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山水画深得唐宋古意,其“青绿山水”就是如此
文|夏绍毅
【摘要】:仇英的山水画深得唐宋古意,其中的“青绿山水”用笔就是如此。本文通过仇英的《桃源仙境图》,试分析他的的“青绿山水”是如何深得唐宋古意的?
关键词:仇英;山水画;青绿山水;笔墨线条;
如想了解和学习更多关于书画用笔要领和技巧,别忘了评论和关注!下期更精彩!
明 仇英《西园雅集图》
一、何为“青绿山水”?
何为“青绿山水”?所谓的“青绿山水”,其实就是山水画分科的一种,有浅绛山水、水墨写意山水等。青绿山水主要是用矿物质颜料,如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
明 仇英《凉亭消夏图》
二、唐代青绿山水画是怎样的?
山水画发展到了唐宋,其笔墨技法已经高度成熟,唐代山水画主要以李思训父子的青绿山水为主。李思训身为皇室贵族,其作品主要反映了贵族阶层的审美趣味和生活理想,因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佛道思想及文人隐居习尚的影响,也使他在作品中时常流露出一种出世情调。后世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就是对他这一派画风的延续。明代董其昌提出绘画上的南北宗论,则将其列为“北宗”之祖。后继者有北宋的赵伯驹、赵伯啸,南宋的刘松年、马夏、明代的文征明、仇英以及近代现代的张大千、谢稚柳等人。
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受展子虔的影响,笔力遒劲。题材上多表现幽居之所。传为他的作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江帆楼阁图》轴,画游人在江边活动,以细笔勾勒山石轮廓,赋重青绿色,富于装饰性。此画虽今被认定为宋人手笔,但可以反映他的画风。
唐代青绿山水画,其山石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皴法,画中山石脉络的线条可作为皴法的过渡状态,最主要的技法还是勾勒取其形填彩取其质。李思训父子在青绿重色的基础上再加上金碧勾填,有金光闪闪的效果,显出辉煌富丽的特点。也正与二李将军富贵出身的气质相合,同时也表现出大唐帝国的繁荣,富足的气象。
明 仇英《桃源仙境图》
三、仇英《桃源仙境图》是如何前人青绿笔墨技法的?
仇英的山水画主要师法唐代李思训以及北宋赵伯驹、南宋刘松年等人,他融会前代各家之长,即保持工整精细的绘画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妍而不甜的独特绘画风格。
仇英的《桃源仙境图》取材于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的是一个远离尘世的隐居环境。远处峰峦起伏,白云缥缈,楼阁在云雾中半藏半露,如仙若幻。此图为重彩大青绿山水,深受南宋赵伯驹兄弟工致一路画风的影响,又兼取刘松年精巧明丽的用笔、用色。
近景奇松欹斜虬曲,古藤盘绕,红桃掩映,景致幽雅。三个穿白衣的人临溪而坐,一人抚琴,一人低首聆听,一人身倚石岩,挥舞着另一条手臂,似乎是被乐曲所陶醉,就连提篮的童子也为琴声所感动,静静地伫立着。作者通过描绘山水的美丽景色,人物的生动神态和优美造型,表达了无形的乐声之美。
中景以云截断、云用勾云法,环山飞涌,深得画云妙理。云中一山陡耸,磴道由山脚萦回,可直达峰顶山亭。岩后长松直立,急泉奔流。仙人宫阙,为岩后云气所遮,但结构清明,深得宋人之法。卷云除用淡墨烘托,更以白粉重勾,分外生动。云中主山巍然,当面迎立,山头作密林,苍郁深厚。右侧更有仙馆在溪流源头上,松柏蔚蔚深浓,直到天际。高士均着白袍,侍童以浓墨染上衣,无不姿态生动。山脚以赭石分,以青绿重色染石面,然每一块面,草绿染后或加傅石绿,或分以石青,使各山色调皆有分别。
远景峰峦耸峙,山间白云缭绕,殿宇楼台时隐时现,展现了恬静、出尘、虚无的境界。仇英此画远处峰峦起伏,幽深高远,山间云蒸雾漫,远山深处庙台亭阁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若仙若幻。前景是流水木桥,奇松虬曲,景致幽雅。在艺术表现上,画家勾勒精工,似学宋赵伯驹一派。不论一草一木,一枝一叶,还是人物的动态和表情都描绘的细致入微,严谨工细。通幅青绿着色,色彩妍丽雅美,显示了仇英精湛的人物和山水表现能力。
吴门四家 仇英《明皇幸蜀图》
四、结语。
总而言之,仇英的青绿山水以“院体”笔法取“气”,以文人画墨法取“韵”,以青绿着色取“丽”。在他的画中多以细劲的“院体”笔法勾皴,强调用笔的骨力,并以文人画追求墨韵的擦染方法,把山的阴阳向背交待清楚。着青绿色时,以不伤墨色为主旨,尽量保留水墨气韵,有一种清雅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