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养生之道------养生文化
养生境界“治未病”
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当身体达到平衡点的时候,是最健康的,是“治未病”
【怒伤肝】中医讲,肝气宜条达舒畅,肝柔则血和,肝郁则气逆。怒则气上,肝失条达,肝气就会横逆。因此,我们要尽量戒怒,这样才有利于健康。
【喜伤心】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欢喜过度,则损伤心气,如人们常说的“乐极生悲”就是这个意思。
【忧伤肺】忧与悲都会伤及到肺,所以有“过悲则伤肺,肺伤则气消”的说法。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整日郁郁寡欢,悲悲切切,最终因肺病而死,就是大悲伤肺的最好的证明。
【思伤脾】中医认为“思则气结”,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症状,与脾有一定的关系。
【恐伤肾】古代医家称肾为“先天之本”。突受惊吓而当场目瞪口呆、手足无措的人,大都因心气逆乱,心血受损,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的缘故。因此,治恐当补肾,治惊应安神。
春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春养肝】春季冷暖互交替,顺应气候调整衣。减衣切勿太突然,“春捂秋冻”要牢记。春季阳气渐上升,万物生化勃生机。抓住春天好时光,户外活动练身体。春季养生保护肝,少酸多甜以养脾。大枣甘甜富含C,猪肝韭菜芹荠菜。春季老病易复发,高压心梗乱心律中。支气管炎肺心病,哮喘胆石精神病。传染疾病如肝炎,流行感冒高发率。流腮麻疹脑膜炎,非典肺炎要警惕。早喝盐水如生汤,晚喝盐水如砒霜。春主生发 重在养肝
夏长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夏养脾胃】生梨润肺化痰好,苹果止泻营养高。黄瓜减肥有成效,抑制癌症猕猴桃。番茄补血助容颜,莲藕除烦解酒妙。橘子理气好化痰,韭菜糕点肾暖膝腰。萝卜消食除胀气,芹菜能知压高。白菜利尿排毒素,菜花常吃癌症少。冬瓜消肿又利尿,绿豆解毒疗效高。木耳搞癌散血瘀,山药益肾浮肿消。海带含碘散瘀结,蘑菇抑制癌细胞。胡椒驱寒兼除湿,葱辣姜汤治感冒。鱼虾猪蹄补乳汁,猪肝羊肝明目好。夏主散布 重在养胃
【夏养心】夏疗心--心主血脉,其华在表,心血充盈,皮肤得以滋养。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中医认为此时饮食不可过寒凉,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夏主散布 重在养心
秋收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气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秋养肺】若要皮肤好,粥里放红枣。若要不失眠,粥里添白莲。腰酸肾气虚,煮粥放板栗。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圆肉。头昏多汗症,粥里加薏仁。润肺又止咳,粥里加百合。消暑解热毒,常饮绿豆粥。乌发又补肾,粥加核桃仁。若要降血压,煮粥加荷叶。滋阴润肺好,煮粥加银耳。春季防流脑,荠菜煮粥好。秋主收敛 重在养肺
冬藏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冬养肾】冬季万物皆闭藏,养生滋阴又壮阳。顺应天时人康泰,衣食住行均有讲。胃部下腰需保暖,慎防脚下寒气凉。冬令进补勿过量,适当吃些肉无妨。羊肉牛肉鸡狗肉,鳝鱼海参也可尝。喝酒御寒不可取,反使体温更下降。室内温度要稳定,忽冷忽热不适当。早睡晚起避风寒,冷水洗脸增抵抗。外出增添衣和帽,下雪出行防摔伤。防治心脑血管病,多晒太阳心开朗。精心保养过寒冬,升温不忙减衣裳。冬主收藏 重在养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