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细柳生烟,隐藏在小巷中的春日风情
其实可园建造时间比沧浪亭还要早一些,最早开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历史上长期被废弃,可园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荒园,不是在重建,就是在修缮,还有一段时间甚至被沧浪亭“吞并”。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沈德潜回归姑苏故里,在可园旧址之上重筑园林。他以孔子著名的理论“乐山乐水”为设计理念,为这座有山有水的庭园取名“乐园”,才使得可园再一次回到人们视野。但好景不长,清代覆灭后,可园几经毁坏,园中建筑留存很少,许多古木花草都难以存活,可园在2015年才重新对游人开放,直到今天,东部园林还在进行整修工作。
绕过一座照壁后就是月洞门,两侧边门分别上书“天光”“云影”四字,想来是取自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圆形的月洞门好似一个相机取景框,从中望去豁然开朗,将四时风雅一览无余。水池位于园林中央,水面气阔疏朗,给人以清远寥阔之感。由于是人工修葺引水的缘故,不比对面沧浪亭中池水的深沉凝碧,古雅端庄,反而看上去清澈透明,灵动非常,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活泼意趣。
可园的一大植被特点就是池边遍植垂柳。与银杏、乌桕相比,柳树显得气弱一些,没有高大树木那茂盛葱茏、予人荫庇的树冠。然而当下扪心自问,阳春三月还有比柳树更值得一赏的草木吗?柳条抽枝发芽,盈盈嫩黄点在枝头,随轻风几许在水影中缓缓摇荡。时过春深,柳叶转为青绿,给人以轻盈飘忽的感觉。有时天气晴好,日光透彻,还会有一对对绿头鸳鸯浮水游乐,与游人嬉戏。
可园还有一个美称,叫做“书院园林”。是因为清代的沈德潜修好可园后,将书院也安置其中,可园的东部园林就是他的“正谊书院”,沈德潜在此修学传道多年。清代光绪年间,当时的可园主人又在园中修一博约楼用以藏书,据统计,博约楼藏书有八万余种,后人还曾在这里祭奠宋代大儒朱熹。园中读书氛围浓厚,书卷气息可见一斑。
某旅游点评网站上有网友吐槽,认为可园建造过于求新,水体过于清澈,失去了古典园林尊古、循古、摹古的含蓄美感,不值一去。可又有哪一座园林不是由新入古,才能收获历史的馈赠呢?与其选择高端的做旧、做假,不如一开始就以新为题。正如这春日伊始,万物更新,生机勃勃的全新可园已经褪下蒙尘的旧衣,以崭新的面貌迎来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