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和”雁“
常有学生在默写古诗词时混淆“燕”和“雁”,比如,默“谁家新燕啄春泥”时把“燕”写成“雁”,而在默“归雁入胡天”和“衡阳雁去无留意”时却把“雁”写成了“燕”。
下面,我就来简单讲一下这两个字的区别。
先看“燕”的字形。
甲骨文“燕”字。
这个燕还是很苗条的。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字的上部是燕嘴,中部两侧是翅膀,下部是分叉的尾巴。燕子尾巴分叉是区别于它鸟的最明显的特征,即“说文”里的“枝形”。“燕”是象形字。
小篆的字形。
字形变丰满了,主要是中部增添了燕子的身躯。笔画变得圆转,字的上部燕嘴里似乎多了一根小树枝,这可以理解为燕子“衔枝”筑巢。
楷体的“燕”字。
需要特别提请注意的是,“燕”字底下的四点千万不可理解为“火”,那是燕子分开的尾巴。
燕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都很相似。燕子消耗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在树洞或缝中营巢,或在沙岸上钻穴,或在城乡把泥黏在楼道、房顶、屋檐等的墙上或突出部上为巢。每产3∼7卵。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万紫千红里上下翻飞的精灵。
著名的描写燕子的文章是郑振铎的《燕子》,被选入好几个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里。下面摘选几段:
“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有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哇!”
朱自清的《春》里有没有燕子的身影呢?我又认真地浏览了一下,光从字面上看还真没有。不过,在这一句里:“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这里面一定也有燕子的叫声吧?
在古人的眼里,他们最熟悉同时也最感到亲切的鸟儿一定是家燕吧。家燕一点也不怕人,它们在人家屋檐下、房梁上筑巢育雏,穿门入户地飞进飞出。所以诗人们常将燕子依人而居的特点写进诗词里。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唐代白居易《燕诗示刘叟》)“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刘禹锡《乌衣巷》)
家燕还有一个特点,当来年它们从南方再飞回来时,一般还会回到自己的旧巢。如宋代无名氏的《鱼游春水·秦楼东风里》:“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如宋代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燕子是春天的象征,春天如果没有燕子的身影将会失去很多灵性。所以在描写春天的古诗词里,我们常常看到燕子——
钱塘湖春行
唐代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送春
宋代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再来看“雁”字。
小篆的“雁”。
《说文解字》里解释说:“鸟也。从隹( zhuī),从人,厂( hǎn)声,读若鴈。五晏切〖注〗臣鉉等曰:雁,知时鸟。大夫以为挚,婚礼用之,故从人。”
楷体的“雁”。
雁是脊椎动物鸟纲鸭科雁亚科鸟类的通称,为大型游禽,但善于飞行。大小、外形一般与家鹅相似或较小。多数种类的体羽以浅灰褐色为主,并布有斑纹。雁以植物的嫩叶、细根、种子为食,有的也啄食农田谷物。雁为我国常见的候鸟,如鸿雁、豆雁、白额雁等。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的西伯利亚一带,秋分后又飞往南方。雁在北方筑巢繁殖。雁群南飞时,以老雁做头雁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队形,利用上升气流在空中滑翔,以节省体力。
从周代至清末,在按六礼而行的婚姻中,除了纳征(下聘)礼以外,其余五礼均需男方使者执雁为礼送与女家。因为雁是候鸟,随气候变化南北迁徙并有定时,且配偶固定,一只亡,另一只不再择偶。古人认为,雁南往北来顺乎阴阳,配偶固定合乎义礼,婚姻以雁为礼,象征一对男女的阴阳和顺,也象征婚姻的忠贞专一。后来因雁越来越难得,人们就改用木刻的雁代之,到近代,改用鹅、鸭、鸡三种活禽代替行奠雁礼,以定婚姻的和顺。用雁之礼,朝鲜等国也袭用。
金朝元好问有首著名的曲子来歌颂大雁对爱情的忠贞,请看全曲:
摸鱼儿·雁丘词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大雁乃群居之鸟,常居于北方苦寒之地。每当秋天来临,便成群飞往南方。有传说,大雁飞到衡阳便不再向南飞,故衡阳有山被命名为“回雁峰”,衡阳又称为“雁城”。此时“雁”的意象一般为“悲苦”、“凄凉”。如——
使至塞上
唐代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渔家傲·秋思
宋代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因为大雁南来北往的迁徙特别守时,所以古人认为它们“有信”,也常常认为“鸿雁”能“传书”,帮助人们传递消息。请看——
重别周尚书
南北朝 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寄黄几复
宋代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总之,“燕”和“雁”都是候鸟,都春天北飞,秋天南飞。但二者还是大有区别的。“燕”是小鸟,身轻如燕,不群居,是春天的使者,和人比较亲近。“燕”在诗词里多等是“春天”、“生命旺盛”、“家道变迁”等意象。而“雁”为大型鸟,如鸭鹅,群居,在秋季多被人感知,离人远些。“雁”在诗词里一般有“凄凉”、“离群索居”、“书信”、“夫妻忠贞”等意味。
请让我以一副对联来结束本文——“鹊噪鸦啼,并立枝头谈福祸;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