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教育法如何开展?

01
说到让孩子做家务,我们肯定不陌生,或许你还可以说出很多孩子需要做的家务清单。
你或许还能罗列出,通过做家务孩子能够获得哪些能力。
比如动手操作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等等。
当然还有团队协作能力。
关于家务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多教育专家早就做了相关研究。
比如,明尼苏达大学家庭教育专家马蒂.罗斯曼教授,曾做了一个时间跨度长达25年的深度跟踪研究。
他追踪了84名儿童在家务上的参与程度,这些孩子的年龄段是:3-4岁、9-10岁、15-16岁。
罗斯曼教授采集了这些儿童多方面的数据:孩子的智商、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完成的家务量、家务类型等等。
最终在这些孩子25岁的时候,看看这些因素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影响。
结果发现,那些更早开始做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有更好的适应能力,与家庭的关系也比较融洽,事业也更加成功。
而分析报告中,这位教授分析了主要原因,那就是孩子参与家务活动,其实是孩子为家庭这个团体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并且体会到做出这种贡献的重要性,这让这些孩子在成年之后,更加具备团队协作能力,也更有领导力与同理心。
02
那怎么家长如何引导我们的孩子去做家务呢?
//从顾及自己到顾及全家//
关于孩子做家务这件事情上,我们通常有一个误区,或许说有一种刻板印象,那就是孩子们应该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先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自己洗自己的衣服等等。
如果要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其实在给孩子分配家务时,就要有一定的指向。
尽量给孩子安排照顾家人,或者顾及家人的家务,比如不是为自己做早餐,而是为全家人做一顿早餐,说到这里,我想接下来我们班级的我爱下厨房,就要安排几期做早餐的活动。
比如不是整理自己的房间,而是整理客厅这样的公共空间。
这些任务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帮助团队完成任务,并且是无偿自愿的。
//传递积极向上的家务观念//
家长如果说,做家务好累,孩子们听到了,就会在脑海中产生这样一个印象:哦,做家务是一件累人的事情。
所以家长在家务的时候,切忌抱怨,说一些负面的话语。
并且,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学会主动去承担家务,这也是一种良好的示范。
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是感受不到爸爸在家中的存在,因为生活中的几乎所有场景都是妈妈承包的,妈妈陪做作业、妈妈烧饭,反正很多事情都是妈妈做。
所以在做家务这件事情上,也是爸爸刷存在感极佳的一次机会。其实爸爸的参与,也可以缓解妈妈的焦虑。
//口头的鼓励可能更加有效//
很多家长喜欢在孩子做完家务之后,就给孩子钱,用钱当做奖励。
家务本来可以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应该做的事情,这是无偿的。
如果把这件无偿的事情变成有代价,长此以往,孩子的动力必然不足。慢慢的,孩子不是在感受自我贡献带来的满足感与自豪感,而是会以金钱为目的做家务。
其实,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头口表扬也不错了。积极的精神肯定,会比物质奖励提供的动力更加持久。
插播一下,关于头口表扬,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第一,描述你的所见。这个看到什么是事情的具体细节。比如说,孩子看不到你把鞋柜里面的鞋子摆的整整齐齐,还把鞋子分类了。第二,表达你的感受。比如说,孩子,你看鞋柜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看着就舒服,谢谢宝贝了。第三,明确事情的影响。比如说,孩子鞋子整理好了,爸爸妈妈穿鞋取鞋就方便多了。
相关文章:在分担家务之前,应该让孩子先做这件事情
03
我爱下厨房
我喜欢的美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