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小秘密(十)《汝坟》,流水边宛如梦幻般的动人一刻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燬;
虽则如燬,父母孔迩。
我译:
汝河堤上走,砍下小树枝。久不见郎君,思念如晨饥。
汝河堤上走,砍下新树枝。终见我郎君,没把我抛弃。
鲂鱼红尾巴,朝庭如洪炉。虽然象洪炉,父母在眼前。
这是一幕让人百感交集的绝美场景!
在男主角离开南土的一切而北归的同时。北方的女主角也在思念着爱人。
汝河位于黄河以南,靠近洛阳。其水流注入淮河。这也是一条水流充沛的大河。以至于两岸布满了原始的防洪堤。它被叫做“坟”,这也就意味着它如同墓葬一样堆成了圆锥形的土堆。后来“坟”被延长联结在一起,就被称为“防”。
那时的人们已经懂得了在堤上种树的道理。因为根系可以让堤坊更结实巩固。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老弱之家提供生活资源。这就是柴薪。不象现在的家庭用电做为能源的。古代家庭最重要的燃料就是木材。烧饭煮汤,天天需要。因此樵夫是很重要的工作。
可惜和男主角在南国的那位伴侣一样。女主角不得不自己拿着斧子出来砍柴。这固然是因为男主角还没回家,缺乏劳动力。还有个原则就是这些河堤上的小灌木正是专为女性提供的资源。
周代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而且对于什么季节该怎么采伐,采用哪种木材生火都有规定。这种近乎宗教的规则让一般人很难适应。所以从家附近的河堤上砍柴就成了最方便的选择。而且因为这种做法不合礼制,所以这么做的往往是妇女。
女主角拿着小斧头在河堤上走,可你认为她真的是要砍柴吗?她其实又在怀念离家经年的丈夫了!
这里的女主角早就不复《葛覃》、《卷耳》中表现的清纯。几年的生活历练使她变得更加成熟。她早就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她需要的是一个男人来填补她空虚的身心,所以“未见君子,惄如调饥。”这是一种来自灵魂和内心的饥渴。
河堤上,以前砍下树枝的位置都抽出了新条。正当女主角终于准备开工时。她停下了手中的斧头,因为眼前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思念已久的丈夫!
思念的惊喜顿时在心中炸裂。原来他终究没有丢下我啊。一切的抱怨,一切的等待,顿时化为乌有。女主角的接下来的行为,尽在不言中。无一字写明,但一句“不我遐弃”即胜却千言万语。
你回来了,终于回来了,真的好久没回来了。
接下来夫妇所做的事就以一句“鲂鱼赪尾”表过。鲂鱼,是一种美味的鱼类,它的一个亚种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昌鱼”。在它们交配的季节身体会分泌出大量的激素,使尾巴生出珠光来,在夕阳的照耀下化为赤红。有如雄鸟在交配季生出艳丽的羽毛。而中国自古以鱼为阴物,作为女性的象征,这在《诗经》中多处有反映。可以想象得到夫妇二人的亲密举动。
也许男女主角就这样携手,在夕阳下,两人一起携手前行,一人牵马,一人背柴,看着这滔滔汝河中的鲂鱼跃波。
然后便是夫妇二人的情话:
“公家的事真的十万火急啊,所以搁误这么久。”
“就算十万火急,但我们的爹娘近在眼前啊。”
孝道是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周代已经很遵循了。因为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即使是妻子,也不好意思把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作为理由 。
在他们身后,留下长长的背影。
终于,回家了。
旧说这首诗是反映周幽王时代官场险恶,女主角劝男主角激流勇退归隐的。这其实没有直接的证据。应该说,对于一个政权来讲,不安定因素是时常存在的。周代的历史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太平盛世。
开国的时代武王早逝,简接引发了三监之乱。之后周昭王死在南土,周厉王被国人驱逐,周宣王北征,周幽王亡国。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大动荡的事件代代不绝。心忧国事的男主角也就注定奔波劳累。女主角希望丈夫平安的美丽期盼也注定难以实现。但是对一个女人来说,其他的都不重要,只要心爱的丈夫能够每天和自己在一起,吃到自己亲手做的饭菜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