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佐料(1-4)
一、什么是“发语词”
发语词,也叫“发语辞”、“发语端”。古汉语的一种句首语气词,用来揭举事物,表示要发议论。主要有“夫”“维”“盖”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说话开头的所使用的“那个……”其多由指示代词虚化而来,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省去。如《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意者太山、梁父设坛场望幸,盖号以况荣。”颜师古注:“盖,发语辞也。”
初中语文涉及的例句主要有: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夫环而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唐雎不辱使命》
维以不永伤。《诗·周南·卷耳》
维昔黄帝,法天则天。《史记·太史公自序》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捕蛇者说》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答司马谏议书》
二、“天干地支”了解一下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古代用十二地支计时的规则可以了解一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三、“邵康节”这个人很厉害
“邵康节”在《西游记》和《水浒传》的开头都提到过,是不是很厉害?那么“邵康节”是何许人呢?
值得自豪的是,邵康节是咱们涿州人,城西的“邵村花田”就和他老人家有关系。
邵雍(1011年12月25日—1077年7月5日),字尧夫,谥康节,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随父徙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居城西北苏门山,刻苦为学。出游河、汾、淮、汉,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下面推荐他一首比较清新的诗。
山村咏怀
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四、“籴”和“粜”
有些汉字很有意思,它是由几个汉字拼凑成的,虽然我们不知道它的读音,但是它的意思我们还是能猜出来的,这样的汉字就叫会意字。
像“籴”,由“入”和“米”组成,就是说,把米买进来,买米。查字典,知道这个字读“dí”。
和“籴”相反的,是另一个字“粜”,由“出”和“米”组成,意思是,把米卖出去,卖米。查字典知道这个字读“tiào”。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会意字?
五、近取诸身
第一回末尾,菩提祖师要给美猴王起名,说了句“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这种命名方法就叫“近取诸身”。
比如看那动物长什么样,就把它画成什么样,进而再演变成文字,像“虎”、“羊”、“豕”、“牛”等。
也有听那禽鸟是怎样叫的,就模拟它的声音给它命名。比如某鸟是“呀呀”叫的,又长得黑黑的,老祖先就给它起名叫“乌鸦”。类似的还有“鸡”、“鸭”、“鹅”等。
当然如果那虫子有相当明显的特征,老祖先为它起名的时候也定然不会放过,比如“萤火虫”,竟然是个会发光的虫子,厉害吧?一闪一闪亮晶晶……
六、“罄”和“磬”
这两个字读音一样,读qìng。长得也差不多,只有下半截不一样,一个是“缶”,一个是“石”。而这不一样的,恰恰能够区别这两个字的不同意思。
“缶”就是一个盛水或其它物件的罐子,盛物就总有用光的时候,表示“用光”、“用尽”的意思就是“罄”,例如“罄净”、“售罄”。
“石”当然是石头,有些石头敲击起来十分悦耳,“磬”就是一种形似曲尺的石制打击乐器,而佛寺里的“磬”一般是铜铁制的钵状打击乐器。例如“钟磬”。
七、“除”是什么意思
玉帝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这句中的“除”就总不能理解为“加减乘除”中的“除”吧?
查字典知道,这里的“除”是“任命”的意思。
不懂的字词一定要查字词典,万万不可想当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