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风流词人和尼姑幽会后,写下一首词,欧阳修读后都赞不绝口

北宋有很多风流词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词作,例如因宋仁宗一句“且去填词”而游戏秦楼楚馆的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原本出生富贵,后来陷入囫囵却不改风流的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还有因一首词而抱得美人归的宋祁,“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

而在这些风流中最幸运的当属北宋初年人称“张三影”的张先了。

为何说他幸运呢?

首先比起饱受磨难,多次贬谪的大文豪苏轼,他一生顺遂,没当过大官,但也没犯过大错,安享富贵,令人羡慕。

而且他还是难得的高寿文人,享年88岁,这样的高寿别说宋代,就是历代都极为难得。

高寿又安享富贵,怎不幸运?

他这一生诗酒风流,留下的很多词作都是关于男女之情的,清新婉约,别有韵味,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价他:“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

而关于他的典故,最出名的当属“老年纳妾”了,据说他在80多岁时,还纳了十八岁的少女为妾,苏轼还曾作诗调侃“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他曾写下一首闺怨词,缠绵哀婉,最后入选《宋词三百首》,连欧阳修读后都赞不绝口。

《一丛花》北宋·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这首词写的是女子因爱人离去后,而独守空闺的相思和愁恨,抒发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和执着。

也许是因为词人太过风流,后来杨湜《古今词话》曾提到这首词是他和尼姑幽会后所写。

传说张先年轻的时候,曾和庙里的一个尼姑相好,但是这尼姑的师傅却对她管教甚艳。

为了阻止她和张先的往来,便将其关在池塘中央小岛的一个阁楼上。

每当夜深人静时,张先便划着小船来到小岛上,而阁中的尼姑则放下梯子,让张先上楼。

后来两人被逼分手,临别之时,张先便写下了这首缠绵的爱情词,来纪念这段无果的恋情。

这件事未必是真的,但是因为张先本就风流满天下,所以后人大都认为却有其事。

再来看看这首词。

词的上半阕写的是情郎远去,佳人独自伤怀的情景。

她登高远眺,满目萧然,苦苦地思念着远在天涯的爱人,心中愁苦到了极点。她的离愁别恨就像那千丝万缕的柳条,无穷无尽。

忽然,她的眼前浮现了一幕令她断肠的画面:马儿嘶鸣,越跑越远,一路不断扬起灰尘。

此情此景,让她感慨万千:思念的人儿啊,我该到哪里寻找你的踪影。

词的起首一句略显突兀,但却蕴藉深沉,一句反问,便将她经年累月、盘亘心中、无法纾解的离愁别恨一下子倾泻出来,这样浓烈的情感让人猝不及防却又感慨万千。

而接下来“飞絮”的比喻更是将词人愁苦的心绪写到了极致,贺铸曾言:“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而张先这里也是此意。

最后的她又想到了情郎当时骑着马儿远去的画面,马儿奔驰,带走了她的爱人,也带走了她的满腔情思,而这几句也暗合开头的“伤高怀远”,天涯茫茫,即使她站得再高,又到哪里去寻找她的郎君呢?

下半阕是写的是当年和情郎幽会的回忆,只是当年有多甜蜜,如今独处的她就有多寂寥,多怨恨。

她将目光转向了阁楼外的小池塘,春水溶溶,只见一对鸳鸯在水中嬉戏,形单影只的她,见到成双成对的鸳鸯,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怨恨。

宽阔的水面上,时有船只往来,她静静地看着,想到当年的情郎也曾撑着小船,来到阁楼与她相会,只是如今他又在何方呢?

不知不觉中,已是黄昏时分,暮色苍茫,她渐渐收回了目光,恍然间,她看到了横斜在画楼中的梯子,当年她的心上人就是通过这梯子来与她相会,可是物是人非,她心中愁苦到了极点。

黄昏的暮色笼罩着整个阁楼,斜月的清辉洒在窗棂上,映照着她孤独的身影。

这冷清的夜色让她更加怨恨,她细细地思量着自己的身世:桃花和杏花还能嫁与东风,在春天尽情地绽放,而她在无望的等待中,耗尽了青春,岂不是连桃杏都不如吗?

下阕的开头几句都是写景,但是无论是“鸳鸯嬉戏”的乐景,还是“斜月照窗帘”的哀景,都隐隐传达了女主人公那难以言说的孤寂之感。

最后的“不如桃杏嫁东风”,更是深化了她的怨恨。

桃杏迎着东风绽放,也算是有所归宿,而她的归宿又在何方呢?

贺铸在《踏莎行》中曾言:“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而女主人公这里大约也是如此。

也许当年她也曾有“嫁东风”的机遇,但却没有把握住,以致生生误了青春,无处可依,孑然孤处,心中的怨恨可想而知。

整首词写得很是哀怨,将闺中思妇相思、愁恨的复杂情感描写得入木三分,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闺怨词中也算是精品了。

后来这首词一经传扬,便风靡整个词坛,连当时的文坛泰斗欧阳修读后都赞不绝口,遗憾未识其人。

及至张先入京,拜访欧阳修,门人通报后,欧阳修是倒屣相迎,道: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

我们也知道,在古代尤其是宋朝,常有以词冠名之说,例如秦观因一首《满庭芳》,被苏轼戏称为“山抹微云君”,宋祁因“红杏枝头春意闹”,被世人誉为“红杏尚书郎”。

而欧阳修是当时的文坛巨擘,能得他如此盛誉,足见这首词在当时词坛影响力之大,最后能入选《宋词三百首》也就不足为奇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