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边之城——腾冲:血,仍未冷
写在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之前
December
2019.12.12
英灵并未远去,历史不容忘记
//
去云南腾冲之前,只知那里是著名的翡翠之城,有密集的火山群与地热温泉,那里也曾是中国远征军在中缅边境的主战场之一,其他并无概念。
腾冲,位于云南西部边陲,距缅甸 200公里,距印度602公里,是两条生命线的必经之地。高黎贡山三面环抱,怒江天险自北向南逶迤而下,史上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因而历代都派重兵驻守,被徐霞客称为“极边第一城”。
直到踏上腾冲的土地,走近这座宁静祥和的小城,翻开历史的画卷,巍峨雄奇的高黎贡山上仿佛依然回荡着千军万马的厮杀声,滔滔不绝的怒江水依然诉说着70多年前的悲壮与深远。
腾冲是抗日战争以来收复的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县城,腾冲曾是一片焦土,可称一寸山河一寸血,鲜血染红了怒江水,流进了腾冲人的血脉。走进国殇墓园,带给人的震撼感绝非历史书上的寥寥数语所能带来的。
国殇墓园位于腾冲叠水河畔小团坡下,是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大门是土木砖石结构的牌楼式建筑,门额上的石刻匾额“国殇墓园”由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先生题写。
走进墓园的大门,一座矗直的中国远征军目录墙上刻满了抗战老兵的名字,名录墙下摆放着民众献上的黄色白色的菊花。
走进这里,人声不再嘈杂,阳光不再炽烈,一条林荫甬道通向公祭广场。广场有形态各异的雕塑带我们回顾那段历史。
1942年5月,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失利,国门洞开,日军直逼滇西要道上的名城腾冲。此时,驻守腾冲一带的军政官员望风而逃。62岁赋闲在家的张问德先生临危受命任县长,带领民众开始了艰苦卓越的抗日征程。
他本是清末秀才,曾任滇军五旅秘书、昌宁县长,1940年回家乡腾冲休养。然而敌寇当前,张问德先生拄着藤条拐杖再次上马,六渡怒江,八过高黎贡山,组织腾冲民众抗战。
1943年,抗战形势最凶险时期,当时占领军的行政首领田岛自诩是“中国通”,熟读四书五经,习得一手娟秀的中国书法,深谙中国读书人的命门。他煞费苦心地派人送来诱降书信,企图离间军民,软化张问德。
张问德先生收到田岛射来的毒箭后,以他的浩然正气回书一封,给后人留下一篇震撼人心的传世檄文:《答岛田书》。此文痛斥日寇战争罪行并表达了腾冲人民的抗战决心,不但给了无数腾冲人抗战的信心,还登上了全国各大报刊的头条。
消息传开,举国沸腾!在沦陷边地竟然有着这样一位文武兼备的豪杰,在为自由而怒吼,为保卫家园英勇斗争,慷慨赴死。短短870个字的《答岛田书》不亚于核弹爆炸,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坚定了中华民族必胜的信念。
这位激励过全国军民的老英雄,每当有人提起往事,他只淡淡一句:“我是中华民族的读书人。”张问德老先生一身正气,体现了中华读书人的气节。面对外敌入侵,艰难困苦,我们不会屈服,只会愈挫愈勇,愈加奋进,若松柏傲然挺立。
中华民族读书人
的楷模
浩气长存
/ / /
广场上还有腾冲人民当年修建滇缅公路的雕塑群。1937年,滇缅公路沿线30个县,近20万劳工被征集来修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老人、妇女、甚至孩子,筑路大军由汉、彝、傣、景颇等多个民族组成。腾冲人民不畏艰险不怕流血,他们用血肉之躯建成的这条生命线,尚不足一年便遭到日军空袭轰炸,于是滇缅公路炸了修,修了炸,先后有10万滇西人民为了滇缅公路的畅通献出了生命。
腾冲人民不会忘记血海深仇,也不会忘记国际友人的帮助。这里还建有纪念史迪威将军和陈纳德将军的塑像。陈纳德将军组建了大名鼎鼎的“飞虎队”。因滇缅公路被彻底切断,“飞虎队”除了负责对日作战外,还协助飞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飞行航线便是著名的“驼峰航线”。这里还安葬着在收复腾冲战役中壮烈牺牲的盟军少校麦姆瑞等19名官兵。
