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山西行(三)解州关公庙
解(音:hai)州关帝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宇,被誉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神圣殿堂。

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解州关帝祖庙、常平关帝家庙、常平关帝祖陵”三关文物旅游景区。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后屡建屡毁,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后,历时十载而重建的。
入口处有蓝底金字牌匾[关帝庙],楹联为:精忠贯日,大义参天。

解州关帝祖庙景区简介
解州关帝祖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始建于陈末隋初,经历朝历代多次增建重修,形成了由结义园、主庙区、御花园和东西宫为主体的建筑形制。占地22万平方米。其中主庙区为“前朝后寝”、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布局。高耸的建筑配以参天松柏,颇有皇家气派。……
解州关帝祖庙景区游览图
……主要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春秋楼,两侧配有木坊、石坊、碑亭、钟亭和东西长廊等附属建筑。庙内木雕、砖雕、石雕、琉璃、铁铸、泥塑和彩绘装饰等艺术精湛。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亲书“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笔“万世人极”、慈禧太后题“威灵震叠”匾额,堪称珍宝。春秋楼二楼的“倒悬藻井”、“板刻春秋”和“悬梁吊柱”更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珍品。……
按游览图前行……
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等建筑组成。
结义亭:
结义亭
原名三义阁,创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改建。面阔进深各五间,单檐卷棚歇山顶,内置桃园结义线刻石碑一块。
照壁前面的是三分砥柱石,是一块陨石,传说该陨石是关帝的化身,关帝是蜀汉的中流砥柱,虽身在当阳,头枕洛阳,但其灵魂确化作这块灵石,魂归故里。


君子亭正门(走到这里我才发现,景区入口的指示是倒着参观游览的)
关帝庙景区内古柏参天,藤萝满树,草坪如毡,花香迷人,使磅礴的关帝庙氤氲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结义坊
为结义园大门,明代建筑,与主庙端门呈南北对峙之势,是一座气势宏大的木质牌坊,上悬“结义园”匾额,为清乾隆年间解州知州言如泗题书。
琉璃瓦与木雕、砖雕、石雕、铁雕的完美结合;

结义园
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等建筑组成。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园内桃林繁茂,千枝万朵,颇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

不远处的牌楼上悬“威震华夏”匾。
关帝庙内有许多古代碑刻,上面刻有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各朝重修关帝庙的时候前来朝圣谒祖奉送的“追源谒祖”、“认祖追宗”、“圣德流芳”“威震华夏”等多方颂匾。
正庙坐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中院是主体,主轴线上又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
端门
端门是关帝庙的正门。端门有三扇拱门,重檐翘角中间书“扶汉人物”两侧书“精忠贯日”、“大义参天”;
端门
又名三门,砖结构,单檐歇山顶,五踩斗拱,系关帝庙之正门。
端门前的“琉璃照壁”
这块四龙壁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大同、北京都有九龙壁,这里建四龙壁是因为关羽生前是人,死后才被封为帝王,所以与真龙天子不同。
照壁与端门之间是曾经的官道,中间有由三根粗铁棒交叉而立的“挡众”,此物的作用相当于下马坊,文武官员包括皇帝至此均下轿下马,开始祭拜关帝。
四龙壁
端门前的一字形琉璃影壁。为明嘉靖年间遗物。因上面附四条形态各异琉璃烧制的翔龙而得名。影壁长13.15米,高6.65米,厚1.54米,其上祥禽瑞兽,均用黄绿色琉璃镶嵌而成,细致生动,影壁前交叉铁柱为清雍正年间铸造,名曰“梐枑”,俗称“挡众”,是文武百官至此落轿、下马的标志。

琉璃影壁为清朝宣统年间烧制,画面内容丰富,题材众多,色彩艳丽,形态传神。

盛开的五朵牡丹居中,上雕火焰宝珠一枚,左右两条蟠龙戏珠,外侧两条行龙折首回视,上方两麒麟拱背缩足,回首望日。
穿过端门,东西钟鼓楼巍巍耸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门,叫“雉门”,东面的“文经门”是文职官员行走的,西侧的是“武纬门”,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门门楼上嵌竖匾,书金字“关帝庙”三字。
雉门
俗称大门。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被火焚烧后重建。系关帝庙第二道门。

雉门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斗拱五踩重昂,柱头科斗拱耍头雕成大象头样,平身科为龙头样,此外,此门的雀替亦为精细华丽的木雕作品。雉门于清末毁于火灾,1911年依原样复建,建筑建构舒朗,梁架规整,转角处置莲花垂柱。
雉门上悬匾书“关帝庙”金字竖匾;

关帝庙雉门背面出抱厦三间,后檐与雉门以“勾连搭”衔接,为乾隆年间改建的乐楼(现存亦为清末复建)。游人穿过雉门向里,便来到戏台之上,台平面成“凹”字形,前面的踏跺向内收缩,平常作为人行通道,献演时上搁木板便补齐舞台,此时雉门内便成为演员的后台,隔扇门又可代替守旧(即帷幕)。这种样子的戏台与榆次城隍庙、永乐宫无极门相似。
两旁小门上分别书“演古”、“證今”;

休息一下,继续游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