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筋------拔跟,拔颈
拔筋中,拔跟的动作最基本最简单,但是最难练:
脚伸直,用嘴尽量咬到大脚趾。
青少年努力容易达到,中老年不要勉强,有这个意思就行了。
拔颈,属于传统武术锻炼的一个小功法,也属于拔筋锻炼的内容。
目前锻炼颈部的锻炼方法,一般就是俯仰旋转,拔筋可以作为这些锻炼的补充。
这个小动作,当面教一下就能明白,写成文字觉得有点费劲。这样理解吧,
把自己的脑袋想像成一个方形的,后面两个角我们称他为左角和有角。其实也就是后脑顶上两边的两个弧形高点。
直立,踮起脚尖,头稍左偏,微收下颌,右角向上拔,同时稍用力沉肩尤其是右肩,这时会感到后项右边的大筋受拉扯有酸胀麻感。
然后,放松,脚跟放下,
然后,做左边。
然后,两边多锻炼几次吧,别忘了配合俯仰旋转等动作。
然后,功效请锻炼的人自己体会。
然后,介绍完毕。
一般活动颈部,大多是头前俯后仰左右转圈的动作,然后把这个拔筋的动作加进去,锻炼效果更好。
今天下午到书店去转转,发现一本【拍手治百病】(好像是这个书名,台湾一位先生写的),里面有介绍拉筋锻炼的方法,倒有些异曲同工,推荐大家看看。
查看以往问答记录点击下一页
网友 Q&A:
医盲先生:今天下午到书店去转转,发现一本【拍手治百病】(好像是这个书名,台湾一位先生写的),里面有介绍拉筋锻炼的方法,倒有些异曲同工,推荐大家看看。过去练家理论讲究“筋长力大”, 有些学院派的专家解释“筋”就是肌肉,让人不禁莞尔。试看中国古代雕塑图画中,多有力士像,虽然健壮,却没有一个塑造成现代西方肌肉健美式的,若说东方是写意而不是写实的艺术风格,恐怕也不是理由,东方的艺术不会连这点也反应不出来吧。贴上一个80 年代在河南中岳庙拍的照片,看看中国古代力士的形象。注意,他的小肚子。
医盲先生:一般活动颈部,大多是头前俯后仰左右转圈的动作,然后把这个拔筋的动作加进去,锻炼效果更好。
医盲先生:医盲曾跟一个师傅学习八卦掌的最基本的功法,转圈。因为知道八卦走圈是很锻炼人的功法。在跟师傅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候在公园的水泥地坪上练习,师傅看到了,就说,到那边(土地那边)去转,那样才养人。过去的老师傅或许说不出为什么在土地上练习逼水泥地上练习“养人”,但医盲相信那是的的确确有所不同,原理,这里就不探讨了。同样的道理,有些师傅在教练站桩的时候,也会对学生说,最好穿纳底布鞋,在土地上站。
zcld:支持。正好想起来,昨天坐长途火车,当中停靠的时候,有人趁那有限的几分钟时间下车走走说是“接接地气儿”的,呵呵。估计站台如果不是水泥地而是土地的话更舒服。传统的说法不少,比如中医的角度,坤土厚德载物、水土合德等等,老一辈的人也常说“接地气”之类的,这些就不说了。即便现代运动科学也一样不提倡在水泥地上锻炼,因为在水泥地上锻炼比较容易受到运动伤害。以前爬山有个体会很能说明问题。 开始的时候走在石板路上和走在泥路上,感觉差别不是太大,但越到后来越累的时候,走在石板路和走在泥路上的感觉就越不一样。是走路而不是跑步,反作用力对人体的冲击似乎应该没那么大。我想可能是这样的:平常的状态下,“西太后”玉体无恙,调节机能比较强势,就不大能感受到区别,但是身体疲累的时候,太后老人家玉体欠安,减震的机制变弱,震动的能量要靠其他部分吸收,比如脊柱骨骼之类,身体感受就不同了,所以原以为是毫厘之差,最后却发现是云泥之别。站桩虽然是静站,但其实动得不少。不谈气血脏腑,即便只说肌肉也一样。且不说两腿明显的抖动,即便是不动的状态下,自己以为是完全静止的状态,也能观察到腿上肌肉明显的有规律的起伏收缩。有没有反作用力的冲击反震,可能还不太好说,不过总是小心点好。所以如果找一片适合锻炼的土地比较困难的话, 至少也要有一双舒适合脚的鞋比较好。水泥地不但不养人,而且伤人呐。
姜姜:支持...有什么功效,请医盲老师能否介绍下?
