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八十年代书法青年精英探寻展 NO.32 | 黄晖
不断的重新出发
——致80后江苏青年书家群
董水荣
当80后遇上“新时代”,这一代书法家的崛起,一种深刻的书法变革才真正出现。我读他们的作品,有一个强烈的感觉,不仅这一代人的书法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连他们的出场方式,作品的传播方式,和前面几代作家比起来,也有着天壤之别。尽管用一个年代来命名一代人的书法并不精准,但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书法,也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在现有书法认知里,我们都是通过展厅与展览,评审与入选获得书法水准的认可和身份的确认。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兴盛,一批出生于80后书法作者,活跃在新媒体的渠道上对作品的推介。微信、抖音、公众号,构成了书法作品新的传播机制与渠道,成了塑造新一代书法作者声名的主体力量。他们的书写,都以新技术和新形式为中心的传播,在作者群中获得认同,同时也获得自己的存在。
书法创作重视技术与形式,也是值得尊重的选择,点击量与读者的多少,能从一个侧面见证他们的书写价值。但是,书法的终极意义,终归不是由点击量来决定的,甚至也并不全由书法的技术与形式决定。书法作为艺术关乎人生追问和艺术探索,关乎审美的经验和精神表达,书法还要有对现实生活的表达能力。审美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书法创作也要有对抗原有模式的野心,这样才能有书法的生机。问题是绝大多数的书法作者在“声名”的追求下,表现出了庸常精神的屈服性。在书写上普遍以技术的程式化、经典平面的挪移化,当代名家的模拟化,充斥着书坛的风气。他们的书写方式、精神姿态极具表演性和平面化。技术的碎片,经典表层的阅读,对书法艺术维度简单的理解等等,成了许多80后书家作品的显著特征。一旦他们的书法抱负仅仅局限于通用的技术,展览获奖的庸常心态,并以此认为书法不过如此,那么,艺术探索和精神追问,很可能就由此停滞下来。我想,这不仅是书法的危机,更是一种精神创造的危机,一种当代书法创作主体的危机。
类似这样的书法作者、作品见多了,难免会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在这一代人里,那种经由传统经典浸染、熏陶,苦苦“匠心”的追求者,难道就真的无从寻觅了吗?“匠心”匠与心一体化,现在追“匠”去“心”。应该成为青年一代书法作者反思的起点。
眼光从那些喧嚣的风潮中转离,耐心品读很快就发现,原来这一代人中也有新的力量在探索、在成长,传统经典不断的被他们释放出活力。这些青年书法家,其实也在书法里浸润了许多年。也许以一个地域整体的团队出现之前,我们并没有细致而深入的对他们一一品读,也许被同代人所遮蔽,也被批评界所遗忘。江苏省青年书协把80后重要的书法作者集体推出,也可以从整体视角里看到江苏青年书法的新活力,他们的存在,构成了我们观察江苏青年书法家群体的新向度。我重视这种纯粹的书法向度。
我们喜欢以年代划分书家群,一直在找不同年代书家特有的质地。80年后书家群频繁出现在书坛的眼里。关注青年书家群体的崛起,也多次写过80后书家群的文章,每一次写作都怕重复,所以每一次观察都是一种挑战。我们习惯把太多的鼓励,给予比我们年轻的书法家,因为未来,是他们的天下。对于“后浪”不便得罪,不然会更早、更有力的把“前浪”拍在沙滩上。其实“前浪”与“后浪”的关系,更多是一种大浪淘沙的过程。所以在这里我们更希望大浪之后80后、乃至90后能留下更多有重量的书法家与精品。
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都在试图用自身的艺术实践来丰富原有的传统。但大多数的80后是踩着上一代书法家脚印在走,很少看到他们的身上那种独异的书写理念和精神立场。说明现在试图总体性来概括80后的书法,都是无效的,即便他们从同一个地方出发,最终的落脚都不会相同。
书法的发展总在不断的期待中,每一个年代都可以将前一个年代视为起点,不断地重新出发。我们回顾过往,用预见的艺术理念,新的精神体验,引导创作的存在,这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所照见的,往往是一个时代不为人所知的精神内面,只有这样的书法创作值得期许。
我期待有更多这样的青年书法作者找到属于他独有的方式,坚定地表达自我,持续发声。尤其是当这些新的书法面孔集中出现在一个平台上时,必然会凝聚成一种柔韧的力量,在改变我们对一个书法群体近乎固定的印象,同时也展示出新一代作者的创作活力。我希望他们将来被他们的“后浪”拍过之后,有更多的作者与作品能留下来。
董水荣: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2020.10.19
NO.32
书家 | 黄晖
1982年
