。
所以,贴标签的根据是什么呢?
因为一件事定型一个人?
还是因为一句话?
还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感觉?
我们还是不要随意给人贴标签为好,因为人的一生有着无限可能,并不是一个“标签”就能定性的。
毕竟人是灵长类动物之首,还是食物链顶端的存在,几百万年的进化,我们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打破了无数的不可能,怎么可以一个“标签”就盖棺定论了呢?
人又不是超市里的水果和蔬菜。
二、“贴标签”怎么一步步吞噬一个人
心理学家克劳特在1973年做的这个实验: 他要求人们为慈善事业捐款,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对一部分被试标上“慈善的”或“不慈善的”,另-些被试则没有用标签法。 后来要求他们再次捐献时,那些第一 次捐了钱并被标签为“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标签的捐钱更多,而那些第一次没有捐款被标签为“不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标签的贡献更少。 因为他们觉得,反正我都是“不慈善的人”,少捐点甚至不捐也没什么。
比如: “坏学生”、“差生”、“学渣”等等。 再比如: “你注定成不了大事。” “你一辈子都不会有成就。” “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就是个笨蛋!”,时间长了,很可能孩子真的就成了口中的“笨蛋”。
很显然这些“标签”是不准确的,是不符合孩子成长的。
虽然可能有着刻意的“激将法”意义,但是相比之下,风险无疑更大。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其实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没有谁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谁的性格或者个性是长期不变的。
一个被人定义为“内向”人,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个“内向”的人,我想在我们的读者中也有以前内向,但是现在外向、开朗的吧?
生活中,或许也有以前被人贴上“内向”、“没出息”的人,现在依旧过得特别痛苦,甚至自卑的人存在。
3、如何正确应对“贴标签”?
首先,我们要知道,随意给人贴标签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在我们不能够全面的了解别人的情况下,我们的评判或许对自己来说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对别人来说却可能就是一种伤害!
所以,不要随便去给人“贴标签”。
我们要知道“贴标签”也有好的一面,所以我们可以尽量的多展现“贴标签”好的一面。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多一点对别人的赞赏和肯定。
“你真勤劳”、“你真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你是个努力奋进的好孩子”、“你一定会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
赞美和肯定是一个人内在的需要,也是一个人的内在动力。
所以,不妨多给人一些认可和赞赏的“标签”。
我身边就有很真实的例子:
有一个大龄心智障碍者,在一次手工课中,手工课老师向我反映说他做的特别快,学得很快,但不是很积极。
然后我就把老师的话给他说了,表示了我们对他的认可和赞赏,并且告诉他让他好好学,然后可以把他学到的交给别人。
在第二次手工课的时候,他非常积极,完成量也是第一名,并且还主动教旁边的一个小伙伴怎么做。
手工课结束后,他跑过来让我给他拍照,因为别人只做了一朵花,而他做了两朵,而且非常好看!
他说要拿回去送给他妈妈。
同样的,在一个中学,我们有一次开展禅绕画心理小组活动,有一位孩子特别内向,也不跟周围的人说话。
我发现他的画得很好看,我就对他说:“你画的这么好,我可以拿去给其他同学展示一下吗?”
征得他的同意后,我将他的画展示给在场的几十名同学看,在大家惊讶是谁画的时候,我告诉他们作者的名字,并告诉周围的同学可以请教一下怎么画的。
在后面半期的活动中,这个孩子渐渐的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也开始主动和身边的同学说话了。
“标签”就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
如果你正被“标签”所困扰怎么处理呢?
如果你正被“标签”所困扰怎么处理呢?
(1)、最近《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画特别火,里面有一句话我送给你:“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如果别人乱给你贴标签,那你记住,这个世界没有谁有足够的资格去评判另一个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说了算!
(2)、别乱给自己“贴标签”,对自己要有信心,人生有无限可能,别过早给自己下定义。
(3)、如果你实在是难以解决,可以寻求专业的渠道,寻找适合你的心理咨询师,他会帮助你走出困境。
大家对“贴标签”这件事怎么看呢?
评论区见!
文章作者 / 明天
文章编辑 / 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