拳禅合一:细小处见大智慧。脖颈是 6 阳筋经之会,没事多摇脖转腰对常坐的人好处多多。
医盲先生:筋,一般医家关注的不多,因为除了扭伤断裂之外,似乎它不会发生其他的毛病,而且一旦发生扭伤断裂,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唯有时间是良药了。过去所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也可以看出这玩意难伤但伤了也难好。筋,一般不为人注意,但是恰恰是不为人注意的东西,可能对人体的影响反而很大,比如呼吸,平常没人去注意它,但是绝对没有人说呼吸不重要。筋,民间按摩中有一派是专门研究筋的,此派给人提拨筋时,身上的反应那个剧烈,经过的人是不会忘记的。中医里面有讲,肝主筋,筋是否强韧,和肝气是否充盈有关的,那么反过来,通过对筋的锻炼,把筋锻炼的柔韧伸长,对人体肝气的调达是有帮助的。过去习武的人,最关注筋的锻炼,因为传统武家认为,筋长力大,大家看到练传统武术的人,不像练西方健美的那样肌丰肉隆,但是一上手觉得劲力奇大,这就是中西锻炼的不同之处。过去武家有拔短筋的练功方法,也有的地方叫拔断筋,后来演变成八段锦之类的体操了,多少有些失去原有的意味。本帖介绍的拔颈、拔跟都属于过去拔短筋的练功内容。拔跟的动作很常见,现在的习武之人每天早上一开始就压腿,就是这样流传来的。拔颈的动作似乎练的人少了,所以特意提出来和大家分享。注,现代有人解释古代医典,说筋就是肌腱,医盲表示不认同。
33333333:医盲先生请教:我今年 8 月髌韧带割伤,几乎断裂,缝了5、6 针,现在仍然感到不能恢复到原来未伤时,就是跑步也有些困难,可否有好的锻炼方法?
医盲先生:韧带断裂伤一定要恢复后才能进行跑步等大运动量锻炼。在恢复期间,宜用药物、针灸、按摩(一般保健按摩)和静力练习配合,力量从小到大。等待完全恢复后,用按摩(见量变到质变帖子)加站桩来冲击淤阻。
33333333:谢谢医盲先生,我练过 4-5 年养生气功(动功),气曾经打通膝盖,练站桩有基础。气功书看了不少,可惜没人指点,没有长进,没练了,多年又要锻炼了。看过你很多文章,知道你的功力深厚,是高人。我已经 4 个月过去了,现在是否可以站桩了?现在情况一般走走路,稍微跑几步可以,跑不快,请指点一下。搓脚我今天就开始。
医盲先生:可以站桩,从高桩开始吧。
求知子:医盲先生在此介绍了四个主要的功法:站桩、摇肩、通臂劲和此篇中所说的拔筋,皆法简效宏。近日读 《黄帝内经》, 金匮真言论中有一段关于五风四时的论述,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腧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腧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腧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腧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腧在脊。”。联想至先生所传之法,又及人常说没有练功时间,则每季取两法为主来习练:冬季练站桩和拔筋,春季练拔筋和通臂劲,夏季练通臂劲和摇肩,秋季练摇肩和站桩,这样来练或可更具针对性地养护。或失偏颇,请先生指正。
医盲先生:一个锻炼方法,不间断应该效果更好。若能辨证,有侧重应该会效果更好。
医之初: 我练八段锦有半年了,觉得很有强身健体的功效,看先生对练筋的解说,受益良多。八段锦就是一系列的拨筋动作,明白此理,动作就会更加到位,效果益佳。
医盲先生:在论坛曾经讨论过,八段锦有一个流派就称为拔断筋、拔短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