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增先|怎样画水墨人物画
《怎样画水墨人物画》 方增先 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目 录
一、形体结构与线
二、画面笔墨的艺术处理
三、传神
四、敷色
五、大胆落笔,细心收拾
六、临摹
05 大胆落笔,细心收拾
中国画要求一气呵成,尤其是水墨画,在画时必须情绪饱满、思想集中,下笔一气呵成。中国画要求在一个画幅内,气势通顺流畅,要求笔笔相互映带。前人所谓“一笔书”、“一笔画”就是这个意思。
王献之 中秋贴
它要求一幅字或一幅画中,笔与笔之间,都必须气脉相连,连绵不断。只有在气脉通顺中,才能包含有笔墨的韵律感。这也许因为中国画要求的笔墨,在组织对比、和谐等等矛盾统一中,必须有相当严密而又自然的有机联系之故。
所谓一气呵成不是要求作画时一笔到底,中间不能少停。其意思是下笔应该放胆挥毫,心无碍滞,自头到底,笔笔流畅有生气。不能画一笔想一笔,有别于小姑娘初学描花,细心有余,而胆量不足。有些较巨幅而繁杂的画,也可能是十天半月而成,但完成后,仍然要通幅气脉连绵贯通。
北宋 文同 墨竹图 绢本 131.6×105.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下笔要放笔挥写,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做得到,毫无准备地放胆,只是盲目乱涂而已。
“大胆落笔”是说作者下笔要胆大,但胆子又如何能大呢?要事先“胸有成竹”应该是重要的步骤。
“胸有成竹”的故事来自北宋文与可画竹。说他画竹之前,竹的生动形象,就浮在眼前,于是提笔追其所见,一挥而就。我们画画也是如此,首先要熟悉所画的对象,又要靠过去画画的经验,对具体画幅的用笔用墨,有一个较全面的计划安排,使自己心里有数,自然就可以胆大一些了。
但这种安排,在绘画上是具体的,是形象的,是画中将出现的所要表现对象的造型,是构图布局,是笔墨和线条的矛盾和谐的变化等等。就象你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浮出你即将要去完成的画面。
大胆落笔,仍须在慎重的基础上进行。从表面看,下笔似乎是漫不经意的,但实际上,每下一笔,都是集中高度的注意力来画的,总之,作画时避免注意力分散。
老渔民
落笔时先把画幅中主要的骨架,或主要的部分作一气画出来,而一些细小的刻划,留待第二次慢慢画。
第一遍画完后,或画完某一部分后,还要来一次小心“收拾”。因为大胆落笔中,不免有所遗漏或疏忽,甚至出现一些败笔,这是常见的事。“收拾”一下,也就是充实一下,或补救一下。
所谓充实一下,是由于第一次上墨时,注意力集中在画面的整体,以及大块的水墨,用线的多样统一等问题上。而对某些细节,则只能放在第二步中去深入地继续完成。如对头部的五官大都是细节的描绘,身上花纹,以及某些重要的而又细小的工具零件等等。所谓补救一下,是指在第一遍上墨时某些部分不够满意,或是因为墨的浓淡不适当,或是因为形体不确切,或出现了多余的飞白或空隙。
修补工作有时要乘未干时立刻进行,以使补笔与原来笔迹能混溶起来。但有时也可等干后进行,使新加的笔墨,与原来笔墨合成清晰的墨色层次,使人看了以为是作画时有意画成的覆加或渲染。
陕西省美术创作组 延安新春(局部)
收拾决不能理解成涂改。如果你去填改涂抹,只会越弄越槽。因为国画讲究笔法清断、墨色灵活而自然。一经过分填改,就必然出现僵死现象,变成墨色死灰,笔法凝,那就不可挽回了。所以说要细心收拾,这就要事先动动脑筋,怎样才能使败笔改得看不出来。
不过话得说回来,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起死回生,可以将败笔收拾过来。如果第一遍的笔墨毫无是处,或者画面上出现了致命伤,那么,收拾就无能为力了。
再则,在宣纸上作画,收拾只能是往上加,而无法往下减这就不同于油画或水粉画。在人物画上进行“收拾”,限制性更大。如果是花鸟画,叶上更长出叶来,山水画中,山外更上一重山,都于理法上说得通。面人物身上的机体,可不能随意增长。至于画长裙子,长了一节,自然放得不大。衣服的脱空处,一般也易于修正。
张萱 捣练图
脑子里详尽的计划,到底还是大概的东西,一方面不可能把每一局部的用笔都完全估计出来。另一方面即使是预先曾有水墨的底稿,也决不允许看一笔画一笔地进行。所以落笔前的周密打算,只能解决画画的一半问题,当落笔以后的每一具体用墨用笔,又往往有临时从笔端跑出来的因素,这就是所谓“笔墨相互生发”的道理。我们画完这一笔,另一笔就同时立刻跟着出现在眼前。
李延生 黄发榜 任贵生 煤海盛开大庆花
画了那一笔,则旁边一笔又立即浮出脑中。有时是不假思索,是自然而然从笔底流了出来。所谓笔墨的互相生发,即:淡墨旁边想到再用浓墨去对比;密线旁边就想到要出现疏松;平行线画完了想到要交错等等。所以有笔墨相生之道,都是在画面已定主题的前提下按照严格的物体结构,以及用笔用墨所组成矛盾统一的审美要求而来。