江苏溧阳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溧阳市文化馆副馆长,溧阳市美术馆馆长。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行草委员会委员,常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常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溧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课程班。2008年5月被授予2007年度常州市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称号。
国家级获奖入选:
书法作品在“首届普洱茶全国书法展”中获全国奖。入展“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 “第一届正书展”,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第四届全军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三届扇面展”,“全国职工书法展”。刻字作品入展第七届全国刻字艺术节,第二十届国际刻字艺术交流大展。入选首届《书法导报》手卷展。入选第二届兰亭书法双年展。书法作品入围“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展”,“全国第二届草书展”。在西泠印社主办的“首届扇面书法大展”中入展并入编作品集。
省级获奖入选: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五彩昆山·水墨玉峰”江苏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中获金奖。“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五彩昆山·水墨玉峰”江苏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中获金奖”。第十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铜奖。第十一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银奖。入选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第五届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江左风流”-第八届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江左风流”-第九届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论文及作品发表:
2011年在《书法导报》18版"经典精临"栏目专版介绍并发表论文《浅谈小楷的临习与创作》。2018年在《书法导报》15版"经典精临"栏目专版介绍并发表论文《自成一家始逼真—黄庭坚书法临习有感》。《艺术中国》2019年3月份发表论文《书法临摹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在《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书法报》、《书法艺术》等专业报刊杂志发表30多幅作品 。
温雅如玉
——浅谈黄晖及其书法
文/郑长安
溧阳名山胜水,甲誉江南,可谓人杰地灵,俊采星驰。一首《游子吟》,浸润在孟郊身后一千二百余年的每个游子心田,感人至深。李白也曾三到溧阳,留下名篇十余首。天宝十五年春,太白与草圣张旭相遇于溧阳,写下了“溧阳酒楼三月春……得鱼笑寄情相亲”的佳句。可以说,溧阳的诗文书画,渊远流长,嘉慧后学。
方薰《山静居画论》
黄庭坚《题东坡字后》
黄晖兄生于溧阳,长于溧阳,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给予他充沛的力量,也赋予他超凡的艺术想象力。山水之美,敦厚而空灵。凡与黄晖兄相熟的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印象,就是温雅如玉,心有丘壑。他对人真诚,如山,让人心里踏实。对书法痴迷,似水,令其创作如有江山之助,韵高而气息绵长。
所以,黄晖兄名列“雨山问道”江苏省书法院中青年书法家学术提名展(楷书篇)和江苏省八十年代书法青年精英探寻展,是实至名归,也是一次显露峥嵘的亮相。
刘熙载《书概》节选
陶渊明《饮酒其五》
当代书法创作的繁荣,特别是80后书法家的成长,根本上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时代的眷顾。其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随着书法高等教育的勃兴,书法研习思维跟传统师徒授受相比有了很大区别,书法学科不断取得新成就新成果,让青年书法家对书法史、论、技的认知都有了颠覆突破。源源不断的人才涌入书法队伍,使得书法创作繁荣有了最重要的人才基础保障后,更加生机勃发。二是在各大博物馆,我们可以直面书法史上留下的历代煊赫名迹真迹,感受其中难以言明的书法之“道”。三是网络数据时代,书法作品高清图、书法学术成果等信息,随时可以下载、保存、阅读,同时由于现代印刷技术的快速更迭,下真迹一等的高清图录随手可得,每个书法家案头必备的图文工具无比丰富。四是中国书协以及省市级书协多年来不间断的举办各类书法展览,给当代书法注入了无限发展动力。这是时代之赐,青年书法家的快速成长成为必然!
