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茶当口粮茶,前几天刚喝过母树大红袍,数数茶圈的奇葩语录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开篇语】

唐朝有一位丞相,因为结怨太多,常常担心被人行刺。

他出门,一定要戒备森严,就算是在家中,也要一个晚上换几次卧室,就连家人也不知他住在哪个屋子。

这个人就是李林甫,唐玄宗的心腹宰相,唐盛天宝年间的头号奸人。

一辈子不单整人,更擅长一本正经胡说。

口腹蜜剑这个成语,就是他的专有名词。

而且,别看是胡说,但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分分钟就能挖坑给人跳。

比如,他的政敌李适之,个性耿直,说话不绕弯子。

在闲谈中,李林甫有意无意地向对方透露出“有价值”的信息,他对李适之说:“华山有金矿,开采可以富国,皇帝还不知道。”

果不其然,李适之记住了这句话,并在某日的君臣对话时,热情地鼓动唐玄宗去开发华山金矿,以求富国强兵。

但李林甫却在一旁说,“但华山陛下本命,王气所在,凿之非宜。”

意思是说,皇上您的命和华山在一根绳子上,金子再多,也决不能去开。

一句胡话,让唐玄宗对李适之心生厌恶,最后狼狈贬官而去。

从古至今,一直不缺胡说八道的人。

就连现在我们所处的茶圈里,也比比皆是,层出不穷。

有些,甚至还能以假乱真,让旁人不断发出“哇”的感叹,你就成功了。

于是乎,趁此机会来总结一下平日里,喝茶交流的过程中,遇到过的那些奇葩们。

《1》

奇葩语录一:我只喝30年以上的老白茶,曾经还见过清朝的普洱茶呢!

可以简单判定,这又是一个唯老茶是举的人。

近几年,茶圈中追捧老茶的人的确不少,最常听到的,是老白茶以及老熟普。

关于老白茶的走红,大多数人的认识,是从“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开始。

很多人热衷于买老白茶,喝老白茶,但却不曾了解过,年份真实,且能够在30年以上的老白茶,微乎其微。

原因在于,白茶复兴的时间并不算太久,即便是在早几年就开始有意识地存老茶,也只在10年左右。

而市面上那些动辄20年,30年,甚至上百年的老白茶,有99%的情况,是智商税。

以做旧茶冒充的老白茶,鱼目混珠,投入市场,高年份加低价格,博得了众人的眼球。

容易受骗上当的,往往是盲目追老的那部分人。

再说到,“清朝的普洱”,“从老茶农家里挖出的100年陈老白茶”,等等所谓的稀有老茶,即便是真的,有人敢喝吗?

在过去,没有专业的仓储设备,也没有丰富的存茶经验。

就算年份真实,这些茶叶也早已变质发霉,成为了一堆垃圾。

年份再高又如何?买茶看的是品质,喝的是风味。

《2》

奇葩语录二:我比你更懂茶,我喝茶的时间比你的岁数还大

总有一些人,喜欢拿年龄说事。

因为自己喝茶几十年,就对外界的事物充耳不闻,不接受任何人的质疑。

但在茶圈里,“新茶友”、“老茶客”的划分,并非仅仅根据喝茶的时间长短。

有的人,喝了一辈子茶,也没能悟出其中的道理,那就是典型的老韭菜,仍然是新手。

而有的人,入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已经融会贯通,也可以认为是老手。

年龄大,不等于阅历多。

另外,哪怕你环游世界,但不去思考,也并没有对自己的阅历有增益。

它只是帮助你增长眼界,却不会帮助你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

善于思考,才是增长阅历的法宝。

习惯性地用年龄压别人一头,也就代表着,除了年纪大,就再没有其它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3》

奇葩语录三:我前几天刚喝了母树大红袍

典型的吹牛不打草稿,可这本事,也并非人人都有。

但凡脸皮薄一些,早就满脸通红,或者一开口就忍不住笑场了。

所谓的母树大红袍,指的是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内崖壁上的那6棵茶树。

它之所以特别引人关注,不仅因为它背后的种种传说,颇具神秘感,更因为它的稀贵。

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产量极低。

并且,还留下了“半壁江南”的中美外交故事,更进一步印证了“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早年间,将那六株母树上的茶青鲜叶,一齐采下,制作成的成品,就称“母树大红袍”。

但为了确保其良好生长,2006年起,武夷山市政府规定禁止采摘,并且实行特別保护和管理。

换言之,大红袍母树茶叶已成绝品。

如今,再想喝到母树大红袍,是不可能的,因为有钱也买不到。

既然买不到,又怎么能喝到呢?

想必是被茶掌柜忽悠了,或自己根本就不了解大红袍,才会闹出这种笑话。

《4》

奇葩语录四:我去茶博会买茶,老板原来要卖1500元一斤的,最后被我砍价砍到了100元一斤

这句话,不由得让自己想到了在旅游景区,和店家疯狂砍价的游客们。

“老板,这个镯子多少钱啊?”

“5000块钱一个。”

“这么贵啊?200块吧,不能卖就不要了。”

“行行行,拿走吧。”

于是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游客还以为是自己赚到了,花200元就买下了价值5000元的东西,殊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

在本地随处可见,甚至20块钱都没人买的东西,到了景区,身价就能成百倍甚至千倍上涨。

而茶博会,自己也已经很多年没有去过了。

当然,从来没有以参展商的身份去过茶博会,只是一个路人甲。

茶博会存在的意义,本该是交流和传播茶文化,让更多的好茶被众人所熟知和接受。

但事实是,在少有的几次经历中,都留下了许多不好的体验。

一次,是喝到了一泡超级烂,超级难喝的茶。

只喝了一口,就足以让人“印象深刻”,拿起包装一看,还是某宝的大品牌。

虽然是免费试喝,但好歹也应该是入得了口,无功无过的茶吧?

还记得,那天一整个下午,口腔里都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味道。

还有一次,是在茶博会上淘到了一些小物件。

茶具,茶席,茶巾,茶包,统称为茶叶的周边。

同样的,喝到的茶要么就十分寡淡,要么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让人完全没有继续品饮的欲望。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以100元一斤的价格,拍下原本叫价1500元的茶,也不足为奇。

没有人愿意做亏本买卖,也就代表着,在100元的价格下,对方依然有利可图。

而买下的人,虽为韭菜,却乐在其中。

【结束语】

郭沫若当年创作《蔡文姬》的时候,绝对无法想象,“奇葩”这个原本形容珍奇、美丽的花朵,和出众事物的词,会在几十年后被赋予新含义。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它用来形容超越正常人的思维,让人难以想象的行为。

茶圈里的奇葩言论,亦是屡见不鲜。

仔细想来,要做到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也不容易。

首先,要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不用深度钻研,涉猎即可。

偶尔,还能扯两句诗词,增加自己的可信度,比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曾经沧海变桑田。

最后,还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避免笑场。

胡说八道一箩筐之后,不仅让自己信服,更要让旁人信服。

面不改色心不跳,你就赢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