它必须在服从整体的气氛要求下进行局部的绘制,所以它必须自然而又慎重地进行。有些作者,下笔时好象信手抹去,但这不是乱涂,而是和他对所表现对象的熟悉及在绘画实践上,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分不开。我们初学时,不能学表面的架式,如果信手乱涂,自然只能是满纸涂鸦的效果。
由于水墨画在生宣纸上绘制,笔尖的稍有转折或迟疑,都会在敏感的宣纸上记录下来,所以在下笔时,既要能随手画,又要能做到又稳又准。这主要依靠平时不断的练习,在大量的练习中,自然掌握了生宣纸和水墨的性能。不过,对于人物画创作来说,一次就画好它是几乎不可能的,即使是较有经验的作者,也往往要一画再画,把第一次稿子作为草图反复重画好多次。每画一次、推敲一次,就改进一步,一直到比较满意为止。
06 临摹
临摹是古人学习绘画的主要手段,因而常常出现作品的因袭之弊,这是我们必须加以批判的。但今天作为学习国画传统的一种手段,仍然可以作为学习方法之一来进行。
对于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绘画,我们是要批判地继承的,但目的仍然是为了人民大众。我们临摹古代绘画,目的就是为了有批判地加以利用而决不是泥古。绘画艺术的技巧,必然紧密地和内容联系在一起,旧内容必然和旧形式相统一,因此,如果把旧的技巧拿来应用而不加改造,旧技巧必然和新的内容发生矛盾,所以,向古代绘画作品学习技巧,必须要有一个批判的观点和改造的过程。
清 陈枚 月下赏梅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譬如古画中有踏屐寻梅的题材,是着意渲染“隐士高人”的闲适生活,以标榜孤芳自赏的意趣,这种构图就着意于“幽”字上做文章,以求突出歌颂“隐士高人”的出世思想。假如我们今天要画探矿队员入深山,如果也去在构图上求取情景的“幽”,画得冷冷清清,便会弄巧成拙,把主题思想歪曲了。
又如古画中有贵妇人对花出神,以体现她们空虚的寄生生活的闲愁,而我们画劳动人民也这样去套用那些构图处理的技巧,便成了牛头不对马嘴了。至于技法上的学习,也必须看具体情况决定,比如游丝描,不能用它来画解放军具有战斗气息的棉军装;细嫩而又苍自的仕女调色、着色技法就不能套用到女民兵的身上去。我们今天要表现的是人民的革命干劲,而古人表现的是闲得发愁的懒懒散散的没落阶级情趣。我们要的风格是热火朝天的革命激情,而古人表现的是清淡古雅的趣味。不用说,联系这些懒懒散散、冷冷清清的情调的笔墨,我们必须进行分析和批判。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绢本 70×122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古人为了表现古人的生活而创造了古人的技法,我们利用和改造古人的技法还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发展,为表现今天的革命内容和革命人物而创造新的技法。不少新的人物画优秀作品,在技法上有新的创造。所以临摹的目的是为了改造旧的,创造新的。
我们必须通过创作实践来咀嚼消化,并作大胆的尝试,创造新的技法。
临摹现代作品,自然得益较多。不过现代人物画各地作者仍然处在不断尝试和不断创新中,而且由于表现的题材内容、主题思想各有不同,吸收运用别人的技法时,仍然要有分析。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唐寅 临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临摹的好处首先在于我们可以一边临、一边作研究。学画的人,总是喜欢看有经验的人作画,一勾一勒、一顿一挫,从头看到结東,从局部的起手到整体的完成,从而得到具体的形象的了解,这是学画最好的方法。不过这种机会不可能经常有,而且,实际上也不必每次非看原作者当场挥毫不可。
有一定绘画经验的人,完全可以从作品上来研究和推断作画的过程、笔墨的前后处理和来龙去脉。这种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是向别人学习的必要的本领,这种研究平常称之为“读画”。
除了面对着原作临摹外,还可用默背的办法临摹。这就适用于看画展,当场不允许临幕,就仔细看,把局部到整体的技法、形象、气氛记住,回去背出来。这样可以强迫自己去好好研究分析,并强迫自己动脑子记住它,不会依样画葫芦。
没有原作,弄一些比较好的印剧复制品临摹也是可以的。不过在印刷品上幅面小,有时不太清楚,只好多花脑子多加研究,还要加点自己的推测。临时,尽可能放大一些临摹,不然很难仿效原作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