刘熙载《艺概自叙》
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刘禹锡《陋室铭》
这样来看,黄晖兄的书法履历,无疑是让人羡慕的。他学院派出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四年系统地专业学习,打下了厚积薄发的扎实基础。大学期间,黄晖兄对篆隶行草楷的全面学习,为其书法创作提供了种种可能。毕业之后,就职于溧阳市文化系统,其工作与书法息息相关,所思所想,皆以书法创作和辅导为核心点,在不断提高自己书法创作水平的同时,也对溧阳青年书法家的创作提升起到了引领作用。
黄晖兄的书法创作方向集中在两个点:一是魏晋小楷,二是黄庭坚行草书。一静一动,张弛有度。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于良史《春山月夜》
他的小楷,字形趋扁,古朴质雅,意趣盎然,在率性而为中,能微妙地处理法度与性情的关系,有严谨的一面,更有性情的一面。他对清冯武《书法正传》中“高古纯朴,超妙入神”独有会心处。所以,黄晖兄笔下的小楷笔力遒劲,灵动中寓质朴,有温文尔雅君子之风。
而其行草书创作,则锐意在黄庭坚。黄晖兄对黄庭坚书法学习“器”“源”“意”“法”的体悟精深,让我击节赞叹。其主要观点罗列如下,可与同道共勉。
一器:学习黄庭坚要达到心手双畅的效果,书写毛笔宜用长锋兼毫,既能蓄墨,又写出富于变化的点画,刚柔兼济,最能表现出黄书雄放瑰奇,飘动隽逸的笔势。
二源:黄庭坚继承晋唐传统,博采众长,主要师法周越、苏轼、怀素、颜真卿,受苏轼影响、启示最多,学习书法注重对气韵风神的领悟和继承,不拘泥于点画形状的摹写。
三法:黄庭坚强调贵潜形取法,要掌握用笔内在规律。他强调的高执笔,是黄庭坚独得之秘,“提笔去纸数寸,书当左右如意,所欲肥瘠曲直皆无憾。”
四意:黄庭坚“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的见解,是他力创新奇的思想基础。其书作“辐射式”的字形结构充满张力,突破了晋唐书法平稳方正,四面停匀的外形。这是黄庭坚尚情重趣,遣兴畅怀、欹侧怒张的自我表现。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薛瑄《山水小景四首 其一》
当代青年书法家成名在展览时代,是颇为不易的。尤其是在行草书和小楷创作上,竞争人数最多,不夸张地说是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才能在书法国展上凭借精湛的技法赢得评委们的青睐,技法的娴熟与章法的视觉效果是最重要的评审依据。在这一点上,平和典雅的书风在当代书法创作评审中不占明显优势,甚至有一部分作品因其夸张的造险取势而频频入展。对此,我们应该有着清醒的艺术认知,既看重展览成绩,又不惟展览成绩来论艺术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必须向经典学习,真正的植根传统,不是照猫画虎,创作时写个范本的样子。而是神完气足,立足当代书法审美语境,以自己的性情为生发点,写出个人书法风格。这既是青年书法家成熟的标识,也是衡量当代书法艺术水平的标尺。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陆羽《茶经》
黄晖兄的坚毅让我刮目相看,在他微信朋友圈中能坚持每天发一段书法临写视频,数年如一日,未曾间断。相信以其持之以恒的学书之心、之行,不断深挖书法艺术这口井,未来一定能涌出更多清泉。
种子早已种下,雨润而花开。嫩树已长劲挺,参天自当可期。我对黄晖兄抱有如此期待。
郑长安(江苏省书法院专职书法家、常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古质而今妍
——浅谈小楷的临习和创作
文/黄晖