从公祭广场拾级而上,来到“忠烈祠”,这是一座五间重檐回廊式的建筑。忠烈祠后的小团坡,分为八块扇形地面。每块扇形中,自上而下依原作战部队序列和职衔高低整齐地排列着九行小墓碑,碑上刻着烈士的军衔和姓名。三千多块墓碑庄严肃立,仿佛依然等待着军号吹响,时刻准备着上阵御敌。
这里是为当年在此牺牲的九千多名中国军人建立的,其中不乏14、5岁的小战士。那时的腾冲“积尸草木腥”,腾冲光复战被称为“中国抗战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远征军会战概要》记载:“腾冲攻城之战,尺寸必争,处处激战。我敌肉搏,山川震眩,声动江河,势如雷电,尸填街巷,血满城垣。”因战况惨烈,很大一部分烈士无法确认姓名、军衔、籍贯,只能集体埋葬。
这里长眠着一位腾冲籍的中将:寸性奇。1939年,寸将军在中条山小岭阵地争夺战中,血战九昼夜不下火线,击退日军13次进攻,击毙日军大队长江岛,击毙日军3000余人,令日军畏惧丧胆,称寸将军为“中国战神”。
1941年5月,寸性奇将军率余部突围至毛家湾,遭遇日军拦截。交战中他的双腿被炸断,血流如注。他命令团长带兵突围快走,称:“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话毕,寸性奇将军拔剑自戕。
寸性奇将军历史照片
寸性奇将军出身将门,其父寸大进为前清腾越守备,驻守边关多年。1942年5月,日军占领腾冲,这位年已88岁高龄的老人,面对失地之痛,国仇家恨,深恨自己年事已高,无力杀敌,遂绝食而亡,死后双目不瞑。
腾冲人血液里的这份刚烈从将军到民众,从妇孺到垂暮老者,从未失去。腾冲反攻战历时127天,经历了血雨腥风的腾冲再无一片完整的瓦片,没有一片树叶上没有几个弹孔。曾经满目疮痍一片焦土的腾冲,如今被爱好和平的腾冲人民建设成美丽的家园。但是那七十年前的腥风血雨,七十年前的热血依然沸腾在每个腾冲人的血脉里。
这里的街道与别处不同,在这座安详的小城里几乎看不到一辆日系汽车。仔细探访,会找到多处抗战遗址,布满弹孔的石头,还会遇见祭奠自己在抗战中牺牲的兄弟的老人。高大的古榕树一身斑斑的伤痕,它的周身曾被炮火烧毁,但它的根坚韧地扎在土壤中,使得它再次重生,愈发根深叶茂。
这里的导游与别处不同,他们侃侃谈起那段烂熟于心的历史,每一遍都是那么慷慨激昂。他们不是在例行公事地演讲,而是一遍遍地回忆祖辈在这片热土上留下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至今,腾冲人讲起这段历史依然骄傲的说:我们腾冲人没有一个叛徒!
在国殇墓园大门的一侧有一个“倭冢”,和中国军人的墓碑相对而立。这里下葬的是日军上将藏重康美及四名手下。藏重康美参加了南京大屠杀之后,从南京坐船到了缅甸,又占领了腾冲,最终被消灭在腾冲。园中所有的日军都是以跪姿被埋葬的,这一点曾引起争议。
改革开放之后,某著名日企曾以“投资”为条件,要求换回埋葬在此的日军骨骸。当地人民得知后坚决反对,据说当时的县长一口回绝,并称:“只要我当一天县长都绝无可能!”
腾冲人段生馗变卖家产,四处奔波,收集了滇缅抗战遗物二万多件,并在2005年建成了全国第一家反映正面战场的民间抗战博物馆。他还收藏了钢盔3000余顶,每一顶钢盔都代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代表着一缕英魂!
腾冲最珍贵的不是翡翠,不是火山温泉,而是腾冲人的满腔热血,一身浩然正气的传承。我们重温那段历史,不是为了将仇恨念念不忘,而是为了提醒自己珍惜今天的和平。我们拾起锈迹斑斑的军刀残号,是为了不让自己失落那一份骨气与勇气!
极边小城——腾冲,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美丽的边城风景,更有那一段血色记忆!高黎贡山峨峨,怒江野风猎猎,正是“正气千秋彪史册,英魂万古壮山河”!
请点在看给我鼓励
- end -
参考文献:
《梦寻南梁》,作者沉石
网络百科:腾冲战役、驼峰航线
作者:雪凝儿,南京市作协会员,小说曾获全国铁流文学奖。善于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别样风景,感悟人生,从心出发,写生活的爱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