从学书开始,一直都是写大字,从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到王羲之、米芾、王铎之类,乃至诸种隶书碑版、摩崖石刻等等。因为小楷字难写,苏东坡曾经说过:“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这就直接表达了写小字的难度以及需要达到的境界。初学小楷是在大学之后,大学期间求学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系,虽然临习了大量的字帖,但是从未涉及小楷。毕业后在和朋友的交流中谈及了小楷的流派,开始关注起小楷的临习和创作。
清钱泳《书学》云:“余尝论工画者不善山水,不能称画家;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书画虽小道,其理则一。”由此可见,凡是能称之为书法家的,都对小楷有很深的造诣。临习小楷必须要对小楷发展的脉络了解清楚,由此才能有选择的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风格。纵观中国小楷的发展历史,每一个时期,善书者辈出,风格各异,古质而今妍。但是我还是偏好魏晋南北朝和六朝写经这两种风格,虽说是两种,但也是一脉相承。魏晋南北朝的钟繇、二王一路,上承两汉篆隶之意,字型微扁,古朴质雅、意趣盎然,不刻意追求法度严谨,率性而为,如果临习的话从他们的字里可以给我们充分想象的空间。其中钟繇的《荐季直表》是我的最爱,其表现出的古拙、静雅的气息一直是我临习所要追寻的方向。对此,古人也有很多评论,如明张丑《清河书画舫》评曰:“纸墨奇古,笔法深沉。”清冯武《书法正传》评曰:“高古纯朴,超妙入神。”除了这一路还有六朝的写经体,六朝这个时期由于帝王达官贵人好佛,故而佛教大盛,佛寺极多,经卷抄本也随之兴盛起来,再加上那个时期南北书风交融,隶书正走向楷化时期,从而小楷的书法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敦煌石窟出现了不少经卷小楷的经典之作。这些写经小楷风采各异,笔力遒劲,运笔非常的劲道,圆融如意,大多隶意浓厚,特别是横划和捺脚很粗重,反映了隶书向楷书演化的历史轨迹。因此临习这个时期的小楷,只要牢牢把握住如上几个较大的风格特征就可以了。
对于能创作出一幅好的小楷作品,能自我感觉不错的作品,我觉得技法熟练属于必不可少以外,其他还有很多也不能缺少的因素。首先就是心境,心境指什么,指的是创作作品是的心理状态,现在的书坛火气十足,躁的很,为展览而展览,为比赛为比赛,创作时完全没有凝神静气,特别是在创作小楷作品的时候,对心境的要求更是高,应该焚香一柱,沐浴净身,在窗明几净的书桌上,泡一杯香茶,然后一边细细的研墨,一边脑中向古人的意境靠拢,当杂念去除,水到渠成之时开始创作,全神贯注,一气呵成。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作品绝对是气韵畅达,意境深远,心中所想也完全能在指尖腕底流露出来。蔡邕也在《笔论》中说道:“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其次,是工具。写字的工具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笔墨纸砚缺一不可,我在这方面深有体会,有时候创作一幅作品是往往因为手上的工具不行,导致于心境上不能圆融如意,比如笔尖不够收拢,弹性不够好,或者纸太干太躁,火气太大,又或者墨太稀薄等等,往往会使创作的心情大大低落甚至于写不下去。我经过大量的实践论证,总结出了在创作小楷时比较大众化的工具的选择经验。笔最好是小狼毫,兼毫也可,笔肚要饱满,笔尖不能太薄,要收的住,很多小楷笔还没有一写就开了锋,这是不可取的。墨最好是自己研的,火气会小一点,水不能加太多。纸的选择就多了,但是尽量选择不太吸水的或者半生不熟的为佳。还是那句话,最重要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对于小楷的创作还是多看多临多想,把古人的东西慢慢消化掉再加入自己的理解,俗话说:“要先走进去,再走出来。”如此这般,我相信对小楷的书写会越来越有感觉,体会也会越来越深。
系列书家: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